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分布于青岛沿海岛屿的山茶(Cameliajaponica),又名耐冬,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亚热带分布的类群.它具有耐适度低温和适度耐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分布于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统计表明,该种群是一具倒金字塔年龄结构的衰退种群;以山茶为建群种的群落具有较丰富的区系组成和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根据山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特征分析,保护山茶的生境并对山茶种群进行人工抚育和群落结构改造,是挽救和保护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布于青岛沿海岛屿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耐冬,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亚热带分布的类群.它具有耐适度低温和适度耐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分布于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统计表明,该种群是一具倒金字塔年龄结构的衰退种群;以山茶为建群种的群落具有较丰富的区系组成和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根据山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特征分析,保护山茶的生境并对山茶种群进行人工抚育和群落结构改造,是挽救和保护青岛近海岛屿山茶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岛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研究(I)山茶(Camellia japoni…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岛沿海的山茶群落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最北缘,该种群的存在于富了山东省的物种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山茶种群的基本群落学特征,分析了以山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矮林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空间结构,生态结构,并对其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该种群在山东植被乃至全国植被中的地位,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增长型的繁殖潜力面表现为衰退型的演替趋势;种群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元宝山冷杉种群动态受环境影响相当明显,种各生态学研究对人为调节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岛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研究(Ⅱ)山茶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岛沿海的山茶群落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最北缘.该种群的存在丰富了山东省的物种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山茶种群的基本群落学特征,分析了以山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矮林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空间结构、生态结构,并对其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该种群在山东植被乃至全国植被中的地位,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布氏田鼠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草原区典型的优势鼠种──布氏四鼠从生态学方面作了综述性论述.主要对布氏四鼠的年龄分布、性比、种群繁殖、种群波动和调节等种群生态学以及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内容,作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山茶素以种繁而多珍品闻名于世。它的主要品种有两个,即山茶和南山茶。前者系原始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后者系原始种经过漫长的自然或人工的选择而形成的变种。因其起源、繁衍于我国云南一带,故称之为云南山茶,简称南山茶。世界植物学界公认中国是山茶的故乡,在我国淮  相似文献   

9.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三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长门岩岛的山茶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实际频数符合负二项分布,因此判定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通过对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的计算,求得各参数分别为二项参数(K)0.6291,扩散系数(C)17.7372,丛生指标(I)16.7372,Casie指标(1/K)1.5896,聚块性指标为(m/m)2.5896,均表明为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群是中国亚热带森林演替中的先锋种群,并存在于森林演替过程的始终.对其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益于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本文主要采用每木调查法、点—四分法,样方法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对四川省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以及他们的动态规律作了探讨.将年龄结构划分为初始增长型、增长型、下降型、极度下降型和残留型等五类.将分布格局划分成随机型,集群型和均匀型等三类.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由灌草丛经马尾松林、松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不断进行,年龄结构主要地由初始增长型经增长型、下降型、极度下降型向残留型变化,分布格局主要地由随机型经集群型向均匀型演变.缙云山马尾松种群变化的原因是马尾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耐荫常绿阔叶树种群的入侵、定居和发展.动力是种内和种间对光资源竟争所引起的自疏和他疏.光是导致种群变化的直接主导因子,土质是间接因子.将静态生命表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用于长命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2种早熟禾种群圆锥花序小穗及小花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硬质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2种早熟禾种群圆锥花序小穗和小花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种早熟禾种群在各节位上的小穗数和小花数均适合于Weibull分布,随着节位序的增加均呈饱和型指数增长,通过赋予各统计参数生物生态学涵义,从宏观上分析与揭示了有关生命现象与发展规律及其生物生态学机理。  相似文献   

12.
陈慧  朱恒  符蓉 《江西科学》2011,29(6):718-723,777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8属32种,占江西省本科植物37.2%,种类丰富,成分多样,优势现象明显。同时,该保护区山茶科植物中有些类群具有分布生境多样、较强的适应性的特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4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占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87.5%,中国特有属1种,说明该区植物区系热带、亚热带性质显著,同时有一定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3.
淡黄金花茶Camelia flavida Chang是一种具有黄色花瓣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本文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2个固定监测样地NG(300m×500m)和CS(100m×100m)内的淡黄金花茶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群年龄结构,并利用单变量和双变量g(r)函数分别分析其种群分布格局和3个不同生活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NG样地淡黄金花茶年龄结构近似呈正态分布,为稳定型;CS样地年龄结构近似倒"J"型,为增长型;(2)淡黄金花茶在NG和CS样地存在显著聚集分布格局的距离分别为24m和35m,前者的聚集程度明显大于后者;(3)相同样地内淡黄金花茶3个不同生活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相似,在24m范围内均表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霍山的荆条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统计分析了霍山上荆条灌丛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四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片层;群落中荆条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他种群则多近似均匀型分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交让木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交让木种群Ⅱ级个体数最多,占样地交让木个体数的27.04%,VII级和Ⅷ级个体数最少,各占样地交让木个体数的3.14%,种群结构为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交让木种群生命期望值基本随径级增加呈递减趋势,I 级个体的死亡率为负值;交让木种群的存活曲线为近直线型,生长较为稳定;交让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交让木的种群特征与交让木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所处的群落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种群生态学是迄今数学在生态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系统成熟的分支.捕食-食饵相互作用关系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是生态学和生物数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运用比较原理和相关引理证明具有扩散和比率依赖的两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一致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山西北部沙棘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Petra itis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沙棘群落2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认为生态位最宽的是沙棘和铁杆蒿(分别为3.4607和3.2480),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最窄的是胡枝子和美蔷薇(分别为0.1536和0.2134),对资源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沙棘和铁杆蒿之间重叠值最大(SO=0.818),沙棘和铁杆蒿在其它种群上的特定重叠远远小于其它种群在沙棘和铁杆蒿上的特定重叠.生态位特定重叠的大小与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地位、生态学特性、种群分布情况都密切相关.25个优势种群之间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种群在空间内的分布是数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种群在两空间内的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对种群在两空间内分布进行模拟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种群在两空间内的渐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几个重要结果,揭示了它的平稳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一枝黄花属三种欧洲入侵种的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华  郭水良 《广西科学》2004,11(1):69-74
北美一枝黄花(Solidago altissima)、巨大一枝黄花(Solidago gigantean)和狭叶一枝黄花(Solidago graminifolia)原产北美,于19世纪中叶在欧洲归化并成为外来入侵种。简述这3个种的种群扩张动态、侵占速率的基本模型、当前分布区域及潜在生长域的预测等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介绍一枝黄花属入侵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借鉴国外对一枝黄花属植物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该植物成功入侵的原因并预言一枝黄花属在我国的入侵植物的未来扩张趋势,对开展它们的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麂角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样方法,在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海拔约1 400 m的核心区共设置25个样地,对麂角杜鹃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麂角杜鹃种群在各个年龄级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以4级幼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级幼苗,因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麂角杜鹃种群在整个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这主要与物种亲代种子的散布习性有关。其分布格局动态,从幼苗到大树均为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幼树,种群的聚集程度降低,种群有扩散的趋势;而从中树到大树,种群的聚集程度增大,种群表现为聚集。总体来看,该种群由幼苗到大树呈现扩散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与麂角杜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