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精神火把.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发展和丰富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共同财富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格的艺术超出种种域限而遍及世界。为更多的人所感受与体验。同样也已成为自然而然的现实;同时。全球化则又必然带来新文化挑战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文化重组。因而,包括艺术在内的不同文化如何在此“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良性生存与发展。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笔者以为。有生趣的、理想的取向是。各民族的艺术都应当积极跨入“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和大舞台上。充分实现“自我表演”。以彰显其关学资质、张扬其文化精神。因为越来越显示出信息化强势的全球化.可以消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时空障碍。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的广泛传播、平等交流、相互认知与理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一个民族的艺术,无论其曾经仅存于怎么偏僻闭塞之地。如今都有可能通过这个“舞台”很快展现(或传播)于世界各地。为众多民族(种族)、运用不同语言的众多的人们所感知,成为不同时空内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正式明确指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概括: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3、维护与促进祖国统一;4、形成鲜明积极的民族个性,培养良好的民族国际形象;5、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以期与同行一起探讨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成为联系民族思想情感的精神脉络。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发展市场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以文化和谐促进民族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民族精神的涵义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与西方民族精神的区别,坚持辩证统一的民族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等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必庆 《科技资讯》2008,(8):248-24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铸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要想在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构建民族精神家园。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我”是文学中的重要话题,作家刘恪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形象。他的早期作品展现的是积极的行动的主体;先锋写作时期是孤独的抒情者的自我形象。从外而内的自我的嬗变充满偶然,也有必然原因,既是他的主动选择,也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刘恪的精神肖像在其作品中隐现,也将成为文学史里的界碑。  相似文献   

8.
民族音乐剧《长征长征》以集体历史记忆“长征”为蓝本,汲取了甘孜地区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了现代化语言与技术,以艺术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促进了各民族地区之间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文章通过解构该剧,分析民族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基于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略,探讨推动民族音乐剧良性发展的举措,以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关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出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江泽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思想,应把握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才高 《科技资讯》2009,(6):202-203
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不难发现大文豪鲁迅与他塑造的不朽艺术形象阿Q之间是一对塑造与自我塑造的互补关系。鲁迅试图通过解剖阿Q这个典型案例,在畸形的文化废墟中搜寻建设新文化的契机,并用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姿态塑造着尝试超越的“文化自我”。阿Q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的“异端”,倾注了作者对民族文化劣根性全部的怒与恨。同时,阿Q不仅仅是被塑造,他也在进行着自我的塑造。经济(物质)突围的溃败使阿Q不得不转向精神-文化层面的突围。在阿Q四次“堂·吉诃德”式的文化突围中,贯注了作者所有的哀与痛。  相似文献   

12.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11,(33):442-44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其民族精神,还要培育其民族精神,在高职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深刻了解和体会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履行,去承担。让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引导学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使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其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髓,时代精神则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二者的统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作为引领,特别是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为实现科学研究的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文化中的与时迁移的超越精神、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节欲尚俭的生活态度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仍彰显着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核心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其地位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源 《科技信息》2007,(24):55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的群体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等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内化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的积极因素,它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祖国优秀人才而准备.  相似文献   

17.
陈佳丽 《科技资讯》2006,(5):142-143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受特定的空间-地缘结构、历史-文化结构和国家-社会结构影响。空间-地缘结构培育了特殊的人地关系,对自我认同的产生起基础性的作用。历史-文化结构造就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传统生活习俗等自我认同的主体性因素。国家-社会结构形成了人口较少民族自我认同的外在因素。三大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呈现出减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抵御和防范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的侵蚀,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必须回归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