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尔沁乡土小说的文化叙述表现为蒙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生活方式的叙述。通过分析科尔沁乡土小说的具体作品,从生活习惯的改变、贸易活动的出现以及蒙汉语混合的叙述语言三方面来阐释科尔沁地区农牧业相混合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体育文化是科尔沁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研究科尔沁体育文化也就是对科尔沁蒙古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蒙古族大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于科尔沁草原,但他们对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却知之甚少,要想承担起传承、创新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重担,真可谓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研究蒙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民族高校的体育教学和区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是科尔沁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构建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对于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基础上,提出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在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制定通辽市科尔沁文化发展战略,要立足于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 制定凝聚各民族向心力的文化发展战略,确立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沈再新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28-129
民族文化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多元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文化在高等院校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原则,以及高等院校民族文化课程设计的路径问题,不仅拓展了民族文化课程理论研究的视野,而且对我国高等院校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族裔身份是族裔关系的总和。华裔加拿大作家林浩聪的小说《放血与神奇治愈》表达了新一代华裔加拿大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赞赏与偏爱,对主流社会白人文化进行反写,并把揶揄的对象扩大到与华裔同台竞争的印度裔。小说表明,即使在多元文化主义兴盛的时代,文学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民族竞争话语权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选择和建构的结果,关乎该民族的生死存亡。厄德里克的著名小说《爱药》探讨了当代北美印第安民族内部成员之间如何共处,呈现了印第安民族文化建构过程中的四种文化形态:纵欲轻生的原始文化、苟且偷生的保守文化、爱生护生的女性文化和兼收并蓄的创新文化。小说揭示了爱在凝聚民族力量方面所发挥的...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由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  相似文献   

9.
张慧君 《科技信息》2012,(5):238-239
双语,这个由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现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的便捷以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频繁接触、交往、交流与合作,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尤其在新疆这个由多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组成的土地上。新疆众多的语言文字和古老的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而且也使双语教育成为新疆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由于语言是文化表现和传承的重要工具,所以语言课程设置既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和新疆文化的多元特性一样,课程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文化必然会对新疆双语教育课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内古特的小说表现了社会的生态失衡现状,揭示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反对种族歧视、提倡多元文化共存;学会去爱、用理想化的大家庭和乡亲社区来战胜孤独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大学体育文化的特征、大学体育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体育的文化创造、体育文化的艺术性以及奥林匹克文化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指出大学体育在形成大学多元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其他文化形式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对构建"和而不同"的多元化世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别很大,但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增多,各国的饮食文化开始慢慢融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成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先锋.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应吸取别国文化的精华,摒弃自己的糟粕,向完美、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峇峇娘惹是华人移民与马来半岛地区当地民族通婚后形成的一个华人次族群。在东南亚当地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峇峇娘惹族群历经数百年时代变迁,在传承和保留华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当地马来民族等其他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吸纳、融会贯通,形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与马来当地文化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在持续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峇峇娘惹文化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的本色,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色,更获得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新的延伸发展,显示出海外华人文化所具有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融合和谐共生的活力。峇峇娘惹族群对它者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运用在地经验所构建起的文化认同,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西方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基础上论证了道学文化作为21世纪文化战略的必然性,并提出取中外文明之精华对道家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新道家学派,从而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的历史使命。全面揭示出道学的精要,阐述了新道学的文化观、社会观、伦理观和个人生命观,指出道是人类知识之根、学术之本,它是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智慧之源,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儒学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儒学不仅是在中国,也在全世界的范围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处处体现着先人非凡的智慧。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西方管理的某些思想和中国的传统儒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文化,这就给我们现代人以灵感,我们应从中国文化之根源去找到对现代管理有益的观点,以更好的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耦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在这里进行交流与融合。从战国时起,就有多民族在这里进行贸易。魏晋以后,大量少数民族在这里定居,与汉族杂处。北京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更加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全国及中外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宗璞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伦理文化的濡染,她的小说中表现了鲜明的伦理意识。其伦理意识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承担历史使命的文化品格,“和”的伦理价值、良知内在支撑点和古典审美意蕴。当我们的民族陷入困境时,宗璞是用“加法”的方式来表现伦理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因此其真诚的写作表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可译性。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体现,来说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视野看迪斯尼《木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着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木兰》,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通过分析迪斯尼《木兰》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的偏差,旨在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