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经济混沌的动因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混沌是非线性经济系统中呈现的一种貌似随机不确定现象.本文通过对经济混沌的动因分析,指出温沌是经济系统的本质特性;根据混沌的有序性,提出经济混沌预测的基本原理;给出一个甚于混沌吸引子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指出影响预测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重庆1980~2006年货币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与货币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货币市场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货币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经济增长与货币转化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显著。显然,重庆经济增长与货币市场发展之间缺乏协调机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湘云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4):65-69,96
南朝四代政治更迭频繁。这样政治混乱的现象与社会经济的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中的大量历史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货币理论主要表现在“中立货币论”和“货币非国家化”: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影响最小,对经济发展最有利;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其理论背后是反对任何形式国家干预,主张彻底经济自由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良雨 《杭州科技》2000,(1):38-41
1.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没有造成直接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可谓“地动山摇”,使东南亚国家不寒而粟。但对我国却未受到大的袭本,至少是没有造成直接冲击。其主要原因有:豆.豆加强了宏观调控我国早在1993年就开始治理经济过热现象,中央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金融政策,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狠抓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工作,使我们经济在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控制了物价,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ZIo下降到1997年的60,1998年、1999年继续下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低通胀”。这些为抗御金…  相似文献   

6.
目前,单位在进行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清偿债务以及其他款项的货币资金结算过程中,收到假支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结算秩序,因此,加强结算知识学习,提高识别与防范假支票的能力,对于保护单位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维护市场良好的金融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基于货币供需均衡的假设,建立货币供求的均衡模型以对我国货币市场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和经济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增强的支撑下,2019年货币供应量增长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多增较多。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落。人民币汇率跌破"7"后运行稳定,跨境资金总体偏"净流出"。2020年我国金融运行与调控面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各国货币政策掀起宽松潮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猪肉价格阶段性抬高CPI涨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等内部问题。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使得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更易带来外部风险冲击。2020年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防风险""控通胀预期"等多重目标间权衡和相机抉择,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9.
李若愚  谷晓莉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41-1046
2018年M2余额同比增速止跌回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整体有所上行,人民币汇率出现一轮快速贬值,跨境资金“偏流出”压力显现。中美贸易摩擦是2019年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的最大外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与金融整顿带来“紧信用”难题,人民币贬值与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将持续抬头,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及宽松效用难以有效释放。金融调控要积极防范外部冲击与内部压力共振可能引发的经济明显减速与风险过快释放,在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隐患的同时,支持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货币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伴生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对经济货币化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经济货币化过程中货币的作用,对于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应当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保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M1/M2是评价货币供给流动效率的一个具体指标,也可以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M1/M2的值趋大,往往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经济过热;反之,则经济趋冷,通货紧缩压力增加.从今年5月份开始,由于M1增速加快,M1/M2开始上扬,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经济增长从过快转向过热的几率将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世界其他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经验和规律,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认为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在长期主要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受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货币政策的数理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函数和通货膨胀函数。建立了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动态经济方程,确立了货币的非中立性,非线性最优控制和快车道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企业投机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热钱投机房地产市场的现象,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房地产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并得到混合策略均衡.基于此,重点考察了查处力度对房地产企业行为及混合策略均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因素中,剔除文化背景、人文环境、政治和经济制度、消费和储蓄习惯、对今后收入和支出变化的判断等不易量化的影响因素后,就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利率、除储蓄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和判断,并引出对我国货币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手段取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的经济弹性和抗冲击能力出现了较大增强,金融市场自身对实时数据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它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在日趋复杂。2007年到2009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反弹的过程,而期间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流动性。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流动性的代表,研究了中国股票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创造货币的本质、创造货币的优势和不足、创造货币的不足是造成经济大萧条的原因等的分析,说明货币是给整个经济运行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CPI也持续出现了上涨现象。根据2009—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CPI的月度数据,利用Eviews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外汇储备与CP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CPI的变动同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是一致的,外汇储备剧增对CPI上涨起着间接作用。因此,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藏汇中央"和"藏汇于民",并且逐步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增速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运用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产生的正向影响,即我国接下来几年外汇储备还会不断增加。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