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极端热环境下的热防护和热试验技术事关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的成败,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突破的极为重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航天科技集团委托的国家863计划、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支持下,本工作紧密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极端热环境下热防护研究的重大需求,对极端热环境模拟、测试、试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多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炭/炭复合材料是一种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先进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优异等特点,是国家中长期规划高超声速飞行器工程、大飞机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关键部件用材,并在核能、光伏、化工、大型热加工等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现有炭/炭复合材料不能满足高性能的要求,而且材料制备成本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空间科学蓬勃发展,各国争相抢占空间科学的战略制高点,发展高超声速风洞技术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我国在爆轰驱动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研究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如何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加强风洞实验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在实际空天工程中的应用是我国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27日至10月18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飞行器结构与材料的关键问题研究”、“空间环境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低维体系高温超导”、“中子科学平台及其在先进材料研究中的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储能技术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第466-47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香山科学会议第207-212次会议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3年 9月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 2 0 7— 2 12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主题分别是“热断层 (TTM )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朊病毒与人畜构象病的研究进展及防病对策”、“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和“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热断层 (TTM)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主题为“热断层 (TTM )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的第 2 0 7次学术讨论会 ,刘德培、周立伟、曾毅院士和马俊如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红外、医学及相关学科的 4 0多名…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18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小汤山召开了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第一次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副秘书长刘孝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张明国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国务院学科组成员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凡教授(东北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伯聪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组委会主任朱葆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多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飞行器健康监控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应用对于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健康监控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相关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7月— 9月 ,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第2 0 4— 2 0 6次学术讨论会 ,与会科学家针对SARS预防与控制、低氧与健康、航天编队飞行及空间虚拟探测技术等备受科学界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SARS预防与控制  虽然SARS的流行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但它还可能卷土重来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SARS的流行特征、SARS预防控制中的经验和教训等从科学层面上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和交流 ,并探讨应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  香山科学会议继“SARS病毒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第 2 0 3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4):72-7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化的会议管理逐渐向电子化、计算机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发展。会议的组织、运行、信息处理等工作都需要由与其配套的电子会议系统协助完成,从而实现会议的自动化,缩短会议的准备时间,同时提高会议的效率,增加会议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声速风洞,不久前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该风洞是亚洲目前最大、世界上雷诺数最高的跨声速风洞,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大型基础性工程.它的建成,标志中国风洞设计、建设与试验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将对中国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研制发挥重要作用. 风洞主体结构长66米,宽33米,试验段截面2.4米乘2.4米.自1998年初至1999年9月,这个风洞在综合性能调试期间,成功地对中国多种型号新型飞机、导弹和运载火箭进行了校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风洞各系统运行正常,主要性能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在风洞控制、风洞驱动方式和风洞结构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某些方面在世界同类风洞中尚属首创.风洞的设计制造完全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工程质量优良、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建设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而投资仅为国外同类风洞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