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1949年,我国原煤产量只有约0.3亿吨,相当于现在一个龙头煤企两个月的产量;今天,我国原煤产量已达39亿吨,居世界第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超10亿千瓦的煤电装机每年20多亿吨左右的电煤需求,支撑了钢铁工业每年9亿多吨粗钢产量6亿多吨的煤炭需求,支撑了每年24亿吨水泥产量、建材行业5亿吨左右的煤炭需求,支撑了每年700多万吨化肥产量、化工行业用煤3亿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度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上获悉,今年煤炭业将继续贯彻关井压产、限产压库的方针,以平衡供需矛盾,力争实现整体扭亏. 据介绍,1999年全国煤产量10.3亿吨,实现了比上年减产2亿吨的目标.但总体来说煤炭生产仍供大于求,煤炭价格继续下跌,全行业亏损38.1亿元.2000年煤炭行业将继续压产限产,国家计划全国煤炭产量8.7亿吨,加上现有库存1.7亿吨,可以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煤炭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技术落后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全国煤矿数量由1998年的8万多个,减少到目前的2.4万多个;二是煤炭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全国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由2000年的8家,增加到2005年的31家,产量规模从1亿吨增加到近9亿吨,产量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42%以上.出现了1家产量接近1.5亿吨,3家超7000万吨,4家超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三是煤炭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煤炭既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又是我国宝贵的工业生产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长:200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吨,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2004年已达到19亿吨."以煤炭为主,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能源结构对我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是一种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利用高效洁净煤炭资源、优化终端能源结构.煤基多联产系统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高效、经济、灵活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煤炭联产的概念极其对未来能源利用的战略意义已取得共识,正在大力推进其研究、发展和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万亿多吨,年产量达10亿吨,自给有余还能出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十分庞大,2000年汽油和柴油年消耗量已分别达到3000多万吨和近5000万吨.国内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6%,而原油产量年均增幅仅1.5%.因此,只有靠大量进口才能解决巨大的燃油供需矛盾.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接近8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亿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是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批千万吨级矿井建成,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产煤国,2009年煤炭产量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开采装备是煤矿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煤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开采装备技术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19):18-19
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在我国贫油、少气、富煤,能源禀赋失衡的条件下,煤炭产业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工业整体实力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成为世界第一煤炭大国.一代又一代煤矿工人艰苦奋斗,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光和热.从马六孩、连万禄挥动铁镐创造出新中国第一个掘进纪录,到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的侯占友无私奉献、永不言退;从石圪节精神到全国煤炭工业十面红旗,老一代矿山劳动模范夯实了煤炭精神和文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椐统计,2000年原煤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2400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2000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据专家研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一次能源的年需求量达到2.5~3.3Gt标准煤之间,其中煤炭的需求高达2.1~2.9Gt,占一次能源需求的60%.这就使煤炭工业面临两大矛盾和挑战,一是煤炭工业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保证持续快速增长的煤炭供给;二是大量的煤炭开发和利用与所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破坏的预防和治理.既要安全开采,又不对环境造成不能承受的危害,必须研究和发展环境友好的煤炭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49-51
我国每年特厚煤层产煤近4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是煤炭能源供给的重要部分.多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巷道掘进多采用掘进机与锚杆机的交叉换位施工工艺,存在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 (1)煤岩支护能力不强、煤壁垮塌、顶板冒落事故多发、矿工伤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11.
1我国钢铁行业及其用、排水发展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与市场需求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建国初期,我国粗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1996年达到了1.01亿吨,实现第一个1亿吨用了46年时间;2003年达到了2.2亿吨,实现2个1亿吨只用了7年时间;到2007年已达到4.9亿吨,如此高速度的发展,世界仅此一例(见图1)。  相似文献   

12.
特点一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炭工业的地位空前提高.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因此,煤炭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对煤炭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举措,煤炭工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尽管受到能源电力紧张、煤炭及原材料涨价、交通运输提价等困难的影响,2004年我国上半年染料有机颜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进出口数量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染料产量达29.4万吨.有机颜料产量达5.38万吨.染料进出口总量达到14.14万吨.有机颜料进出口总量达到6.75万吨.  相似文献   

14.
重新考虑发展的含义在九十年代开端的时刻,人类社会还有10年就要迈进一个新的世纪。检讨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社会的发展过分地注重了数量方面,而忽视了质量方面。当今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50亿大关,世界总产值在1985年已达到1.27×10~5亿美元,1989年世界钢产量为7.83亿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是触目惊心:1989年世界生产原油29.69亿吨,天然气21006亿立方米,煤炭50.15亿吨,同年全世界共消费商品能源114.47亿吨标准煤,还不包括广大农村消费的非商品能源。1985年世界粮食生产16.67亿吨,消耗19亿桶油当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5.
1果品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我国水果蔬菜种植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98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5 3.5万公顷,产量达5452.8万吨,人均水果产量也达到40.7公斤.  相似文献   

16.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矿山最主要的污染源。煤矸石山对大气、附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一直是煤矿及周边居民的“心头之患”。一般而言,煤矸石占煤炭产量的10%~20%,据不完全统计,煤矸石年产量约达3.5~7亿吨。由于我国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30%,大量矸石还要在地面堆积形成煤矸石山。  相似文献   

17.
1项目背景 近1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与利用方式已难奏效,加之养殖业规模化、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得农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排放量急增。据估算,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亿吨/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25亿吨/年、养殖废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年。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在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建设和提高茶区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国茶园面积127万公顷,茶叶产量84万吨,其中出口28万吨,出口创汇4.3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1世界和我国的生产能力与需求 1997年美国、西欧和日本三地区的UP(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产量为160万吨,估计产值约30亿美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如果没有能源,一切现代文明将会消失.综观近代史,日本入侵中国,攻占东南亚,偷袭珍珠港;德国占领北非,攻入苏联;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美国进攻伊拉克……每一场重大战争的起因都与能源有关.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然而,刚一入冬,能源问题尤其是煤炭短缺就成为中国能源的突出问题,拉闸限电一直持续到今天.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需求将超过21亿吨,缺口约1亿吨,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是煤炭短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对煤炭供销现状的不满,煤、电博弈的局面形成,且到目前也未缓和.国家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态正在发生质变.中国的能源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能源安全、能源现代化战略成为政府和专家们讨论的重点.能源危机的到来,使更多的人更加关注能源科技的发展,也对之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