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血管性疾病及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扫描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及SWI,脑血管疾病患者中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SWI与其它序列在显示病变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SWI能清晰显示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中的出血灶,病变范围、边缘及边界的显示都较其它常规序列清晰.结论:SWI能够提供比常规MRI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显示静脉的解剖结构、隐蔽性血管疾病、出血、脑部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3.
15例踝关节疾病的MRI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MRI T1WI、T2WI、T1WI增强及毁损梯度回波(SPGR)扫描对15例踝关节疾病患进行检查,分析各类疾病在不同腿扫描技术中的征象,重点观察跟骨、距骨、关节囊及滑膜等MRI征象。结果:在15例踝关节疾病的检查中,MRI诊断骨关节病3例,滑膜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缔组织病1例,外伤改变2例,类风湿1例,滑膜增生1例,囊外软组织增厚1例,关节腔积液1例,正常1例。MRI多参数序列成像能显示骨髓腔、关节囊、滑膜的病理改变;MRI多层面扫描能清楚显示踝关节不规则骨及其解剖形态。结论:应用腿多参数、多层面扫描,对显示踝关节复杂的三维结构以及软组织的层次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及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准确定位率。结果: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61例(61/71,85.92%),准确定位24例(24/61,39.34%),MRI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43例(43/71,60.56%),准确定位28例(28/43,65.12%)。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阳性检出率较MRI高,但准确定位率较MR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RI,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病变范围较广,特异性偏低。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将更有助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复习文献,分析CT和MRI在内耳成像特点及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内耳的骨性结构、乳突的气化情况及面神经管形态方面,CT优于MRI;而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二者各有所长.将CT和MRI影像结合起来对内耳结构骨与软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可应用于梅尼埃病临床诊断.结论 CT和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CT和MRI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分析CT和MRI在内耳成像特点及其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对内耳的骨性结构、乳突的气化情况及面神经管形态方面,CT优于MRI;而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楚,二者各有所长。将CT和MRI影像结合起来对内耳结构骨与软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可应用于梅尼埃病临床诊断。结论CT和MRI对梅尼埃病的诊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MB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构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而在T2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与CT比较,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MRI表现特点,比较GA的MRI与DE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痛风临床诊断标准的GA患者MRI及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ECT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膝关节发病23例,足19例,踝关节7例,腰椎1例.50例患者均表现为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27例骨质破坏,3例小面积骨髓水肿,37例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厚.痛风结节在T1WI呈均匀低至中等信号;T2WI和PDWI压脂呈不均匀中到高信号.DECT和MRI检出痛风结节数量有统计学差异(t=4.000,P0.05).结论:GA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虽然MRI显示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的能力不及DECT,但MRI显示GA软组织病变及软骨损害有明显优势.DECT检查痛风石阴性时,MRI是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场梯度场回波技术(FFE)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在行CT及常规MR头颅平扫序列后均加做FFE序列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30例临床怀疑急性期脑出血的病例中,21例在CT上清晰显示的24个血肿在FFE序列均能清晰显示,而另外3例脑干小血肿显示较CT清晰,有6例在FFE发现的多个直径2-5mm的圆形或斑点状的低信号在CT及常规T2WI上均未显示.结论:FFE序列在急性期脑出血中以及微量出血中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综合分析4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研究发现骨巨细胞瘤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总体发病率女性略多,但恶性骨巨细胞瘤男性居多。CT图像上病灶起源于骨端关节面附近,近软骨下骨及骨突部,多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并且邻近骨皮质变薄,局部不连续,内可见骨嵴凸起,部分可见边缘硬化,边界清。MRI图像上病灶在T1WI序列上肿瘤呈不均匀中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若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则出现液-液平面。CT对病灶处骨皮质连续性、周围软组织情况及钙化显示清晰。MRI在毗邻关系、有无骨膜改变、关节腔有无积液、周围软组织有无水肿情况等方面显像清晰,对病灶侵蚀性的判断也有参考价值。CT及MRI对其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时,MRI优于CT。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三者联合才能对骨巨细胞瘤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常规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和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DWI扫描,均可发现梗塞灶,病灶检出率为100%,而15例发病在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常规MR扫描T2WI上只有1例有轻微改变,而DWI均可显影;在35例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T2WI上可逐渐显示病灶,但DWI显影更为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也大于T2WI上的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缺血十分敏感,能对急性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SW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0例DAI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和DWI及SWI扫描.结果:SWI在90例DAI患者中,能够发现常规MRI不能显示的微灶性出血,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结论 :SWI序列能够清晰显示DAI患者出血灶的部位和数目,能够准确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为DAI的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郑跃成  王玉斌 《甘肃科技》2009,25(12):155-156
探讨颈部MRI与X线片对诊断Hangman骨折的优劣比较。13例病例给与颈椎正位,侧位X线检查,颈椎MRIT1WI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MRIT2WI采用矢状位检查;MRI所见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折线;7例Ⅰ度颈椎前脱位,8例脊髓挫裂伤有水肿,5例脊髓无明显损伤;X线片见13例第2颈椎椎弓根部均有明显骨折线,其中7例椎体有Ⅰ度移位,6例颈2椎管前后径变宽,2例颈2椎体下缘有小骨折片;在Hangman骨折中,颈椎X线片可清晰的显示骨折线,具有诊断价值;MRI对脊髓与周围软组织系统损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32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32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 ,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CT是脊柱结核最好的检查方法 ,CT检查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8.
椎体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极高。传统X线平片仅能显示椎体压缩变形及脱位,不能很好显示椎管破坏程度及脊髓损伤情况。CT、MRI检查不但能显示骨折损伤程度、种类、椎管受累情况,MRI检查还能显示脊髓损伤、椎体骨挫伤、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内血种等,CT、MRI联合应用是全面评价脊柱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1材料与方法1.1采集1995年5月~1998年5月三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随访追踪观察的脊椎外伤性骨折的病例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5岁。交通车祸20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目前可实现HCC无创诊断的最佳成像技术。成像在HCC的早期检测、准确分期和规划管理策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传统肝脏CT成像和MRI成像的优缺点,并对一些成像模式如双能CT、灌注CT、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弹性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以及波谱成像的原理、优缺点和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系统概述,为进一步推进HCC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2例(104髋)ANFH可疑患者行双侧股骨头CT、MRI及CR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10髋)全部为阴性,12例(17髋)为Ⅲ~Ⅳ期ANFH。35例(49髋)确诊为早期ANFH。其中Ⅰ期6髋,MRI:T1WⅠ表现为小斑片状及线样低信号,及股骨头及颈部的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期43髋,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的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MRI表现为线样征及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25髋出现髋关节腔积液。结论MRI及CT对早期ANFH的检出率均较高,且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CT。是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特别是早期坏死较为可靠且必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