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煜后期的词作带有一种明显的感伤情结,这种感伤之所以动人,一是由于词人以情为文,直抒胸臆;二是词中有一种勇于承担苦难之人文精神存在。究其感伤情结的成因,则是时代赋予的命运悲剧和词人禀性中的性格悲剧为之带来的双重压迫,以及对这些人生悲剧的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技巧营造出的感伤词境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分别从政治际遇、爱情与理想几方面对其感伤词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世宇 《科技信息》2008,(20):239-239
花间词人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对宋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特征上,以其感伤性、细腻性、刺激性和独特的意象组合,赋予了词最本质的审美特征,从而构成了词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南宋"中兴"时期词人众多,词风异彩纷呈,其词中的登高题材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也较丰富,但总体而言,他们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幽愤,或感伤国事、针贬时弊、斥责奸邪,或吊古伤今,抒发政治抱负和感伤情怀,或抒发物是人非、命运难测的哀叹。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悲秋情结的词人。他把文人的悲秋传统与词的缘情传统相结合,对悲秋题材作了词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刻意表现秋晚或秋夜的情景,强化了悲秋题材的感伤色彩。另一方面,柳永还以悲秋的传统改造了词的境界,在柔婉的闺阁之词外新开出了沉雄的江山之词。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晏几道与歌妓绵邈真挚的的恋情,说明了北宋词人与歌妓们的爱恋是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以及婚姻自主意识和反抗礼教愿望的文化生活体现,由于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禁律以及词人与歌妓间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阻隔,词人们的这种求真求爱的时尚和如诗般的浪漫,最终夭折,留下的是凄婉感伤和回味的美好。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地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基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他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其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其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周邦彦词中花的外部艺术表现和内部审美意蕴。主要从花之香、花之色、花之韵三个方面对周词中花的外部刻绘进行概括,同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词人通过花所表现的的情感意蕴。感物惜时的春愁所展现的是词人对于花这一物象美景成空之后的感伤;相思怀人的哀婉体现了词人物情互关、敏感细腻的心理感受;羁旅行役的意绪表现出低沉寂寞的格调。指出了周邦彦通过花来寄寓人事、抒发情怀的感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二李(李璟、李煜)一冯(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贵族词,虽然仍以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为主要描写对象,系花间词的余绪,但却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成就.其一是继承与发展了以韦庄为代表的“花间别调“;其二为词人主体意识的介入,使词的感伤情调更为强烈;其三即“兴发寄譬“的类型特征与优雅清丽的艺术风貌.这些特点的存在,显示着南唐词于渐变中已向“士大夫词“的迈进.  相似文献   

11.
北宋婉约派的"倚声家之祖"柳永,其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极尽韵味之致,处处凸现着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集中地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美学特征,韵味无穷的意境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登高海自平”是一种超越之高美、包容之大美、时空之远美、协同之和美;是对人类文明上中下大信仰、前中后大文脉、左中右大体系的多维贯通.  相似文献   

13.
南国社以情的张扬卓立于中国现代剧坛,它的演剧风格可以用纯情而非"唯美"来概括,但南国的情的内涵与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演剧阶段是变化的,表现为前期感伤情调的泛滥和后期多种情感的杂糅.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5.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奇特作品。晚年胡兰成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故乡、童年、和父母的深情回忆。文字风格妩媚委婉,情感极为细腻敏感,可以看作中国散文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国文人总是与酒有着难舍的情缘,而生活于动乱魏晋的阮籍和专制清朝的曹雪芹,他们的一生也多是与酒为伴,酒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效用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既影响到了他们的立身处世,更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折射出了不同的心迹。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图形设计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从模仿和重构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图形设计的思维及技巧,探讨了图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以及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与形式美法则的关系,阐述了形式美感是设计的永恒主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岳振国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24-627,646
晁补之的羁旅行役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见闻,诗作绘旅途千姿百态之景,抒思乡念远之情,言感物伤怀之志,展现了诗人艰辛坎坷的人生历程。晁补之的羁旅行役诗写景状物细致,刻画描写传神,抒情表意深挚,诗中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寄寓诗人流转迁徙的感伤,表现了迭遭贬黜的悲情,蕴含了深重的人生感喟,诗作文辞洗练、意蕴丰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色有女色和脸色之分.好色是人性基本,好德如好色是君子的境界.避色是人性的外化和层次.正色近乎品德,是人性的自觉.色论在儒学中占有相应地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味"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从春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这和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心理状况、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味"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有关,"味"也经历了从文学的词采美、声韵美走向意蕴美、意境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