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对策创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创新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功能,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产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特征,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评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国内8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指标权重和所在省份的创新能力,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的创新能力存在区域差异,整体发展状况还处于一般水平,而促进其发展还需要提高创新资源投入并改善产业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表明: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因子是基本经济竞争力因子、创新因子、生活水平竞争力因子和经济增长潜力因子;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差距显著。本文根据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将重庆市经济空间分为稠密区域、准稠密区域、结构弱化区域和农村区域,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列对策:采取“域-轴-核”开发模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构造人才聚集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构造产业竞争优势;转移剩余劳动力,优化资源配置,缓解渝东北和渝东南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呼和浩特为核心区域的乳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乳品产业的重要产业集群,从育种繁育技术、奶牛饲养技术、防疫技术、牛奶加工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以及运输中的物流技术形成一个重要的技术系统,支持着乳品业的发展。从乳品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问题,使乳品业的技术体系更清晰,区域创新体系对乳品业发展的支持更有力。  相似文献   

5.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潍坊市16个县市区区域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依托,构建集群创新力重要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潍坊市31个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论,从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底蕴不断凝炼集群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潍坊模式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主城区县经济实力雄厚,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边远区县经济发展较滞后,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区县精确定位,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及实现重庆市整体均衡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就重庆市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对重庆市教育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关联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重庆市教育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利用基于AHP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市教育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影响力的评价问题,研究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模型。从经济实力、吸引力、辐射力三方面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所辖23个区(县)的区域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精确且符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影响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科技服务平台作为连接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的载体,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狭义的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指以为地区各类型企业提供共性与个性科技研发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科技创新平台。广义的科技服务平台还包括为企业研发提供相关支持但其主要服务功能不限于科  相似文献   

11.
沈伟国 《华东科技》2010,(10):44-46
<正>集群式区域创新体系从名称上看,是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两者概念的交叉叠加,但是交叉叠加之后,集群式区域创新体系既兼具了后两者的主要特点,又具有区别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之外,自身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依据重庆市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各个区县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该评价体系对各个区县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把重庆40个区县分为4类地区,提出了一个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具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体系的特色经济是区域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就重庆市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条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依据区位条件的不同,将重庆市划分为城区型、郊区型、山区型和库区型四种特色经济区域类型,并论述了各种区域类型的产业选择重点及其发展途径.最后,从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发展特色经济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与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辽宁区域旅游人力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区域旅游经济与旅游人力资源两项重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了区域旅游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整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创新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要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及其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主体要素互动关系模型。通过创新主体互动关系模型分析得出: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应为立足产业变革前沿,转化企业创新优势;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政策工具创新;密切联络科研机构,挖掘同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介组织,促进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何建春 《今日科技》2014,(10):28-28
<正>主编观点:宁海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出台科技政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孵化器和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体系建设、专利申请保护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发展。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创历史最好成绩日前,浙江省2013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揭晓,宁海县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位列第8名,创历史最好成绩。近年来,宁海县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庆市2011—2016年分行业27类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效应,除此之外,产业规模、产业效益、科技创新均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正向促进作用.但目前重庆市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还主要是靠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效益的提升,科技创新的作用还较弱,这是因为重庆市产业集聚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只有量的取胜,缺乏质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网络对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建立旅游业态创新与区域创新网络间的联系,提出了旅游产业业态创新网络的概念,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辽宁旅游产业业态创新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旅游产业业态创新的高效运作保障体系、完善辽宁旅游产业业态创新政策体系和构建辽宁旅游产业业态创新网络平台服务政策体系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辽宁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0,(4):20-20
为探索国家、市级、区县科技项目三级联动新机制,建立“投、保、贷”一体化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高成长性上市企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市科委启动实施创新基金集中支持区县产业集群科技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