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据专家研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一次能源的年需求量达到2.5~3.3Gt标准煤之间,其中煤炭的需求高达2.1~2.9Gt,占一次能源需求的60%.这就使煤炭工业面临两大矛盾和挑战,一是煤炭工业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保证持续快速增长的煤炭供给;二是大量的煤炭开发和利用与所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破坏的预防和治理.既要安全开采,又不对环境造成不能承受的危害,必须研究和发展环境友好的煤炭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碌型城市是随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煤炭资娠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曾经为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而面对当前资摄日益短缺的现状,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经济”比重过大的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西此,如何抓好其煤炭接续产业的发展,培育非煤替代产业,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超前探测和预报问题,利用地震反射测量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开展井下地震多通道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基于FPGA技术,实现了高速高精度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为煤炭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6-16,29
1 课题背景 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占到总能源结构的70%,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应用中只占到6%,而太阳能在其他可再生能源中应用占有比例小于1%,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采暖和空调能耗是导致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0%/~60%.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08,(4):41-41
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银丽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2005AA644020),针对采煤造成土地生产力破坏以及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导致了土壤理化性状差,肥力低,生物活性少,煤矸石的排放又加剧了矿区环境的恶化,硫分含量高,风化过程易于产酸,自燃释放出H2S和S02等气体,污染大气、土壤和水,其营养元素含量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不利于植被的恢复等问题,采用微生物(脱硫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等技术,开展了煤矸石山生态重建微生物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微生物复垦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是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批千万吨级矿井建成,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产煤国,2009年煤炭产量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开采装备是煤矿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煤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开采装备技术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49-51
我国每年特厚煤层产煤近4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是煤炭能源供给的重要部分.多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巷道掘进多采用掘进机与锚杆机的交叉换位施工工艺,存在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 (1)煤岩支护能力不强、煤壁垮塌、顶板冒落事故多发、矿工伤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8.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传家之宝。然而,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人中,有不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痛,丢掉了传统美德和传家之宝,奢侈、浪费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影响节约的观念,直接妨碍了人们倡导节约风尚和影响建设节约型社会。因此,笔者把它们称之为——1.探明煤炭储量可用百十年,不在乎烧点儿煤。据国家地质矿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最缺的是石油,现已探明煤炭可开采80年以上。于是,“煤改油”项目喧嚣尘上,燃煤电厂纷纷上马。同时,我国有30%的国土遭受酸雨危害,酸雨每年给我…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浅部资源较少,而深部储备量丰富的特征.深部煤层埋藏较深,埋深在1,000, m以下的储量约为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矿井开采每年以8~12, m的速度向深部发展,东部矿井每年10~25, m,开采深度超过800, m已有200多处,超过1,000, m已有47处,仅山...  相似文献   

10.
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在2.19万亿吨,占到了全国预测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初,中央把新疆正式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国家煤化工生产基地.环保部门在长期的放射性监管、监测工作中发现,部分区域某些煤炭资源中含有较高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部分煤矿的部分煤层,煤炭中伴生的放射性核素甚至达到了放射性核素工业开采的限值水平,存在将赋存在煤炭中的铀资源当成煤资源开采的现象.国内外在伴生放射性煤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失判别方法、缺乏相应的导则和完善的管理体制.鉴于新疆煤炭资源大开发及部分煤炭开发区域放射性污染的形势,规范、引导伴生放射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防治煤炭资源放射性污染,是环保工作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3,(5):79-80,F0003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在中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对于严重依赖煤炭及相关能源的中国,煤炭、煤层气和煤系页岩气等能源的安全开采和综合利用,将继续影响能源供给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煤炭既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又是我国宝贵的工业生产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长:200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吨,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2004年已达到19亿吨."以煤炭为主,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能源结构对我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是一种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利用高效洁净煤炭资源、优化终端能源结构.煤基多联产系统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高效、经济、灵活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煤炭联产的概念极其对未来能源利用的战略意义已取得共识,正在大力推进其研究、发展和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甲醇作燃料即以醇代油是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将煤炭深加工,使煤炭增值,解决石油短缺问题,开辟煤炭新型产业的有效途径,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急倾斜煤层(α>45°)分布较广,20多个矿区的103个急倾斜矿井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区域,可采储量占本矿井储量的5%~78%。近20年来,由于进入深部开采(400~1000m),急倾斜矿井三下压煤愈趋严重。如,①京西大台矿(80万吨/年),建筑物、铁路等滞压优质无烟煤1100万吨,占矿井总储量的33%;②开滦马家沟矿(65万吨/年),村庄和钢铁厂下滞压优质肥煤3506万吨,占可采储量的85.7%。三下压煤严重制约矿井的生存和发展。急倾斜煤层厚、倾角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采煤方法多种。与缓倾斜相比,急倾斜沉陷规律更为复杂,沉陷控制难度大。国内外对急倾斜开采沉陷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5.
尽管石油、天然气消费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6 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25%.综合国内外的各种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会占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贪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宓窑的预测预娘防柁理论和艘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古代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了梳理,从这些技术环节中可以发现古代中国虽然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历史悠久,但其生产技术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煤炭的开采工艺始终停留在原始的人力劳动水平。笔者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文明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22,(1):71-72
我国能源保障主要来自煤炭,其中约85%从井下开采,是世界上井深最大、产量最大、条件最难的采煤国家.过去的煤矿井下采运实现了机械化,但存在自主感控性不强、采运协同性不好、运维可靠性不高的难题,导致井下开采能力低、作业人员多、事故伤亡多,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井下智能化、少人化采运作业,这是煤炭行业期盼已久的技...  相似文献   

19.
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在内的石化资源的广泛开采和利用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空前深重的环境危机。人类正在不知不觉中迈进了后化石时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探讨人类将如何应对后化石时代所要面临的能源和材料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及实地考察,评价了盆地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该区未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使伊犁地区的煤炭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