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温湿度对甲螨和跳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甲螨和跳虫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甲螨和跳虫的数量变动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甲螨和跳虫生长的最适温、湿度差异不明显,最适温度约在24℃左右,最适湿度约为16%的含水量.甲螨耐受低温、干旱环境的能力明显大于跳虫.  相似文献   

2.
辛硫磷农药对土壤螨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辛硫磷农药对未污染土壤长达半年的染毒模拟实验,发现螨类是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对农药较敏感,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螨类数量逐渐减少.随着季节变化,其数量有波动.甲螨的变化规律与蜱螨类似.巴西甲螨、三皱甲螨可作为辛硫磷农药污染的指示生物,因为随着浓度的增加,巴西甲螨指数升高,而三皱甲螨指数则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为农药污染的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Tullgren漏斗法收集无污染地区的刺巴西甲螨,扩大培养后用辛硫磷对其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确定48h、96h的LC50;在96h的1/2 LC50下研究辛硫磷对刺巴西甲螨数量动态的影响,发现其随辛硫磷浓度的升高呈明显减少趋势.刺巴西甲螨是一良好的土壤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污染中的生物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土壤原生动物、土壤线虫和土壤甲螨在土壤环境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等污染后,作为生物指标,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甲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甲螨亚目.它是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甲螨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甲螨的群落组成又与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甲螨在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中国小窗甲螨属一新种:中华小窗甲螨Fenestrellasinicasp.nov.,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7.
海南坝王岭土壤甲螨初报(蜱螨亚纲:甲螨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4—24,我们在海南省坝王岭的海南大枫树(Hydrocarpus hainanensis)下土壤中采得11种甲螨,其中有2新种,4个已知种和5个未定名种,新种是:枝大龙足甲螨Megeremaeus rameus sp. nov.和海南大头甲螨Megalotocepheus hainanensis sp. nov.。本文列出了种的目录,并对新种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进行了详细记述。文内量度单位为微米(μm)。模式标本均保存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物D3A和D3B扩增出姬三皱甲螨Rhysotritia ardua和棒菌甲螨Schelooribates妇砸的28S rDNA D3区序列,结合GenBank检索得到蛛形纲的8个相关序列,采用MP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蜘蛛目分化较早,前气门亚目、甲螨亚目首先聚合,再与中气门亚目聚为一类;但蝎目比蛛蛛目进化晚.说明28S rDNA D3区对于蛛形纲分子系统分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火烧梁子自然保护区中土壤甲螨进行多样性和区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甲螨种类多,共计25科,28属.其中疹丘甲螨属(Papillacarus)、珠甲螨属(Damaeus)、沙甲螨属(Eremulus)、窝甲螨属(Fosserem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为该保护区的优势属.多样性分析表明,保护区优势度物种小,复杂程度高,各物种个体数目不均匀.该保护区的甲螨在中国各个动物地理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洋界以及古北界的东北和华北区,共有11类区系型.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雷公藤药物进行减毒增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雷公藤有效成分的萃取进行了研究.实验以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生物总碱以及毒性成分雷公藤红素的收率以及在浸膏中的质量分数为指标,分别对夹带剂种类与组成、萃取温度、萃取压力、静态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75%乙醇水溶液为夹带剂,萃取温度为43℃,萃取压力为25MPa,静态萃取时间为3h,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时,有利于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以及生物总碱的萃取.所得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甲素收率是传统方法的3.49倍.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萃出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大分子在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在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它研究手段相比,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具有特异性、预警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章主要介绍了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几类主要生物标志物,同时还讨论了生物大分子研究的特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00和200ppm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二斑叶螨卵、若螨和雌成螨进行了处理;并采用浸玻片法以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卵经药剂处理后,其孵化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200ppm三氯杀螨醇可刺激螨卵孵化速率加快;若螨经上述药剂处理后,其虫口有所减退,剩余活螨可发育至成螨,其平均产卵量与卵孵化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LC50为1791.43ppm,雌成螨经上述药剂处理后,每雌平均产卵量增加,但孵化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因此,三氯杀螨醇对二斑叶螨具有一定的刺激和诱发作用,不宜用于对其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云南文山州甲螨种群的分布,以合理应用该地区的甲螨生物资源。采用野外选点现场取土样,应用Tullgren装置分离甲螨,并将所获甲螨分科列出名录。发现获取的甲螨种类相当复杂,现已鉴定的甲螨33种,隶属21科。因此,文山州土壤甲螨种类繁多,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淮南地区甲螨种群的分布 ,以合理应用该地区的甲螨生物资源。采用野外选点现场取土样 ,应用 Tullgren装置分离甲螨 ,并将所获甲螨分科列出名录。发现获取的甲螨种类相当复杂 ,现已鉴定的甲螨 33种 ,隶属 2 4科。因此 ,淮南地区土壤甲螨种类繁多 ,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长白山滑珠甲螨属一中国新纪录种——短滑珠甲螨Liochthoniusbrevis(Michael,1888)进行描记,并附形态特征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6.
2015年6月对梵净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不同海拔树干附生苔藓植物螨类进行了调查,捕获螨类3 295只,隶属3亚目71科120属,分析了螨类类群组成、个体数量、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相似性、甲螨群落MGP和捕食性螨类MI指数等群落特征.结果显示,Achipteria为优势类群,Gamasiphis、Ololaelaps等为常见类群.螨类个体数、类群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1 700、1 500和1 300m.1 500与1 700m的相似性最大.无翅坚背和有翅孔背甲螨是甲螨群落主体.MI分布由大到小为1 700、1 900、1 300、1 500 m.研究表明梵净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树栖螨类与树生苔藓适应良好,随海拔高度增加群落差异性越大;研究区生态条件较好,螨类在该植被类型上采取了均衡发展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Pb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b(NO3)2对土壤动物进行了污染模拟实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289个,隶属3门7纲.结果显示,Pb污染浓度直接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获得的1289个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3个优势类群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78.2%,对动物群落结构起决定作用.随着Pb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实验结果看,蜱螨目和弹尾目是反映土壤Pb污染程度的敏感指示类群.  相似文献   

18.
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不同虫态茶黄螨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瓜钝绥螨雌成螨对茶黄螨卵、幼螨、静止期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方程Ⅱ型,搜寻效率α与处理时间Tb值各为0.1144,1.2433;0.4422,0.2243;0.2861,0.3577;0.4180,0.2676.黄瓜钝绥螨对茶黄螨各虫态均有很好的捕食能力,其中对幼螨的捕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地区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在获得的21类2973只土壤动物中,隶属于3门、7纲.其中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总捕量的74.10%.并根据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食用土壤动物、药用土壤动物、饲料用土壤动物、天敌用土壤动物和环境指示土壤动物五大类资源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采自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和望江楼的小甲螨科 Orib-atellidae 小甲螨属 Oribatella 一新种——临江小甲螨 Oribatella lin jiangensis sp.nov,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新种与属内近似种进行了比较鉴别。文中所用量度单位均为微米(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