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兰州市肺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6名确诊病例及7名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和咽拭子核酸检测的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快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收集我院13名疑似COVID-19就诊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咽拭子核酸检测和血清COVID-19-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诊的6例COVID-19病例血清COVID-19-IgM抗体在15d时均为阳性,经过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的7例疑似病例,血清COVID-19-IgM抗体在15天时均为阴性。血清COVID-19-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旨在分析在关闭离汉通道这类强有力的切断传染途径的干预措施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南京地区代表性定点医院的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简称诊疗指南)进行对照.发现:COVID-19在医院/家庭环境中的人际传播在关闭离汉通道后的武汉以外的地区依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定点收治医院的患者存在区域病患数目下降的趋势;无论是否有流行病学病史,影像学上均呈现肺外周带为主的多发磨玻璃样病变或者结节状病变.利用胸部CT特征性表现来诊断COVID-19的价值较高,可以发挥快速和准确诊断的重要作用,与现行的诊疗指南中将其作为重要诊断证据的指导意见相符.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该文综述了冠状病毒感染介导肺部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病毒的复制感染和抗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两方面阐释其可能诱发的炎症反应;进而讨论了当前SARS-CoV-2疫苗的研发特点,对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4条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介绍,以期为COVID-19疫情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新冠病毒发现以来,新冠肺炎在社会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传播能力相较于其他冠状病毒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灵敏检测和早期诊断是实现新冠病毒COVID-19有效阻隔和治疗的关键环节,传统的PCR等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COVID-19的诊断与检测当中,但其仍存在着定量困难、耗时长、成本昂贵等缺点.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无标记和快速的实时分析工具,可用于特定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粒子的定量检测,在COVID-19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不同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夹心法在内的SPR传感器对COVID-19的定量检测与诊断研究进展,对固定配体进行分类,研究目标分子包括COVID-19的核酸分子、抗原、抗体及病毒粒子.同时,也从传感器设计、表面修饰、检测性能等方面对SPR传感器进行了介绍,总结了SPR传感器针对COVID-19检测的开发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另外,SPR传感器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亲和力动力学分析实现分子间KD值的计算,对SPR传感器在COVID-19潜在药物评价方面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韦姗汕  张剑锋 《广西科学》2023,30(3):445-454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在全球流行爆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破坏。重症COVID-19患者病死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机制起效。对于COVID-19患者,早期使用合适、有效的治疗药物会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并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本文对重症COVID-19患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行综述,拟为临床救治COVID-19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由于SARS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CoV)被认为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OrderN 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Fam ily Coronaviri-dae),冠状病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自暴发以来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何研究及预测COVID-19的传播对于疾病防控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人口迁移和城市间的距离,采用机器学习(即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COVID-19肺炎的确诊人数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我们对相关特征与疫情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数据与人口迁移和距离两种因素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综合两个模型来看,随着目标城市迁徙指数高的城市和邻近城市个数增加,预测结果的精度会不断提高.在机器学习预测中,随着作为特征的目标城市迁徙指数高的城市个数的增加,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变差,但随机森林模型的性能变好.并且,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一直优于线性回归.综上所述,人口迁徙和距离等相关数据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的确诊人数预测精准度,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或者其他传染性疾病确诊人数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CoV-2的传播、致病机制、疫苗研发等成为当前研究焦点,其感染可诱导宿主靶细胞中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激活、介导细胞器损伤和细胞毒性作用,并...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人类冠状病毒,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阐述了SARS-CoV-2的病原性特征,及其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致病机理与免疫反应特点;概述了当前针对COVID-19的治疗方案和潜在新疗法,及针对SARS-CoV-2的疫苗开发进展,以期加深人们对SARS-CoV-2和COVID-19的了解,帮助人们制定策略遏制COVID-19大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联合康复者血浆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2例COVID-19重型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给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抗全身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和康复者血浆输注治疗,2例COVID-19患者均行1次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 mL.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PaO_2/FiO_2)等指标变化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L-6、CRP、NLR明显降低,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逐渐降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肺部病灶逐渐吸收.结论:PE+CRRT联合COVID-19康复者血浆能明显抑制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是治疗COVID-19重型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drome,SARS)是一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它可能主要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引起的.本文比较SARS及其它冠状病毒基因组组织结构和序列变异的情况,初步的结果表明:①尽管SARS病毒与冠状病毒属的另外6种病毒基因组序列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较相似的基因组组织结构;②SARS病毒与牛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③虽然SARS病毒扩散的时间极短,但来自不同地区SARS病毒的DNA序列却存在一些突变,且这些突变又大多是改变氨基酸序列的非同义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 GGO)特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49例疑似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GGO影像特征在症状发生3 d内与3 d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当症状出现到首次CT间隔≤3 d时,与疑似患者比较,COVID-19患者的GGO常见累及双肺、多叶,位于胸膜下、长径与胸膜平行,边缘模糊,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等特性,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GO是否融合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31).当症状出现至首次CT间隔3 d时,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小叶内间隔的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仍是诊断COVID-19的主要CT特征(P0.01),而其他的GGO特性对于区分COVID-19患者与疑似患者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单纯磨玻璃密度或部分实变、合并小叶内间隔增厚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GGO特征对不同阶段的COVID-19患者具有非常可靠、稳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物治疗,以期为一线临床医师抗击疫情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国内外相关诊疗建议及文献报道,对新型冠状病毒及COVID-19的特点、COVID-19药物治疗和妊娠合并COVID-19治疗药物的分类、用法用量、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OVID-19孕妇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的疗效及母胎安全,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部分抗菌药物在权衡利弊后可试用,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α-干扰素、奥司他韦、激素、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应谨慎使用;利巴韦林则属于妊娠禁忌.结论:目前尚缺乏治疗妊娠合并COVID-19的特异性药物,仍需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相关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面对疫情异常严峻的现状,目前尚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本文对COVID-19治疗策略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OVID-19的疫苗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One Health(同一健康)指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域共同协作,努力使人类、动物、环境三者成为一个健康整体的理念.在新发传染病暴发时是一种有效的疫情防控管理模式.自2019年12月8日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来,疫情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向全国蔓延.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本次疫情确诊病例已达34 546例,远超2003年SARS病例数.目前COVID-19的源头仍不明确,且无批准上市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仅瑞德西韦(Remdesivir)启动了3期临床试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运用One Heath的理念,各个学科和多个职能部门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机制,网格化地毯式监控管理,积极开展病毒溯源、启动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等,多环节配合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冠状病毒已经被鉴定为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控制该病毒复制复合体活性的主蛋白酶(Mpro或3CLpro)将很可能成为开发针对SARS特效治疗药物的靶位点.综述了人冠状病毒株229E(HCoV 229E)和一种在猪体内引发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TGEV)的Mpro的晶体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同源蛋白酶的空间结构模型.通过对这些同源蛋白酶的结构及其与已知的蛋白酶化学抑制剂的结合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Mpro的底物结合位点具有惊人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也被重组SARS-CoV Mpro能介导的TGEV Mpro的底物剪切实验所进一步证实.分子模型表明已有的鼻病毒3Cpro抑制剂经过改进后或许能用于SAR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疫情,我们需要不信谣、不传谣,在充分认识它的前提下做好扎实的防护。1.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同类不同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观察证候分型,临床治愈率,转重率,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CT影像改善情况.结果:105例患者中确诊病例88例(83.81%),临床诊断病例17例(16.19%).包括普通型82例(78.10%),重型23例(21.90%).其中湿热袭肺证13例(12.38%),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72例(68.57%),痰热壅肺证20例(19.05%).全部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总体临床治愈率为95.24%;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2例(2.44%).平均退热时间为2~5 d,平均3 d.乏力、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主要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胸闷、纳差、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舌红或绛,苔黄、厚腻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苔色白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5~12 d,平均8 d.95例(90.48%)患者的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影像学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本组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COVID-19患者初期表现为湿热袭肺证,中期表现为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或痰热壅肺证.中医辨证论治COVID-19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阻断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快速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发现以来,迅速在国内外蔓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不仅会引起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还会对多种肺外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导致疾病的迅速进展,增加病死率.目前尚无该疾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但疫苗的研发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SARS冠状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基因组核酸序列和3种不同蛋白质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并对SARS冠状病毒的11个推测蛋白质(ORF)做BLAST分析。结果表明,SARS冠状病毒和鼠肝炎病毒——牛冠状病毒分支构成姊妹群。其单系群性质得到强有力的统计学支持。这暗示了SARS的爆发可能源自种间屏障的突破事件,该病毒天然宿主可能为猪、牛或鼠。SARS冠状病毒与已知的人冠状病毒分属冠状病毒科的不同分支,因此致病机制可能有很大不同。3个基因的系统树分支格局的一致性表明:SARS冠状病毒这3个主要基因与其他冠状病毒间不存在重组,但全部11个ORF的BLAST分析却认为其基因组上一些小的区段可能与其他病毒存在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