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显性自恋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IABSU),对2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利他总体水平不高,男大学生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自尊、显性自恋、网络人际信任、网络利他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自恋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显性自恋对网络利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显性自恋和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与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线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2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TAL中的特质焦虑问卷与改编后杜晶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回收数据.结果:(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焦虑情绪均有显著差异.(2)男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和焦虑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和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1、MF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父母惩罚严厉(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社交成功倾向于外控性归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网络娱乐活动使用上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自我和谐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人性信任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社交成功倾向于外控性归因,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网络娱乐活动使用上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自我和谐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人性信任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对贵州地区3所中学7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情绪智力在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被试群体中的心理虐待阳性率为36.8%,其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水平发展均较好;3个变量在城乡与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情绪智力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01);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人际信任和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1);情绪智力在心理虐待与人际信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初中生遭受心理虐待越多,其人际信任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心理虐待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智力来影响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六所高校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1)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福建省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在独生/非独生、父母职业、年级上差异显著;(3)福建省大学生普遍信任在性别、年级、父母职业上差异显著;(4)福建省大学生特殊信任在独生/非独生、年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215名大学生依恋和网络成瘾进行了测量.探讨了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其中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依恋所占比例最大;在回避和焦虑量表得分上,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游戏成瘾和人际成瘾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差异显著,在信息成瘾上得分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都与安全型得分相关不显著;专注型和害怕型依恋对网络成瘾具有微弱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6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表露、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表露得分、自尊得分及SCL-90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辅导后,两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0.01,P<0.001)。本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显著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表露、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调查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我国80后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处于偏低水平、社会信任低于特殊信任,8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90后群体的人际信任度;80后与90后群体中,女性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社会信任方面差异更为显著;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户籍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身份的80后与90后群体在特殊信任、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学生(职场青年)的特殊信任显著高于中专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41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因子及人际信任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特殊信任因子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艳 《科技信息》2013,(9):173-17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年级的增高,网络成瘾水平逐渐下降,大一网络成瘾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和大四的网络成瘾水平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年级是网络成瘾水平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12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初中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在性别、城乡、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22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3)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旱负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大学生家庭期望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于2010-03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昆明三所大学19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期望问卷、信任量表。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家庭期望与信任感之间的关系。发放问卷190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合格问卷139份。(1)大学生信任感(80.40±12.22)处于中上水平。在信任总分上,女生高于男生(77.20±9.08,83.59±14.06)。(2)大学生家庭期望处于中等范围(133.94±16.58)。在家庭期望总分上,女生高于男生(129.49±17.35,138.45±14.54)。(3)大学生家庭期望与信任感有显著性相关(r=0.270,p<0.01)。由此得出结论,家庭期望与信任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交流心理障碍问卷》对36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人际交往障碍水平低于中点“3”,受测大学生的人际被动感和人际羞怯感相对较高,人际冷漠感相对较低;男大学生的人际冷漠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1);理科大学生的人际被动感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P〈0.05);贫困组大学生的人际羞怯感、人际冷漠感和自我退缩感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一般状况组学生(P〈0.05);富裕组大学生的人际冷漠感显著高于一般组和贫困组学生(P〈0.叭或P〈0.001);身体健康组学生的人际羞怯感、情绪失调感及总体交往障碍显著低于身体一般组和身体虚弱组学生(P〈0.05,P〈0.Ol或P〈0.001);健康组大学生的人际冷漠感和自我退缩感显著低于一般组学生(P〈0.0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2015-2018级的1 81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体质健康状况的测量,通过数理分析法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1)不同性别学生间的网络成瘾具有显著差异,且女生网络成瘾较男生严重(x~2=13.174,P0.01).2)不同网瘾群体间的体测综合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网瘾群体间的BMI与800 m(女)/1 000 m(男)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 m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体测总分与性别、年级无关(P0.05),与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和网瘾程度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较为普遍,女生较男生问题突出;网络成瘾与体质健康综合成绩具有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网络成瘾与呼吸机能、柔韧性、速度、爆发力和肌耐力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Web 2.0作为互联网中更为先进的技术,最受欢迎的应用形式即以用户为导向的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OSN).OSN逐渐成为人们社会化以及表达自我和沟通的新形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活动中与人沟通、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部分.因此,OSN建立了一种网络环境下快速有效地信息传播机制.在考虑信任、社会网络以及Web 2.0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情况下,对OSN中用户间信任如何产生、信任的类型以及信任对OSN中用户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0.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