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悲悯"—"冷酷"、"善"—"恶"、"现代"—"反现代"的区别使《骆驼祥子》与《米》成为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而人性的毁灭,绝望与堕落之歌的吟唱又使之走向共同的视点。两个相同的城市流浪者演绎了自己不同的人生,结束了自己同样的命运,唱了一曲同样的人性堕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如果将丰富的人性单一化、片面化、静止化,就会造成人性的割裂和异化。实践中,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员工参与管理、团队、职业生涯设计等管理方式都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回归这一时代特征。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以追求利润和效益为目的的,同时企业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尊重人、关心人,使个人和企业同时发展,也是其基本的社会责任。因此,将功利目标与人文目标整合起来,实行适合“人性”发展的管理,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哲学对人性都有所关注,在家庭教育中源于对人性理解的不同使教育与受教育之间存在众多矛盾与困惑。矛盾与困惑的原因可以从东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对人性内涵理解所强调的重心、产生不同人性内涵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正视现实、思考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缺陷导致了传统文学中人性的缺失,在作家笔下性成了被压抑的对象,人成了道德化、畸形化了的人,人性在文本中得到扭曲。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渐趋渗透,许多文化先驱接受了这一理论,并指导他们的文本创作,打破了传统文本创作的禁区,以一种更理性、更接近人自身的方式书写人性,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性意识,从而使文学中对人性的探讨更趋于完善与全面。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呈现出优劣.正是有了社会,人性才有善恶之分.人性善恶论是伦理学最基本问题之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要正视人性弱点,善待人性,给予人性正常自然的发展空间,使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席勒以人的人性的完整为中心构建了从自然王国经过审美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形成了一个不断使人性完整的美学范畴体系:结构的美→秀美(美丽→优美→秀美→魔力)→尊严(高尚→威严→尊严→庄严).它总体上与传统美学的美和崇高相吻合.席勒还论述了与美和崇高相关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使他的美学范畴体系更加系统,对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是一种直接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部文艺作品的对读与比较,认为尽管这两部作品在时空上毫无交点,但都有如此众多的相似之处,其答案可将其归结为一种共通的"人性",这种"人性"是放之世界古今而皆准的,这种"人性"使世界各国的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使文艺作品成为无国界的世界性的财富,它们可以通过极其相似的艺术构思,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种族与文化的相互唱和。  相似文献   

8.
弗洛姆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人性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观。他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自由、异化等观点,不同于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侧重于从心理道德上寻求人性的发展。从继承、相通、再构三个方面展开,弗洛姆深切关注的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是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统一,以及如何建构健全的人性之路,在侧重叙述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同时与马克思的人性观进行了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人性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和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如他把礼的实现落实到了个体的欲望的满足上面,他在人性问题上的悲观主义态度等,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理论逻辑有共通之处。现实主义的冷峻与人本主义的关怀,使荀子在代表文明的礼法与代表邪恶的人性之间,选择了一种折中立场。  相似文献   

10.
刘和桥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150-150,152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要以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为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导致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的认识不同.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同。只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做出正确的说明。才能更好的搞好我国现在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性化教育。本文首先探讨了人性,进而探讨了教育中的人性假设及如何实施我国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汪瑜 《科技信息》2010,(30):101-101,103
人性观是极其复杂的概念,从古至今,无论哲学家、教育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对人性观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家对人性观的定义,并且介绍了心理学三个不同流派对人性观的理解,最后综述了国内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性观与人格和社会认知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典公民是追求"公共善"、富于美德的政治公民,现代公民则是追求个人自由的"法人化公民",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对立.这一古今价值的冲突,表征着人类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人性的分裂及其内在的冲突.只有在扬弃了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使个人和社会趋向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单考察古今中外人性与人本理论,分析了人性与人本理论同人力资源的联系,比较了战略人力资源与传统人力资源的主要不同,试图阐明人性与人本理论同人力资源的本源关系,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强调战略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思于2000年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向读者展示了人物身上存有得这样或那样的污秽,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的人性污秽的分析,揭露了人性污秽背后存在的社会污秽,即种族歧视、狂热的“迫害精神”和一系列战争,使我们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了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基础。本文模仿管理理论"丛林"对人性假设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基于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的人性假设矩阵,从而将人性假设归类入"实体—静态""实体—动态""关系—静态"及"关系—动态"四个象限。在梳理西方实体人性假设与东方关系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论证了未来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应定位于"关系—动态"象限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了人性假设整体性、过程性、演绎性与非均衡性的特征。最后,本文还指出未来管理理论将出现的四种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人性是统一的,人性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人性的体现,法律只是从规范社会行为的角度对人性进行制度设计上的彰示,法律与人性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需要。"法律人性化"的呼声是对法律体现人性这一客观判断的强调和重申。  相似文献   

17.
英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书,揭露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生态的破坏、对人性的摧残,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对生态的践踏、人性的剥夺和人们之间矛盾对立的异化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不仅仅限于描写一个受封建家庭及婚姻残害的女性命运,而是用充满意象和隐喻的文字,一层层细细地剖开一个女人的灵魂,将一个女人在封建畸形婚姻中的心理裂变,即人性阴暗心理的激化过程,作了深刻的剖析,使人性毁灭的悲哀与可怕,赤裸裸地展现出来,重重地震撼着世人的心魂.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断定科学技术正在与政治统治相联系,成为一种新型的控制工具,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他从实证主义、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批判角度,深刻分析了科学技术一步步演变为消解人性、自由和价值的霸权工具。如何破解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辅助手段,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天生的人性无所谓善恶,但人性却天生地极易使人趋向利己。利己人性作为人类潜在特久的动力曾推动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但利己人性又极易制造出丑恶。人性既是具体的历史的,但共同的人性还是可以抽象出来的。人性有它固有的生物根源,但它同时又是可塑的。社会应健全自己的机会机制,拓展更多的机会,去开发人性善的倾向,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社会也应完善自己的制约机制,约束人性恶的倾向,保证社会活而不乱,运作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