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零齿差内齿轮齿形系数,不但与它的齿数和径向、切向变位系数有关,而且与插刀齿数和刀具的变位量相关,故在计算零齿差内齿轮齿形系数时,必须同时考虑两者的因素.本文根据55°切线法,用上述观点推导了齿形系数公式,可供机械设计人员在设计零齿差传动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齿形系数是考虑齿轮的几何形状和齿根弯曲强度的系数.计算该系数涉及齿条刀具参数,危险截面位置,载荷作用角及弯曲力臂等的计算.由于零齿差中的齿轮,同时有经向变位和切向变位,确定齿形系数必须综合考虑.本文结合国家标准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该系数.  相似文献   

3.
本软件能够对直齿圆锥齿轮、弧齿圆锥齿轮、零度圆锥齿轮和圆弧齿双曲面齿轮进行优化设计及CAD.该软件的功能和特色如下:(1)直齿锥齿轮传动:适用于不同压力角(如α=14.5°,20°,22.5°,25°)在任意轴交角时的几何尺寸计算,接触和弯曲强度设计.(2)弧线齿和零度锥齿轮传动:适用于各种不同压力角(对弧线齿为14.5°,16°,20°,22°,25°;对零度锥齿为20°,22.5°,25°)不同螺旋角,轴交角为90°的格里森制等顶隙收缩齿的几何尺寸计算,确定刀具参数和设计.(3)弧齿双曲面齿轮传动:适用于轴交角为90°的格利森制等弧齿双曲面齿轮,齿数范围为z1=5~20,z2=30~60,平均压力角为19°,21.25°,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移距系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根据齿侧间隙分布对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较一般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高,故以零齿差谐波齿轮传动作为输出机构的短筒谐波齿轮传动装置,其承载能力可以达到相同参数简谐波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文章〔1〕的基础上提出渐开线零齿差外齿轮应力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供机械设计人员在设计零齿差传动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平动齿轮传动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平动齿轮传动设计中几何参数,特别是变位系数确定困难、计算过程繁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等问题,探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运用CAD建立了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优化求解数学模型,在优化软件LING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几何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一齿差和二齿差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最优值,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一齿差内齿轮副最小啮合角为53.2°,二齿差最小啮合角为39.3°;一齿差内齿轮副的外齿轮最好采用标准齿轮,内齿轮采用变位系数为0.577的正变位,二齿差内齿轮副的内、外齿轮均须采用正变位,有时变位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7.
考虑系统误差和轮齿综合柔度,对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力点进行研究.结合齿轮传动的动力和误差传递均沿工作齿面啮合线的特性,在该方向上建立含主要系统误差项和轮齿复合变形的齿轮误差-变形计算模型.根据基节偏差与齿形误差的随机分布规律,按最大误差法合成啮合齿对有效误差;根据力、变形与刚度的关系,将轮齿刚度分解为挠曲和接触刚度两部分,进而得到啮合齿对的综合柔度.最后基于上述计算模型,推导出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位置判别式.分析表明:计算力点位置选取与齿轮加工精度紧密相关,选法不同齿根峰值应力计算值相差很大;研究结果为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准确选取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 ,大模数内齿轮的加工在国内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作者研究了一种与传统加工完全不同的新型加工方法———精确成形法。本文根据共轭原理 ,求出与内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齿形 ,并将其与渐开线齿形进行比较 ,然后对精确成形的大模数内啮合传动的啮合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通过具体实例计算出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及接触线分布。结果表明 ,精确成形的大模数内啮合传动的诱导法曲率小 ,润滑角等于90° ,接触线分布较均匀 ,说明其啮合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9.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的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参照渐开线齿轮定义了直线齿廓外齿轮的基本参数,得出了齿形半角、压力角和最小齿数的关系,得到直线齿形齿轮的齿廓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啮合极限点进行了研究。为满足连续传动的要求,推导出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啮合曲线,并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根据重合度计算理论推导出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重合度的计算公式,保证在齿形参数设计时满足连续传动的要求。根据齿轮的基本参数和重合度的计算公式,研究外齿轮齿顶高系数、内齿圈齿顶高系数、压力角与重合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边界元法分析计算了渐开线零齿差内齿轮轮齿破坏位置,提出了确定零齿差内齿轮轮齿弯曲破坏位置的新方法,并经实验验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展成加工原理,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导出Ⅰ型带凸角磨前滚刀各切削刃在被加工齿轮上生成的共轭曲线:按平面曲线合成方法对共轭曲线进行离散、压缩、连接与合成,得到加工后的准确齿形.基于APDL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精确地实现凸角型磨前滚刀切制的复杂齿形有限元几何建模,进而探讨了齿面摩擦力对齿轮弯曲强度与轮齿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际齿轮承载能力精确计算中,摩擦力对轮齿强度的影响一般不应忽略.准确的齿形计算、建模与分析,对于复杂齿轮的强度分析和齿廓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圆弧点嚙合齿轮的齿形对齿轮传动的承截能力、跑合性能和传动效率等影响很大,所以对於不同模数(或中心距)和不同齿面硬度的齿轮,应探用不同的齿形。本文从齿轮加工精度出发,又根据磨损理论找出齿形与跑合时间的基本关系来综台考虑齿廓半径差△r;根据齿面硬度确定齿廓牛径r,提出了不同模数和不同齿面硬度的圆弧齿轮齿形的建议,以供工厂及研究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边界单元法计算摆线-渐开线复合齿形轮齿根弯曲应力,并与标准渐开线齿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齿形齿轮比渐开线齿形齿轮具有更高的弯曲强度。同时具有接触强度高,耐磨损,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非零变位斜交轴锥齿轮传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斜交轴锥齿轮传动中的设计问题 ,将非零变位技术引入该类齿轮传动的设计中。推导了有关斜交轴锥齿轮传动的公式及锥齿轮设计的通用简化计算公式。采用文中所述方法 ,对一对轴交角为 1 8°的螺旋锥齿轮进行了改进设计。结果表明 ,采用本文推导的设计公式可简化设计计算 ,同时变位系数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范围 ,经过改进设计的齿轮具有较好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和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接触线长度的精确计算,提出对现行标准中斜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重合度系数进行修正,可提高齿轮传动设计计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齿形参数是影响齿轮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车用变速器中的斜齿轮,考虑其特有参数——螺旋角并结合齿顶高系数,分析此类齿形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齿轮的弯曲和接触承载能力为研究目标,考虑不同的螺旋角及齿高系数,建立相应的参数模型,通过传统理论方法探究斜齿轮齿形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螺旋角与齿顶高系数的增大都会使齿轮接触强度提高,但是对于齿根弯曲强度来说,大齿顶高对它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啮合原理的角度出发,以任意角度ξ为危险截面,准确地导出了内齿轮齿形系数的数学表达式,解决了内齿轮弯曲强度中的齿形系数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在K-H-V型行星轮系设计中变位系数的确定过于复杂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一种简化设计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令σ值为零,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设计的结果可以满足齿轮平稳传动中对齿廓重叠干涉和重叠系数的要求.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少齿差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在K H V型行星轮系设计中变位系数的确定过于复杂的情况 ,本文给出了一种简化设计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令σ值为零 ,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 ,设计的结果可以满足齿轮平稳传动中对齿廓重叠干涉和重叠系数的要求 .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少齿差机构 .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用有限单元法对双圆弧齿轮的轮齿应力分析,并对三种不同齿型进行初步比较,得出轮齿应力分布规律,有助于齿形设计和双圆弧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