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有利于人们突破思维定势、摆脱固有理论框架的束缚,是认识主体直接深入到客体中认识客体,有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没有的作用。在翻译活动中,直觉思维能够帮助译者高效率地实现对翻译问题本质的洞察,起着先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推动翻译的飞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言思维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活动。本文就英汉思维差异入手,从几个方面阐述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郝元嫄 《科技信息》2012,(18):162-162
思维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并制约译文的形成。翻译时译者要考虑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将原文信息表达为译文读者能接受和理解的语篇。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词的译本分析,探讨了思维与翻译问题,并认为思维方式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为思路单一、呆板。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的很大成分是存在着思维定势的影响。下面分析思维定势是怎样影响学生的创造思维的 ,以及我们在教学中所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思维定势造成对命题条件的忽视学生解答问题时 ,有一种定势 ,希望运用大脑皮层中储存的原解答方法解决新问题 ,这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活动。但是 ,当两个问题形似质异时 ,如果不能分辨出它们的区别 ,抵制思维定势的影响 ,就容易导致照搬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解决条件变化了的新问题 ,表现出对数学条件的混淆。如 :解方程x2 (-…  相似文献   

5.
张伟 《科技资讯》2012,(21):229-229
翻译思维是发生在翻译过程中浸透着人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的思维活动。人们各种思维能力也是每个具体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翻译思维指的是翻译活动中译者自始至终经历的思维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性。文章主要就翻译思维对与翻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维定势广泛地存在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认识活动。研究思维定势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对于防止思维定势对主体思维认识活动的消极作用,提高主体的思维认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定势是在主体“天赋”认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而形成、建构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结构的“内化”,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其模式化,是社会思维方式的个性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主体运用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去同化或顺应客体,使思维定势不断地得到建构、巩固和重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运行机制。思维定势的运行机制实质上也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创造性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受到了重视。但在对待思维定势作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是把思维定势作用看作消极的东西;二是忽视了思维定势和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本文就思维定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翻译和思维逻辑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逻辑活动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原语和译 语间进行思维逻辑的转换。从三个层面上阐述了逻辑转换在翻译中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词义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译语 句子表达的作用和逻辑对从篇章结构角度检验译文的正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对于如何把握英汉互译的准确性常常感到困惑。在此,笔者提出对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几个问题:语境、思维方式、审美定势、塔布现象等,以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译者主体性思维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和源语文化两个客体的理解与阐释,可根据思维学的分类法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译者主体性思维与译者主体能动性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发挥译者主体能动性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解决翻译中的难点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关键所在,在文学翻译中更应突显翻译思维的不同形态及综合应用,以期更好地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中西思维差异而造成的。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对汉英翻译过程中主语的转换进行探讨,一斑窥豹,以说明思维因素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叶青 《海峡科学》2014,(5):38-39
护理思维定势是指护理人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下,在临床解决问题时所具有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良性思维定势对临床护理工作会产生积极作用,而非良性思维定势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学习新理论、新技能以及解决新问题均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带来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除了应当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克服不良思维习惯,提升临床护理的时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学生存学习数学过程中由先前的活动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构成的心理状态对后继的学习、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使数学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利用思维定势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求同性与求异性的辩证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聚合性与发散性的辩证统一、形象性与抽象性的辩证统一以及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辩证统一。要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必须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确定思维定势、聚合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定势、逻辑思维定势及隐性自我评价的障碍,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相似文献   

15.
陈爱兵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1):69-71,77
双语语料库作为有效的翻译辅助工具,在翻译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检索词提供最佳的翻译等值单位;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提高译文质量;有助于提高译者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柯 《华东科技》2011,(2):46-47
当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时,我们就应该去考虑其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七种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包括经验偏见、利益偏见、位置偏见、封闭思维、惯性思维、线性思维以及惰性思维。而在上述的七种思维障碍中,前三种属于偏见思维,后四种属于定势思维。偏见思维,还涵盖了文化偏见、点状思维、刻板印象等类别。而在定势思维中,还有习惯思维、心理图式以及狗鱼思维等。  相似文献   

17.
英汉汉英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出发,比较了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上的表现,并提出了中英思维模式的转换作了一些探讨,希望在翻译实践中对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刘文现 《科技信息》2009,(20):112-112
汉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有着重大差异。汉民族的思维倾向于领悟式形象的整体综合性思维,英语民族则偏重形式逻辑、抽象的个体分析性思维。这对于一个译者和翻译策略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需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的灵感闪现既可以帮助译者突破翻译“瓶颈”,又可以提升译文质量。翻译灵感的产生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译者主观努力和一定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译者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并完善灵感激发的条件,为翻译中灵感的爆发作好准备,以便达到提升译文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思维试验方法对英语思维形成障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汉语本身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因素、思维定势以及英语思维沟通机理进行了阐述,指出应当区分“英语思维”和“用英语思维”,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立足于“用英语思维”突出英语思维的工具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个体思维模式的存在,以建立群体英语思维模式和增强英语思维强制性为重点,突破英语思维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