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孤独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山西省晋中市两所农村中学的4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旨在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孤独感、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表现出的主要心理症状是学习压力、强迫症状、偏执、情绪不稳定;2.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适应不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除数对因子外,农村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O.01);4.孤独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孤独感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820名八年级学生(325名民工或流动人员子弟和495名非民工子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八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为主,其中民工子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民工子弟;2.大部分八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四个因子上,民工子弟在人际关系、焦虑、学习压力和适应不良四个因子上出现了较重或重度心理问题,而非民工子弟仅在学习压力上检测出较重心理问题;3.除强迫因子外,民工子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民工子弟.与非民工子弟相比较,民工子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和社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锻炼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抽取太极拳练习史在一年以上的少年儿童(12&#177;2岁)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作为测量工具,做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强迫、偏执、敌对、抑郁、焦虑五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五个因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太极拳对改善少年儿童的不良心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式音乐欣赏能否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40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进行音乐欣赏干预.结果 :在SCL-90测验的总分及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四个因子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得分.结论 :音乐欣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式音乐欣赏能否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40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进行音乐欣赏干预.结果 :在SCL-90测验的总分及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四个因子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得分.结论 :音乐欣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体育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选取2所中学初二和高二946名学生进行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男生和女生运动素质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强迫、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和总分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姚烨 《科技信息》2012,(32):I0165-I0165
本文通过对营口市部分初中生的情绪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发现初中生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缺乏必要的调控情绪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等。因此,提高初中生情绪认知水平、加强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减轻学习负担、指导其学会调控不良情绪,是促进初中生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某中学765名高中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因子得分均高于疫情前。基于疫情前后的调查结果对比和对部分高中生的跟踪访谈,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中生心理困扰的成因,并探讨了应对措施,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龚文霞 《科技信息》2007,(36):13-13,16
当前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工作学习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明显的自卑感和心理不平衡;学习上的倦怠和消极不满的情绪。影响成教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多重角色期待与自我意识、功利性学习动机与工作生活负担与学习压力的矛盾冲突。成教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他们的学习转型、养成教育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三所高校55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心理压力感方面,贫困生在经济与地位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体能与生活压力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差异不显著。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压力感与人际敏感、焦虑呈高度正相关,与其他方面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呈高度负相关(3)社会支持感对心理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感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初中、高中的数学语言有显著的区别,对有些初中数学学习的优秀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一教师要了解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师授课特点;严格,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嘉兴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发现嘉兴市小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较少,只占0.278%,出现较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恐惧性、冲动、过敏等倾向,对人焦虑上,女生比男生更易恐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各种压力不断增大,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学的必修课。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对杭州地区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并对杭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做了分析。发现杭州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好于全国的水平,但仍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问题。针对这几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教育工作者怎样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问题,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学习成绩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的1 760名中学新生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主要包括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其中恐怖倾向最明显,检出率高达28.73%;初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高一新生,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孤独倾向外,高一新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性别差异都比初一新生明显;中学新生的成绩与学习焦虑显著呈负相关,孤独倾向和学习焦虑对初、高中新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据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针对中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以295名初中生为被试对象研究了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的学生受影响的程度比城镇的学生大;男生受影响的程度比女生大;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受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初二学生和初一学生;(2)农村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镇的学生;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其次为初二学生和初一学生;(3)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