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同步性、自相关模型,对融合水平及其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而旅游产业稍有下降,文化产业发展快于旅游产业,地区差异较大;(2)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较高,衢州市、丽水市较低,嘉兴市提高较快;(3)浙江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特征,浙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水平高于浙南,绍兴市处于过渡区,是未来的增长点;(4)浙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差距小于浙南,杭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长时间处于高度协调的同步发展状态,产业协同作用强,而其他城市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拮抗或磨合的状态。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浙江省文化与旅游产业更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加快城市间文旅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构建系统耦合、系统耦合协调等模型,以丽江市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丽江市从供给侧结构角度,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依旧处于文化、旅游磨合发展阶段,随着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已经从最开始严重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研究期内,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10—2012年,文旅产业水平较低发展,协调度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阶段;2013—2016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快速发展,协调度水平依旧较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7—2019年,文旅产业融合较高水平发展,协调度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相对滞后。3)丽江市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快要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需及时协调二者之间发展关系,才能让丽江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朝着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提出了促进丽江市等边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界融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工业设计、信息消费等产业和要素的融合,使福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领域广、平台多、程度深的态势。要快速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路径应是:以业态创新打造完备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科技"促进"集成创新",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以文化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以创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破解文化企业融资"瓶颈"。  相似文献   

4.
孙永龙 《甘肃科技》2012,28(24):1-4
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互动基础,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是提升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甘肃民族文化资源概况与旅游资源优势的探讨,提出了甘肃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互动基础,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树立统一市场观念,凝练资源特色,构建甘肃民族地区综合形象;实施区域联动,开发跨区际文化旅游品牌产品,确立在西北地区的鲜明特色;提高社区参与力度,强化公众主体地位,实现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屈小爽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10,(36):378-379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的紧密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实际,从两大产业互动的模式、发展战略、互动途径三个方面,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三五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培育文化市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以大同市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依托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模型,将大同市旅游形象定位于"佛道古都",并提出品牌设计与开发、品牌内部建设与外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青海省海西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就必须将当地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走文化旅游创新之路。文中在分析青海省德都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得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规划引领优势是发展德都蒙古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劣势主要体现在区域定位难度大、品牌宣传难度大、复合性人才缺乏、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和旅游结合不紧密、制度不健全、政策支撑力不够等。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比较,本文针对德都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大文化宣传和品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德都蒙古文化旅游制度建设、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德都蒙古文化园区建设力度、引进和培育复合性人才、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河南旅游业存在的文化性薄弱问题,从树立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理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重视非物质文化旅游、全面实施整合开发、依靠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建立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为河南文化旅游的强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融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整体融合水平较低,但发展态势总体趋好,区域之间融合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在融合过程中河北省逐渐形成了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向周围其他城市逐级扩散的增长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经济活跃,其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式在西部"边、少"地区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产业活动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是实现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大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寻通过提高大理文化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渗透、融合与联动,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发展机制,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速率的滞后性是我国实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过去简单单一的传统发展模式,应深挖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出发,以四川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数据、案例为基础,总结归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机遇及挑战,从找准产业市场定位、打造民族文化IP、建设产业运行保障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突围制胜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的产业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新模式将对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双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保定市的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来看,将地区民族体育资源整合优化,形成规模化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走向融合发展,开发宜春的禅宗文化旅游势在必行。通过实施旅游区域整体规划策略、"禅文化+"融合发展策略和禅宗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将宜春打造成为"禅宗圣地"和"中国禅都",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宜春旅游体验,进一步促进宜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试图通过对凯里市南花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民族文化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较低,虽有上升趋势但却不明显;从耦合类型来看,旅游产业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滞后型.乌兰察布市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系统结构,提升文化旅游的科技内涵,加强市场营销与区域合作以及加强文化旅游人才保障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机耦合,实现2大产业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节点期。如果不能及时制定并贯彻有效战略,被锁定在低端环节,则有失去本轮产业机遇的危险。由于文化产业是错综复杂的矩阵式或网状式产业,民族地区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工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以谋求突破。多项目集成的文化产业运营平台类思路应是首选。现有依托文化内容制造商、文化空间制造商或文化载体运营商的几方面典型模式都可以作为借鉴。综合现有模式而言,如能创造性地构建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联盟机制,将有助于集成项目储备,为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激活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缺乏深度,文化表达技术手段落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战略定位和旅游发展目标,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契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在保护文化、传承文明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制度障碍、科技创新障碍和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放松产业管制、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推进大型文旅集团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正>为响应国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11月9日,由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各界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与研究的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聚焦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讨论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环境与路径、文化科技与智慧城市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涌现出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示范基地,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向深度发展。安徽文化产业正在摆脱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走向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传播力、表现力、感染力,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是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