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南人工栽培中草药地下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类、金龟子类、金针虫和地老虎类.同时,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陕南人工栽培中草药地下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类、金龟子类、金针虫和地老虎类.同时,对药用植物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熙宏 《科技信息》2011,(24):333-333
本文主要介绍了陕西省府谷县林业上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黑绒金龟子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状况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龟子是蛴螬成虫的统称,成虫俗名“油虫”,幼虫俗名“土蚕”,是园林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园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园林病虫害呈逐年上升加重趋势,特别是金龟子的危害较为突出,经两年来对临沧城内和城郊的华旭绿化公司、华旭住宅小区、锦绣大地、华顺及公路沿线的几个园艺场和园林苗木基地、道路的绿化苗木绿地进行观察、调查,临沧春夏季为害园  相似文献   

5.
金龟子是鞘翅目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种类、数量都很多,成虫、幼虫的食性甚复杂,在我国北方农业产区是一类为害严重的地下害虫,每年给农业生产都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省各主要粮产区,分布的种类、数量也很多,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研究,我省金龟子约有52种主要种类,其中优势种有8种。本文对优势种的形态(包括成虫、幼  相似文献   

6.
结合农业生产中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的普遍危害性,指出了地下害虫的主要危害特点,以及常见地下害虫的种类、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农户积极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叶松苗木常见的日灼、立枯及地老虎类、蛴螬类、金针虫类和蝼蛄类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用的田间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对苗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分布及危害苗木猝倒病,又称苗木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分布,是育苗中的一大危害,每年苗木猝倒病的发病率都很高,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9.
高寒阴湿山区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油松、桦树种子利用菌根剂拌种育苗和常规育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日本落叶松、油松苗木的生长状况、产苗量、一级苗出圃率均优于常规苗木,而红桦应用菌根剂育苗效果不明显。采用自育的2年菌根化苗木和同龄菌液蘸根苗木与同龄常规苗木进行荒山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油松菌根化苗木造林比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的幼苗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都高于对照区;且菌根化苗木造林优于菌液蘸根苗木造林。红桦应用菌根剂造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庞晓燕 《甘肃科技》2012,28(15):163-164,152
主要阐述了香花槐的经济价值、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从选地、整地、种植、苗木管理、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控根、种根贮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香花槐的埋根育苗技术,并针对市场上苗木掺假现象,介绍了香花槐的苗木鉴定方法,为香花槐的苗木生产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 针对盾叶薯蓣宿根栽培年限长,地下害虫蛴螬危害重,防治难,防治不及时,不得法可导致产量锐减,甚至灭产。实施田间药剂控制是防止地下害虫猖獗为害的关键。因此。筛选防效优于甲敌粉的长效、安全杀虫剂.为盾叶薯蓣丰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泡桐木是重要的出口材。随着木材供应日趋紧缺,近年来各地都想发展泡桐生产。在生产上培育泡桐苗,主要采用埋根育苗,在发展新区由于种根缺乏,往往造成苗木供不应求。采用埋根育苗虽然方法简便、成苗率高、当年可育出大苗,但苗木生活力不强,定植后易染丛枝病。采取播种育苗,不仅种源丰富、育出的苗木生活力强、定植后不易发生丛枝病,还可  相似文献   

13.
GGR-8号和GGR-10号调节剂在归圃枣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杰 《太原科技》2006,(8):64-64,67
骏枣根蘖苗归圃移栽时采用GGR-8号、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或喷施枣苗,结果表明,能明显地提高枣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增强了苗木体内的生长素和苗木细胞新陈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对西宁地区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混播草坪地下害虫种类构成及动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危害西宁地区草坪0~20 cm土层的地下害虫主要为小云斑鳃金龟的幼虫蛴螬、沟金针虫和地老虎,0~10 cm土层蛴螬、沟金针虫和地老虎虫口密度分别为10.0~21.2头/m2,1.6~3.4头/m2,0~7.6头/m2,10~20 cm土层蛴螬、沟金针虫和地老虎虫口密度分别为0.6~1.8头/m2,2.6~5.6头/m2,0~2.0头/m2,地下害虫主要分布于0~10 cm土层。多巴和生物园区的3种地下害虫在5-8月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三角花园的蛴螬虫口密度在5-6月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多巴、生物园区和三角花园的蛴螬虫口密度均显著高于沟金针虫和地老虎(P0.05),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也叫金龟,属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它的种类很多,浙江省发生的主要有铜绿金龟子、大黑金龟子和黑绒金龟子等。它的发生期刚好是水果的膨大成熟期,因此,常成群飞入果园暴食,无论是无花果、桃形李、水蜜桃、布朗李以及葡萄、梨都要为害,有时一只熟果多的时候群集着10多只金龟子,对水果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进行人工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弯丝球囊霉(G.sinuosa)、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菌根复合体。菌根化苗木的主根长、地径、侧根数、根生物量均与对照苗木差异显著。苗木生物量的累积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证明大青杨为菌根依赖性树种。G.mosseae和G.intraradices侵染率分别是64.4%和67.4%,侵染效果最好。菌根真菌使苗木根系体积增大、总吸收面积增加,特别是使苗木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接种G.mosseae的苗木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是对照处理的1.64倍。根系中活跃吸收面积比与磷、钾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苗木生长的盛期和末期,菌根化苗木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生长后期却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于受菌根真菌的影响,苗木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苗木生长盛期酶活性最强,不同菌种接种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刘长明  陈美元  王晓亮 《科技信息》2009,(20):I0290-I0290
冬枣花前,气温升高,降雨量较少,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一是枣瘿蚊、螨、绿盲蝽象等危害重,叶片被害后,呈现灰白色,衰老而质地脆,易脱落;花蕾被害后,逐渐变为褐色,干枯脱落;二是桃小食心虫越冬虫开始出土,开始上树危害;三是麦田小麦砍倒后,金龟子、龟背瓢虫、红缘天牛等害虫转移到冬枣树上危害花蕾、叶片;四是干腐病斑继续扩展及叶片缺素黄化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全球氮沉降变化背景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应对策略。【方法】以1年生盆栽灌木铁线莲单一接菌(根内根孢囊霉,编号+R;摩西斗管囊霉,编号+F)、混合接菌(根内根孢囊霉和摩西斗管囊霉体积比1:1的混合菌剂,编号+RF)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未接菌,编号-M)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沉降处理试验,即不施氮[CK,0 g/(m2·a)]、低氮[LN,3 g/(m2·a)]、中氮[MN,6 g/(m2·a)]、高氮[HN,9 g/(m2·a)],测定1年生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淀粉(ST)],以及根际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在氮沉降量增加的背景下,研究不同接菌处理对苗木根际土壤碳、氮、磷相关酶活性及苗木各器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从而探讨接菌处理下各指标对不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①除BG活性外,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根际土中氮、磷相关酶活性。HN处理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降低苗木根际土壤NAG活性。-M处理下,与磷相关的根际土壤ACP和ALP活性在HN条件下显著增加。+R和+F处理下,ALP均在HN处理达到最大。②氮沉降、接种菌根真菌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灌木铁线莲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沉降处理下,各接菌处理苗木SS、ST和NSC含量高于未接菌处理苗木的,且在+F处理苗木的SS、ST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③在LN、MN和HN处理下,-M处理苗木的各器官NSC含量大小顺序为茎<根<叶,而接菌处理苗木的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HN处理下,+F处理苗木根内ST和NSC含量达到最大值,茎和叶内SS和NSC含量均达到最大值。④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SS、ST、NSC含量与土壤氮相关的NAG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磷和碳相关的酶显著正相关;其中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磷相关土壤酶ALP活性的相关性系数最高,与碳相关土壤酶BG活性相关性系数最低。【结论】氮沉降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灌木铁线莲苗木根际土壤氮、磷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高于对根际土壤碳相关酶活的影响,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强菌根苗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氮沉降背景下,接菌处理提高了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的效果最为显著,且明显增加了高氮环境中苗木对根中非结构性碳的分配。  相似文献   

19.
以冰冻切片-电子探针X 射线微量分析法研究了红松苗木根土界面营养元素的微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苗木根际土壤中氮、磷、钾、钙、硫等元素含量均低于根组织中的含量,而铁元素的含量较根组织中的高;根组织中磷、钾含量由表皮向根内径向增加,氮、钙与铁在根组织内的分布则与磷、钾呈相反的趋势,由根表向根内逐渐减少。通过对元素含量的微区分布特点分析,可以较深入地了解根/土生态界面范围并说明一些养分的运输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源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降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pH变化的方向与幅度主要取决于氮源及其浓度,且在同一浓度时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下降的幅度大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的幅度。受根际pH变化的影响,铵态氮处理使苗木根际微量元素Fe、Mn、Cu、Zn的有效性增加,硝态氮处理则使根际Fe、Mn、Cu、Zn的有效性降低,而两种氮源处理对根际Ca、Mg有效性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