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川陕苏区政治民主的实现促进了川陕苏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使川陕苏区完成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川陕苏区的政治民主实施还处在一个初级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陕苏区医疗卫生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陕苏区以"应对战争,争取生存"为中心,开展了以救治红军伤病员、保障红军兵员和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涵盖苏区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川陕苏区医疗卫生工作是川陕苏区扩大和巩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适应战争的紧迫形势,根据川陕苏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明显战时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医疗卫生工作。川陕苏区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的规模、深度、成绩和影响在当时各苏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红军对川陕苏区开发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认为,一部川陕苏区的革命史,就是一部红军对川陕苏区全面开发的奋斗史,有几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红色理论的传播是川陕苏区建立和开发的前提;追求苏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川陕苏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关于结合部的属性认定;关于川陕苏区的区位定性。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作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其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局部执政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实践执掌政权的重要基地,为中国共产党掌握治国安邦的本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深入研究川陕苏区政权建设的特征、成就和局限,对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执政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与川陕地方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即川陕苏区.川陕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党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川陕苏区研究数据库"建设的意义,介绍了目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川陕苏区研究数据库"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
红军石刻标语是川陕苏区最具特质的文化现象之一。达州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在川陕苏区时期曾镌刻了大量红军石刻标语,至今留存尚有近600幅。达州境内的红军石刻以标语和对联居多,形式多样的红军石刻标语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文化内涵,具有史学研究、文化研究、宣传教育和开发利用等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百色作为桂西名城,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百色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百色起义有关的革命历史遗迹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百色起义前夕的百色城厢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复原,继而对与百色起义相关的主要遗迹的变迁脉络作一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基于所得认识,作者认为,对百色市区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须保持革命历史遗迹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须重视文物本身的保护工作;四是须同时重视对其他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曹晋 《创新科技》2016,(3):94-96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文物大省,文物收藏类别丰富,数量巨大。其中纸质文物收藏量较多。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纸质文物的现状调查分析病害成因,继而总结出针对河南省纸质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法,对可实施的预防性保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其分布多与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一致,地质遗迹档次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地质历史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陕西是世界文物大遗址存量最多的省份,由于经济和社会原因,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梁带村、耀州窑、周原和雍城等大遗址保护与规划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陕西关中经济"中间热、两头冷"的不平衡格局,以及加快陕西关中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常德城区及近郊存有多座旧式水泥碉堡,传为1943年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所存留下来的“抗战碉堡”,市政府计划拨款对其修葺保护,以作爱国主义遗连供人景仰。但考察这些碉堡,没有战斗痕迹,并且常德会战后许多记录会战战况的书籍也没有关于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乃至日本方面的相关资料亦没有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另从有些资料看,今存这批水泥碉堡可能是1949年国民党军阻止中共军队南下所修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史上所造就的诸多先王圣祖中,伏羲和大禹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内容,显得最为丰富和完整,从原始信仰和民俗的角度讲,也只有他们两人几乎体现了全部的要素,将生殖神、图腾神、发明神、文化神和社稷神集于一身,可称之谓“全能型”始祖。其内涵乃是新石器时代整个历史文化积淀的浓缩与提炼。如此丰满而明晰的形象,其发生离不开核心文化区的依托。伏羲所依托的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渭河流域文化和大禹所依托的以河姆渡、良渚为中心的宁绍平原文化,分别被誉为我国南北两处新石器文化的光辉代表。“全能型”始祖的酿造过程比较复杂,存在着文化上的后果叠前和前果累后的“双向整合”现象。这个人物不一定受严格的时空限制,关键在于符合体现本民族发展足迹的需要,并能够在面向未来时成为新型共同体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各类防霉抗菌剂及其在木器、竹器、纺织品及纸类等有机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将应用于有机质文物的防霉剂分为挥发性防霉剂、水溶性防霉剂和醇溶性防霉剂三大类,对于每一类防霉剂均列出了数个防霉性能好,毒副作用小的防霉剂,对于深入开展有机质文物的防霉抗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物旅游,是文物与旅游的最佳结合。从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文物与旅游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文物为旅游提供发展条件,它的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旅游业最好和最持久的重要资源;反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之俱来的经济效益,又为文物事业提供物质支持,利于文物古迹的抢救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