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刚 《科技信息》2009,(10):333-333
本文针对目前新疆情况,提出商场空调设计中新风取值与人流密度的关系,就空调系统形式对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张以集中送风系统为主,分散式系统为辅。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山东省邹城市孟子大剧院的建筑概况,系统地阐述了剧场内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明确了剧院的室内设计参数,空调负荷指标。具体说明了观众厅采用座椅送风方式、舞台采用侧送风和下送风相结合的形式,严格计算保证观众厅与舞台区风量风压的平衡,采用多级消声保证剧场的噪声控制,通过采取空调系统二次回风、热回收技术、各个空调区域分区可控、空调管道保温、高效节能设备等技术措施已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对同类项目的空调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明珠大酒店中央空调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功能房间,集中空调系统分为三种空调送风方式,高大空间如餐厅、娱乐室等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直接从室外引进与回风混合后送风;而会议室、技师房等采用了空调机组加独立新风方式,新风经独立处理后进入空调机组和回风混合处理后送风;其他小空间房间采用了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楼梯间采用自然排风排烟,电梯间前室设置加压送风装置,地下室设备房设置防排烟系统,采用同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平时排风,发生火灾时排烟.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房上送风空调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计算机房空调设计实例基础上,介绍计算机房送风空调系统,包括上部送风系统、置换通风系统,分析几个在上送风系统中人们比较有疑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模拟了工位空调的3种不同送风形式(桌面送风、顶棚送风、地板送风)以及传统的中央送风方式下送风气流在人体活动区形成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PMV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桌面工位空调送风室内的热舒适情况较好,能量利用效率最高,优于其他工位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6.
工位送风是一种将新风直接送到工作岗位的送风方式,与传统空调相比,工位送风大幅提高了送风有效性.为分析办公室内适宜采用的工位送风口形式,建立了办公室内应用工位送风系统的物理模型,对采用不同形式工位送风口送风时的办公室内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办公室内温度、速度、PMV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3 mm的孔板送风口时形成的气流分布效果优于其他风口形式.  相似文献   

7.
低位空调应用于住宅建筑中的节能和舒适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位送风的空调形式应用于住宅建筑的节能效应及舒适性水平,在模拟卧室的实验室里分别对传统的高位空调(CAC)和低位空调(FAC)在设定室内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通过ADPI指标评价两种空调形式的舒适性水平;同时,对利用功率测试仪器测得的功率以及送回风的干湿球温度计算得到的两种系统不同工况下的COP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位空调的送风温度要高于同等工况下高位空调送风温度2.6—8.3℃,而ADPI值在大多数工况下也能满足ASHRAE要求的室内舒适性水平,尽管在实验的极端工况下略低于传统的高位空调的ADPI值.功率测试及COP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低位送风的空调系统要比使用传统的空调系统耗功平均减少14.9%,COP平均值由2.5提高到3.25,提高了29.6%.  相似文献   

8.
空调“带水送风”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空调系统中“带水送风”的概念,简述了“带水送风”状态的确定以及“带水送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集中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因其大时滞、非线性、强扰动、被控对象辨识困难等特点,使得常规PID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欠佳。文中在分析集中空调整体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基于送风静压控制模型的辨识,提出广义预测控制算法。针对送风静压子模块,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对风机频率风管静压回路进行建模,基于该系统控制模型,设计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并用于定静压控制策略的实现。仿真验证和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相对于传统PID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跟踪及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工程为湖南省长沙市天源大酒店空调系统设计,地处长沙市,对该楼进行冬、夏两季的中央空调设计.该楼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0766.8m^2,总的空调面积约为9228.14m^2,总的冷负荷为:640kW.机组选用远大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两台,型号分别为BZ25VⅢ,BZ40VⅢ,单台制冷量为280kW,390kW.根据各不同功能房间,将该空调系统分为两种空调送风方式,高大空间如餐厅、商扬等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直接从室外引进与回风混合后经过空调机组处理后送风;而客房、KTV、包间等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风机盘管承担室内负荷和新风负荷,新风在某区城集中由室外引进经风管输送到各个房间,新风系统对新风仅做净化过滤处理.全空气系统采用散流器贴附射流集中回风的方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上回的方式.本设计的排风和排烟采用同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平时排风,发生火灾时排烟.  相似文献   

11.
常规空调系统一般以冷凝除湿为主,之后需要再热才能满足送风温度要求,即浪费了冷量又消耗了再热的热量。为降低空调系统再热负荷,提出了双冷源空调机组。双冷源空调机组是在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设置两个或多个表冷器,各表冷器可根据其功能采用低温冷源(如供回水7/12℃)和高温冷源(如供回水14/19℃)。为研究双冷源空调机组性能,试制了一种双冷源组合式空调机组,采用两组表冷器并联的形式组装。实验研究了高温表冷器的供冷能力、全热交换效率和除湿效率等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供冷性能和节能性。结果表明,高温表冷器单独运行时,理想制冷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明显,送风温差可以满足室内要求,但除湿能力不足。两组表冷器联合运行通过合理设置表冷器的送风占比,完全可以满足空调系统送风要求,节约再热能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双冷源空调机组运行过程中,高温表冷器承担的负荷部分越大,系统的能效比EER就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地下高大厂房空调送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高大厂房改变空调送风量,改变风口数量、风口布置方式、送风风速的室内气流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送风方案工作区的平均温度、速度及相应的标准差,最后分析了对工作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因素并得到了最优的设计方案,这种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高大厂房空调模型试验及其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温送风射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空调房间低温送风的射流特性进行了模拟 ,得到了空调房间的速度场和温度场 ,并计算了相同冷负荷条件下 ,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来满足空调负荷要求时房间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ADPI) ,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空调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对室内各送风位置送风量的影响,以办公室标准层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该空调送风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数值迭代法对空调送风管和末端的速度、压力、出口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办公室标准层变风量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设计较合理,2个主风管的所有圆形支管内速度与压力相差较小,各支管内压力和速度分布较为均匀。与设计送风量相比较,变风量空调箱阀门全开时,各区域送风量误差不超过10%,各末端送风口送风量相差较小,但标准层左右两侧送风量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应该减小送风量偏大区域内的变风量空调箱阀门的开度,确保各送风口送风量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空调列车室内三维紊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紊流模型,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空调列车(硬座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对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主要是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送风方式和送风速度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的影响,以及送风温度对空调列车内温度场的影响,为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及舒适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置换通风是一种新的通风方式,介绍了置换通风原理,并对置换通风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海洋平台生活楼采用的置换通风系统为例,从设计计算标准、热舒适性设计、空气质量设计、通风空调系统的实际送风量、室内空调及系统送风参数、室内散流器的选择及布置等方面阐述了置换通风空调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节约能耗、空调品质高、运行维护简单等突出优点,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空气处理机组是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关键空调设备,对它的运行控制直接影响到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成败和节能的效果.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案与控制参数的确定.应引起空调设计师与自控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功能,除应具备常规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中的各类保护与报警功能外,还必须具备送风温度控制功能、送风量控制功能、排风量控制功能、新风量控制功能等.为充分发挥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势,自控运行方案还应分冬季、夏季、过渡季三个运行工况设定.本文论述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温度、送风量、新风量等参数的控制方式和设定值的选择,提出了完整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方案,并讨论变风量空调系统过渡季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出发,介绍了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优化设计选用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回收排风潜能的新型液体除湿空调装置,通过回收排风潜能,降低系统中直接蒸发喷淋水的温度,使除湿处理后的空调送风得到降温加湿,达到空调房间所要求的送风温度.同时,空调排风的利用降低了再生空气介质的温度和含湿量,提高了再生溶液的浓度.实验证明,在上海湿热的夏季里,该装置用温度为80℃左右的热源驱动,可以直接获得18℃、相对湿度90%的空调送风;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8,电效比为8.6,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不同送风方式下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经济性,指出了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有助于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了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