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杂色曲霉对孕酮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对转化产物进行检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得到3个转化产物.运用NMR、MS、IR等波谱数据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转化产物结构为:雄烯二酮(AD);睾酮;雄二烯二酮(ADD).研究结果表明,杂色曲霉菌株能够裂解孕酮C-17位的侧链,生成19个碳的转化产物,并对裂解产物进行结构修饰.  相似文献   

2.
在有机化学中,竞争反应极为普遍。而对于一组竞争反应来说,其产物的控制有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两种。在竞争反应中,我们把产物的组成由体系的平衡热力学所控制的反应称为热力学控制反应(或平衡控制反应),此时所得的产物(或主要产物)称为热力学控制产物(或平衡控制产物);而把产物的组成受相互竞争的反应速度所控制的反应称为动力学控制反应(或速度控制反应),此时所得的产物(或主要产物)称为动力学控制产物(或速度控制产物)。在不同的竞争反应中,热力学控制产物和动力学控制产物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有机竞争反应有可…  相似文献   

3.
三种真菌对洋地黄毒苷的生物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AS3.3589、蓝色犁头霉(Absidia coerulea)CICC40302和雷斯青霉(Penicillium raistrickii)ATCC10490对洋地黄毒苷的生物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新月弯孢霉AS3.3589转化洋地黄毒苷得到2个产物,即产物Ⅰ和产物Ⅱ,产物Ⅰ的转化率为27%,产物Ⅱ的转化率为5%;蓝色犁头霉CICC40302转化洋地黄毒苷得到1个产物,即产物Ⅲ,转化率为6%;雷斯青霉ATCC10490对洋地黄毒苷不发生转化反应.通过优化新月弯孢霉KA-91生物转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使转化产物Ⅰ的转化率达到38%,产物Ⅱ的转化率达到10%.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林专业《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是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天然产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天然产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方法,锤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对天然产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立了适合农林院校的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化学反应方程式所表述的产物往往是反应后的主要产物,对同一反应来说,反应条件不同,其反应产物也不同。为了突出其反应产物,标明反应条件便成为书写反应式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中间产物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一种新的钛酸酯类催化剂用于中间产物与2-乙基己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的产品色度浅、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性能好.产物经色谱分离获得了纯品,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产物及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C、H和O的质量分数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对比产物与工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确定产物与工业样品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产品的分子式与预测分子吻合.最后用HPLC外标法对最终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粗产物中目标物的质量分数达到91.3%,而工业品为77%.  相似文献   

7.
在后基因组时代,天然产物挖掘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一直备受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人员关注。随着研究者对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海量的基因组数据中挖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从中筛选新天然产物的研究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众多的天然产物挖掘方法中,以自抗性基因为导向的挖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天然产物合成途径的视角和一种高效的挖掘策略,筛选到的天然产物通常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重点介绍了天然产物的4种典型的自抗性机制,介绍了现有的抗性基因数据库,举例阐述了近几年出现的自抗性基因导向的天然产物挖掘策略,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的挖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流动氩气中将聚碳硅烷(PCS)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热解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实验,并采用XRD、EDX对PCS热解产物及其氧化产物的物相和成分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CS于1000℃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C、SiO2和C;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晶体尺寸逐渐增大,1560℃的热解产物仍由立方SiC、无定形C和SiO2组成;PCS热解产物中的SiO2含量以及SiC的晶化度对其起始氧化温度有一定影响;热解产物中SiO2、SiC氧化形成的SiO2使得PCS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组分为反应底物,采用组合化学的方法利用催化剂H对其结构进行修饰,获得具有抑制B16-F10细胞增殖的产物.分别采用快速制备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反应产物组分,并运用MTT比色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组分与催化剂H反应72h后可得到极性比底物大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可得到产物1、产物2、产物3等3个组分,其中产物3极性较大,产物1、产物3能明显增强体外抗肿瘤活性,产物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未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2-(5-氨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醛为初始原料,通过羟甲基化、与邻苯二胺成环、氯甲基化、Gabriel反应制备了2-(5-氨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用核磁、红外对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各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收率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相似文献   

11.
通过TC2三维人体扫描仪获得三维人体数据并利用Visual Basic 6.0对其进行处理.结合Matlab中的patch函数构造三维人体的片块模型,得到袖窿曲线模拟的基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袖窿虚拟形态模型,借助于服装CAD的智能打版功能,实现样版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2.
计算再入飞行器可达区域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量纲反值能量为自变量建立了飞行器3自由度运动方程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再入飞行器可达区域的快速算法.引入倾侧角反向策略,使计算的可达区域更精确;改进产生可达区域中间边界的插值方式,使计算结果更加均匀;改进了终端约束处理方法,使弹道更加平滑.以一种乘波体模型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计算的可达区域比现有算法更精确且弹道更平滑.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与聚乙烯醇共混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分别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溶解本征态聚苯胺(PAN)、水溶解聚乙烯醇(PVA),再通过共混浇铸制备PAN-PVA共混膜.用差热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共混相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共混后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并初步探讨了PAN-PVA共混膜的静电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4.
雷达视频信号模拟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雷达视频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思想及用计算机模拟目标和杂波的方法。模拟器采用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对于点目标采用Swerling模型,对于杂波模型注意考虑各杂波单元间的相关性,由微机计算出描述各种环境模型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加载至硬件电路。在定量信号来到时,由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完成所需的实时运算,由信号产生电路产生包含目标和杂波的视频信号。  相似文献   

15.
用IPTG诱导融合表达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MV)CP基因的菌株,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获得纯化的CP免疫家兔,获得经过Western blot分析为特异的抗CP血清.硫酸铵沉淀初步提取IgG,然后用Protein A-Red Sepharose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IgG,IgG与甘油1∶1混合获得效价1∶3 100的一抗,将一抗、羊抗兔二抗和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组成DMV检测试剂盒.用研制的检测试剂盒对芋、魔芋和马蹄莲叶片样品的间接ELISA检测表明,DMV在田间普遍发生,并确定研制的试剂盒完全可用于DMV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更昔洛韦脂质体,同时对所制脂质体进行了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分离含药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并测定包封率;用离心加速试验及室温冷藏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得到的更昔洛韦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32.3 nm,多相分散系数为0.143,包封率为43.24%,在考察时间段内,所制脂质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多杀性巴氏杆菌幽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和温敏控制表达系统与质粒pPBA1100基因杂交,构建了重组子pPBA1100-E.将重组子转化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温度诱导使裂解基因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检验重组子.扫描电镜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菌幽灵和菌落形成单位评价遗传灭活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呈现三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组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细菌幽灵.菌落形成单位检验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遗传灭活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TPA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与RXRα和TR3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肝癌细胞SMMC7721中研究TPA诱导的凋亡及它与细胞核受体TR3和RXRα的关系.实验中使用SMMC7721肝癌细胞.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用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随机记数1 000个细胞以计算凋亡指数.用CAT分析检测RXRα转录活性的抑制.用Western Blot检测RX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TR3 mRNA的表达水平.用MTT检测到TPA对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并且有剂量依赖性.TPA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的凋亡,RXRα蛋白随时间依赖性的降解,并且用CAT分析检测到TPA能抑制RXRα的转录活性.另外TPA能诱导TR3 mRNA的表达上调.TPA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凋亡.TPA能上调TR3的mRNA,使RXRα随时间依赖性的降解,并能抑制RXRα的转录活性.因此TPA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细胞核受体TR3和RXRα有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19.
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苯醌与乙酸酐经1,4-加成生成1,2,4-苯三酚三乙酸酯,然后与苹果酸反应经水解、环合反应得6,7-二羟基香豆素,再经甲基化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总收率为74.4%,整个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适合工业生产的要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了IR和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聚乙酸乙烯酯(PVAc)在氢氧化钠(NaOH)和甲醇(CH3OH)溶液中醇解获得聚乙烯醇,再通过粘度法测定聚乙烯醇和被高碘酸盐分解后物质的摩尔质量,从而计算出聚乙烯醇由“头尾相接”和“头碰头”两种键合方式的比率,发现在30℃时“头碰头”的几率大概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