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溴代阻燃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婧文  刁硕  刘成斌 《科技信息》2012,(25):26+13-26,13
溴代阻燃剂是添加型阻燃剂的一种,其种类繁多,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阻燃效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有机阻燃剂之一。溴代阻燃剂在国际上的生产与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在生产的溴代阻燃剂大约有70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多溴代二苯醚类(PBDEs)、四溴双酚A(TBBPA)以及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前两者的产量可占溴代阻燃剂总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环境安全观念意识的增强,部分传统的溴代阻燃剂如十溴二苯醚因为受到环境安全要求的压力已被限制使用,这就迫使研究人员及相关企业寻找溴代阻燃剂的代用品,因而促进了许多新型环保型阻燃剂的问世。多溴代二苯醚类等传统溴代阻燃剂市场的萎缩,为溴化环氧树脂、十溴二苯乙烷以及溴化聚苯乙烯等环境友好型溴代阻燃剂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
含溴化合物对丙烯酸酯共聚物阻燃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指数(LOI)测定、热重法(TG)、傅立叶红外光谱热跟踪(FT-IR)研究等方法研究各种含溴化合物对聚丙烯酸阻燃耐热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含溴化合物能较好地阻燃聚丙烯酸酯,并且用量越多阻燃作用越强,溴锑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聚合物的阻燃效果,四溴醚由于含朋双键参与聚合反应,因此阻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阻燃剂四溴双酚A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溴双酚A是一种用途较多的新型阻燃剂,可用双酚A经溴化合成。  相似文献   

4.
溴代聚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级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工业级二氯甲烷为溶剂,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采用直接溴化法合成了线型高分子量的阻燃剂——溴代聚苯乙烯。其溴的含量是58%~61%,产率为86%~91%。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液溴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2,2-二溴甲基-1,3-二[2-溴-3-氯丙基-2-氯-3-氯丙基磷酸酯]丙烷阻燃剂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新型氯溴代烷基阻燃剂的物理性能。在最佳合成条件下,产品的粗收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液溴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2,2-二溴甲基-1,3-二[2-溴-3-氯丙基-2-氯-3-氯丙基磷酸酯]丙烷阻燃剂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新型氯溴代烷基阻燃剂的物理性能.在最佳合成条件下,产品的粗收率可达85 %以上.  相似文献   

7.
溴代聚苯乙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废聚苯乙烯(PS)合成了新型阻燃剂溴代聚苯乙烯,聚苯乙烯的苯环上发生了三溴代或二溴代。宜用的合成条件是温度50-80℃,浓度5%-7%,以铁为催化剂,用量为4phr(g/100gPS)。含溴〉68%。  相似文献   

8.
含溴芳基磷酸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氯氧磷、2,4,6-三溴苯酚及三聚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含磷-溴-氮阻燃剂0-(2,4,6-三溴苯基)磷酸三聚氰胺盐(Ⅲ) 和O,O-二(2,4,6-三溴苯基)磷酸三聚氰胺盐(Ⅳ),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等确定了结构。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应用试验证明磷-溴-氮在同一分子中具有协同阻燃作用,相同添加量时阻燃剂(Ⅲ)、(Ⅳ)的阻燃性能优于含磷-溴阻燃剂(Ⅴ)。应用试验表明,阻燃剂(Ⅲ)、(Ⅳ)、(Ⅴ)基本不影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废旧聚苯乙烯合成溴代聚苯乙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废旧聚苯乙烯(PS),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还原铁粉为催化剂合成了阻燃剂溴代聚苯乙烯(BPS)。并用FT-IR、TG、DSC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的苯环发生了二溴代或三溴代,合成溴代聚苯乙烯的最佳条件是40~60℃,以还原铁粉为催化剂用量为5phr,聚苯乙烯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8%,含溴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我国溴系阻燃剂的生产应用情况,对目前国际溴系阻燃市场的最新走向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中国溴系阻燃剂生产的最新动向.对多溴二苯醚(PBDPO),主要是十溴二苯醚的欧盟评估结果和国内专家的看法进行详尽的阐述,同时对溴系阻燃剂的环境问题和发展前景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溴和碘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型管式炉模拟煤燃烧过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煤燃烧过程中气相、颗粒相及底渣中溴和碘的含量,考察了燃烧温度、燃烧气氛对溴、碘释放的影响以及溴、碘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溴、碘的释放程度随燃烧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燃烧气氛中氧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实验条件下,碘几乎全部分布于气相中;溴主要分布在气相和颗粒相,在底渣中也有分布;固体添加剂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对溴和碘进行有效捕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溴化阻燃剂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的快速方法。样品经粉碎、超声萃取,用SCAN和SIM扫描,利用保留时间定性,质谱特征离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多溴联苯混标和多溴联苯醚混标的检出限、回收率和重复性都较好,方法检出限2 mg/kg,PBBs和PBDEs的回收率范围为80%~96%。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特点,符合对电子电气产品中塑料原料及部件中溴化阻燃剂的分析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各种阻燃剂都可改变塑料燃烧的特性,这点可以通过它们能延缓火焰蔓延、提高着火温度及降低燃烧速度得到证实。单独使用有机阻燃剂,或无机阻燃剂,或有机阻燃剂同无机阻燃剂兼而有之的阻燃工艺,现在发展很快。各种阻燃剂均含有一种或多种诸如氮、溴、氯之类的元素或含有锑、锌、钼等金属。除少数阻燃剂缩合到聚合物的结构中外,大多数阻燃剂均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添加型的阻燃剂常会引起聚合物物理性能、加工、老化方面的变化,降低撕裂强度、抗张强度及柔韧性。有机阻燃剂有氯化或溴化烃类,囟化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含溴阻燃剂阻燃的聚烯烃。氧指数测定表明,聚烯烃的结构对溴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有显著影响。对比阻燃聚烯烃和非阻燃聚烯烃的裂解产物,发现阻燃聚烯烃的裂解产物中,烷烃的浓度增大,烯烃的浓度降低。据此讨论了卤素的氢转移阻燃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四溴双酚A-双(邻氯苄基)醚是一种新型高效阻燃剂。本文介绍了该阻燃剂的合成方法,详细讨论了反应中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俗名乐果)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杀虫剂之一,因此为了解决它的含量测定在文献中有溴量法、砷量法及测定生成的甲胺量等方法的报导。砷量法研究得比较深入,巳鉴定了各种反应生成物。溴量法测定是以一个乐果分子消耗十四个溴原子为依据,但未从理论上加以阐明。考虑到溴量法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阻燃剂工业品种结构单一,系列化程度低的状况,专家认为,四大类阻燃剂亟待开发:含卤有机阻燃剂.这类阻燃剂可在高温下产生相对密度比空气大的卤化物,阻隔空气,使被燃物停止燃烧.同时,卤化阻燃剂还可能捕捉氢氧自由基,减少火焰.含卤阻燃剂有添加型和反应型之分.将添加型阻燃剂加入工程塑料中,能显示出极好的阻  相似文献   

18.
含卤磷酸酯,由于卤素和磷的协同作用,其阻燃效果特别好而作为阻燃剂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化合物中尤推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但近年来,有认为该化合物是致癌物的报道,德国、美国、日本已相继禁止使用。因此,笔者在原始结构上进行改造,合成了三(2—溴—3—氯丙基)亚磷酸酯。根据结构其含磷量高于前者,又保留了 X—P 协同的特点,所以仍然是聚氨酯、聚烯烃、聚酯等材料的优良阻燃剂,且成本低,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9.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属脂环族溴系添加型阻燃剂,是仅次于多溴联苯醚和四溴双酚A的世界第三大用量的阻燃剂产品。六溴环十二烷目前是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候选化合物,其在水体、土壤、沉积物、鱼体、鸟类、哺乳动物和人体中均有检出,应对其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给予关注。本文对六溴环十二烷分析的主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目前动物组织中六溴环十二烷残留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主要方法。质谱法检测六溴环十二烷残留的前处理步骤为样品提取、净化和浓缩富集,通常经C18色谱柱或手性柱分离,由ESI负离子模式下质谱检测。本文同时也对六溴环十二烷的生物富集和选择性代谢降解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体种六溴环十二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微量溴的测定方法一般是此较复杂的,特别是在卤素离子共存时,例如食盐这样典型试样中微量溴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更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溴离子本身没有特效反应,它的定性检出和定量测定都是利用溴离子的氧化还原品性,例如容量法测定溴离子时就是先用次氯酸盐把它氧化成次溴酸盐,然后用定碘法进行测定。这个方法很难避免其他具氧化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而且容量方法旣使选用0.01N标准溶液,当分析1‰以下含溴量的试样时,其误差也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