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CGML的移动终端组件的移动地图可视化方式,从CGML数据解析、地理坐标到屏幕坐标转换与几何要素可视化等三个方面入手,设计和实现了CGML的移动地图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设计室内大型场馆的定位导航电子地图是为了改变传统室外定位导航模式,方便快捷地为地图使用者提供定位和导航路径信息。引入了室内GIS矢量电子地图模型的概念和设计方法,结合网格采集图层、地理数据库、网络数据集等技术,实现了在大型场馆的定位导航功能,对同类室内定位和导航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终端智能化的发展以移动手持设备为基础,且始终改变着人类生活。当前,全球已迈入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早期阶段,今后几年里,利用移动装置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极可能超出通过桌面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用户,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速度必然较传统互联网更快,所创造的效益也会远超传统互联网。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设备在该发展里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而进一步了解Android系统,分析Android室内导航系统关键技术,探究Android平台的室内三维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实现了用于大规模室内环境的移动终端定位与智能导航系统.系统基于RFID技术和TDOA原理测量距离,并通过三点定位技术实现对手持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引入A~*搜索算法,以完成对手持终端设备准确、高效的导航.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准确的测距与定位功能,能满足室内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开发了一套移动终端定位跟踪系统,利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定时读取、解析和保存GPS位置信息;通过SIM808的GPS定位模块实时接收监控目标的详细位置信息;通过SIM808的GPRS通信模块接收监控中心指令,将实时或历史位置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基于Keil C语言和易安卓开发环境设计实现了手机监控程序,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移动终端的位置和运行轨迹。系统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以手机APP的可视化方式,实现移动终端的全天候、全时段实时定位与跟踪,具备进一步实用化和产品化研究的潜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课题的总体目标为在特大城市层面建设一体化的智能位置服务开放式平台,实现基于B2B的位置服务模式,为位置服务开发商提供安全的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各类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共享共通。并在此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商业化的位置服务模式和领域,拓展导航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突破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该课题构建云架构的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600 000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100个),创新研究一种室内外位置信息的智能发布模型,实现无缝化的位置信息集成管理,并提供高效的访问接口。该课题总体进展如下所示:(1)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智能位置服务平台设计、室内外位置信息智能化集成管理设计。(2)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初步形成,目前其吞吐量可以达到10万左右。(3)重点研究了课题中"终端位置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终端位置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B2B服务开发商应用访问体系和接口技术"3个关键技术,建立了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与基本GIS空间服务。(4)完成了平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与模块的详细设计,研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完成了位置云平台设计,形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构架与工程实施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设计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实施方案》《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设计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服务接口标准》。(5)开发了导航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研制了位置信息搜索与服务平台,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位置云数据库规范》。(6)研究了位置云服务平台的集中资源管理,形成了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用户管理平台程序设计》。(7)该课题研究了室内地图的制图规范与技术流程,完成了室内地图数据采集、室内地图数据编码规范、室内地图配图、室内外无缝导航地图数据库建设、室内位置信息源控制点部署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该年度的研究,对全息位置地图的内涵、技术体系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在若干技术层面取得了进展。研究了全息位置地图的理论框架,对全息位置地图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全息位置地图的制图模型开展了研究。构建了全息位置地图的情境模型和统一数据模型,提出了活动模型、行为模型、情境信息模型组成的三层全息位置地图情境模型,建立了由活动规则、行为规则、情境信息规则组成的逐层推理机制。通过对上海试验区的数据分析,在该年度内重点研究了多种语义位置描述模型,以及信息存储数据模型,特别对室内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多尺度转换、基于地图空间密度分布的网络拓扑地图变比例尺可视化、基于语义的室外场景三维重建等全息位置地图制图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室外街景全景位置数据采集总体集成、互联网位置服务信息挖掘系统的研发,设计了全息位置地图快速制图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核心模块,设计并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室内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室内定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传统的卫星定位、基站定位等室外定位技术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应用需求.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开展室内空间定位技术的研究、推进室内空间定位技术的行业应用对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首先概述了超宽带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GIS呈现出由桌面化向移动终端发展的趋势,移动定位具有了广阔的市场。但是目前的定位技术对于室内等非开阔地带的定位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探讨了智能手机终端的定位原理和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室内定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STM32F07VCT6作为嵌入式MCU构建现场控制器,应用定位技术、获取定位对象(无人机)的地理信息,通过GPRS或3G等与数字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能在数字终端的地图上定位无人机的位置。该无人机远程定位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功能:远程网络通信,无人机位置信息采集,位置信息传输,在数字地图上进行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