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电除尘细颗粒物(PM2.5)排放控制,提出利用电除尘指数指导电除尘本体和电源设计选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电除尘改造的应用案例.通过优化电除尘指数、采用三相高压电源开展电除尘改造和选型.通过电除尘和脱硫塔除雾器的同步改造,可以实现烟囱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5 mg/m3,同时,PM2.5 (直径2.5 μm 以下的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2.5 mg/m3.示范工程还表明当电除尘器出口PM10(直径10 μm 以下的颗粒物)排放在6~30 mg/m3时,PM2.5占PM10比例为6%至20%;当PM10排放在5~15 mg/m3时,PM2.5排放可低于2.5 mg/m3.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13 年秦俑博物馆(秦俑馆)1 号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的室内空气质量, 包括微气候条件、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的冬、夏季特征, 并通过探讨其在1989 至2013 年间的演化, 评价博物馆的旅游规划和环境改善政策对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长期影响。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秦俑馆内一系列环境措施的实施和旅游条件的建设, 对秦俑馆室内的气溶胶及其组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 夏季室内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浓度由1994 年的540.0 μg·m-3降低至2004 年的172.4 μg·m-3, 冬季TSP 的质量浓度由1994 年的380.0 μg·m-3降低至2005 年的312.5 μg·m-3。夏季PM2.5的质量浓度由2004 的108.4 μg·m-3降低至2013 的65.7 μg·m-3, 冬季PM2.5的质量浓度由2005 的242.3 μg·m-3降低至2013 的98.6 μg·m-3。尽管如此, 秦俑馆内的文物依然面临气溶胶酸性组分的长期威胁。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通道采样器和气溶胶化学组成在线监测仪,对2016年10月北京市区大气亚微米颗粒物(PM1)化学组分进行了离线采样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北京PM1质量浓度平均为66.04±51.45 μg/m3,重霾期间PM1的质量浓度(103.16~160.23 μg/m3)是清洁天(3.50~3.78 μg/m3)的27.29~45.78倍;北京秋季重霾天和清洁天的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物是PM1的主要化学组分,清洁天贡献高达64.90%;而在重霾天,二次无机组分显著增长,贡献高达69.72%。硫酸盐日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反映出区域特性;而其他组分(有机物、硝酸盐、铵盐及氯化物)表现出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整体而言,大气PM1中各组分受污染源排放、大气化学反应及天气形势的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川东平行岭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变化特征,通过对四川盆地偏东部的重庆市荣昌区典型雾霾期气象条件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PM2.5和PM10)的垂直连续监测,分析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PM1,PM2.5,PM10的日变化在各高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夜间浓度较高。3种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随高度升高而下降,0~300 m内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PM1,PM2.5,PM10分别为39.61,193.62,338.87μg/m3。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颗粒物浓度纵向分布不同。空气质量为良时,颗粒物随高度升高缓慢下降,600 m处PM1,PM2.5和PM10浓度为100 m处的70.49%,69.60%,65.94%;轻度污染期间,600 m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比...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污染条件下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2 年11 月监测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并采集PM2.5样品。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散射日变化特征, 通过实验分析PM2.5中水溶性离子(Na+、NH4+、K+、Mg2+、Ca2+、F-、Cl-、NO3-和SO42-)和含碳物质(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水平, 并讨论它们的来源及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颗粒物的散射系数均值为(579±387)Mm-1, 夜间高日间低。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5), 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2.5散射效率为3.09 m2·g-1。在PM2.5化学组分中, 有机物对消光系数的贡献最大, 占52.3%;其次是NH4NO3和(NH4)2SO4, 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3.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660 MW 燃煤锅炉电除尘改造前后细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的排放,讨论电除尘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四电场电除尘器在常规单相电源供电下,PM10和PM2.5的排放浓度分别在63 和23 mg/m3左右,总排放在75 mg/m3左右;采用三相高压电源时PM10和PM2.5的排放可控制在15 和2.5 mg/m3以下,总排放在18 mg/m3左右,PM10和PM2.5的排放分别减排76%和89%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焦作市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数据,分析了观测期间焦作市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潜在源。结果显示:1)焦作市PM2.5主要由NO3-、NH4+、SO42-、OC(Organic Carbon,有机碳)和EC(Elemental Carbon,元素碳)组成,观测期间平均浓度分别为30.26μg/m3、17.86μg/m3、16.47μg/m3、17.44μg/m3和4.27μg/m3,在PM2.5中占比75.1%;2)焦作市冬季污染天NO2和SO2的二次转化程度更高且OC和EC的来源更为相似;3)本地源是焦作市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春市冬季和春季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特征, 于2018-01-06—2018-05-14连续采集PM2.5环境受体样品, 分析其无机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组分. 结果表明: 采样期间长春市PM2.5的质量浓度为(46.4±24.4)μg/m3, 冬季和春季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5.8)μg/m3和(32.6±11.5)μg/m3, 超标率为11%, 均在冬季超标, 在春节假期中(2018-02-15—2018-02-21), PM2.5的质量浓度低且保持平稳; 所测全部水溶性阴离子及部分无机元素(Al,As,Pb,Se,Ti)质量浓度呈冬季高于春季的趋势; 长春市无机元素主要源于燃煤、 交通和扬尘; 长春市PM2.5中NO-3和SO2-4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燃煤源的贡献率相对较高; 长春市冬春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28.2%)、土壤尘源(12.6%)、交通排放源(10.7%)、燃煤源和建筑尘源(28.6%)、工业源和其他源(19.8%).  相似文献   

9.
 以嘉兴协鑫环保热电75 t/h 工业锅炉为例, 讨论电除尘器改造和运行降低PM10和PM2.5 (粒径低于10 和2.5 μm 的颗粒物)的排放。单室四电场电除尘在传统单相高压电源供电下, 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的排放可达120.4~219.7 和9.6~22.3 mg·Nm-3, 在本体检修和采用4 台三相高压电源改造后, 电除尘出口的PM10和PM2.5出口质量浓度可分别降至6.0~17.0 和1.8~3.3mg·Nm-3, 电除尘出口PM2.5与PM10的比例通常在35%~52%。  相似文献   

10.
天津武清冬季PM2.5含碳组分的逐时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京津冀地区冬季气溶胶含碳组分浓度及变化特征,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天津市武清区针对PM2.5中元素碳(EC)、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实时半在线的逐时浓度综合观测。观测期间EC和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0±4.8和21.5±19.2 μg C/m3, 分别占PM2.5观测组分总浓度平均值的8%和30%。WSOC平均浓度为14.3±11.8 μg C/m3, 占平均OC浓度的67%。观测期间, 污染物浓度的大幅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控制, OC, EC和WSOC日变化特征相对不显著。观测期间大部分时间OC/EC比值稳定, OC/EC平均值为3.9。通过含碳组分与其他示踪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初步判定武清冬季的气溶胶含碳组分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的一次性排放, 且影响当地的气团经过明显老化过程。约一半的OC来自一次生物质燃烧排放, 另一半来自二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面颗粒质量浓度、金属元素含量、垂直消光系数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后轨迹模型及天气分析图, 分析2014年5月25-26日湖北武汉市监测的沙尘天气过程。结果表明, 这次沙尘暴源起新疆南部塔卡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巴丹吉林和腾格尔沙漠, 随着冷空气向东向南传输, 兰州和银川PM10小时浓度分别超过2000 μg/m3 和1000 μg/m3, 武汉PM10小时浓度超过500 μg/m3, 沙尘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沙尘期间武汉市以粗颗粒污染为主, PM10浓度陡升, PM2.5占PM10 的含量下降到约35%。沙漠粉尘示踪元素Ca, V, Ba和Fe 浓度增加4 倍以上, 所占的总量百分比也增加一倍以上, As, Se, Cr, Cu, Zn 和Pb 等当地的人为污染源排放的金属元素浓度约为先前的1/5~2/5, 所占总量百分比下降明显。激光雷达观测到两次明显的沙尘沉降过程, 在近地面层(500 m 左右)存在均匀的消光系数大值区(最大0.086 km-1)。以此例说明结合气象和环境的多种观测手段综合分析输入型空气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采样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HJ 633—2012)下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和污染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2008—2009年冬季所有采样天均为轻度污染到严重污染状况,PM2.5质量浓度100%未达标(GB3095—2012);PM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基本随空气质量级别恶化而增加,除个别元素外,其他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在严重污染时均出现突增,有机碳(4.5倍)和水溶性无机离子(2.7倍)的增加倍数较大;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人为源的重金属富集因子增加剧烈(1.6~2.0倍),而主要来自自然源的元素富集因子变化无规律;重污染时期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正构烷烃(nalkanes)均主要来自人为源排放贡献,其中生物质燃烧、低温燃煤排放是PAHs剧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渝北区、南岸区和渝中区3个主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PM2.5样品,应用DRI Model 2001A热/光分析仪,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对3地的OC、EC污染特征进行了评价,探讨了PM2.5中含碳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南岸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8±1.5)、(2.5±0.8)μg·m-3,低于渝北区((8.9±3.2)、(4.2±1.6)μg·m-3))和渝中区((8.8±2.2)、(4.6±1.3)μg·m-3),与PM2.5质量浓度的分布一致,表明渝北区和渝中区的含碳污染物的排放可能较为严重。渝北区、南岸区和渝中区的OC与EC均显著正相关,表明三大城区OC和EC可能分别具有相似的一次污染源。排除降雨天和O3浓度较高的晴天,利用m(OC)/m(EC)比值法对渝北区、南岸区、渝中区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0±1.8)、(1.0±0.7)、(2.3±2.0)μg·m-3,占OC比例均低于30%。渝中区SOC对OC的贡献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该地区易于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且热量和辐射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SOC的生成。通过计算PM2.5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三大城区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4-2016年的北京地区PM2.5监测数据, 用空间插值法获得北京地区的PM2.5空间分布, 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模拟得到北京地区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 从PM2.5浓度空间分布、PM2.5污染的人口暴露特征、PM2.5污染人口暴露强度以及人口加权PM2.5浓度4个方面评估北京地区PM2.5污染暴露风险。结果显示: 1)PM2.5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人口暴露风险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即人口密度高的区域,PM2.5污染人口暴露风险也相对较高; 2) 2014, 2015, 2016年北京地区GB3095-2012二级年均浓度标准35 μg/m3的超标人口比例均为100%, 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75 μg/m3的超标人口比例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 3) 2014-2016年北京市人口加权PM2.5年均浓度值与PM2.5年均值均存在差异, 差异度与城市暴露人口和污染情况密切相关; 4) 由于PM2.5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不同, 北京市PM2.5污染对总体人群的实际影响和健康危害与其平均浓度水平并不相同, 因此考虑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的暴露风险评估比只考虑PM2.5污染物浓度的暴露风险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山西鲁能河曲发电公司完成了2×600 MW燃煤机组布袋除尘器改造为低低温电除尘器,实现了超低排放,通过协同优化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同步实现SO2和颗粒物的超低排放,针对本燃煤机组工况特点以及原布袋除尘器本体大小,通过对电除尘器本体选型、流场优化、三相电源等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完成布袋除尘器改造电除尘器。结果表明:在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为83.5 m2/(m3·s)、入口烟尘质量浓度为35.8 g/m3的条件下,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总质量浓度在9.93~14.69 mg/m3,其中PM2.5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1.58 mg/m3。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集成湿法脱硫可满足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集2019年兰州市西固区细颗粒物监测数据,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M2.5中的有机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着重探讨PM2.5与烷醇类的分布特征.同时收集同期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Pearson)与非参数分析(Spearman)方法,研究PM2.5和烷醇类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比较Pearson和Spearman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019年兰州市西固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51 μg/m3,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二级标准(35 μg/m3)的1.5倍,其中烷醇类占比达0.3%,PM2.5和烷醇类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earson和Spearma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分析结果一致,对风速的计算结果在显著性水平方面稍有差别,对大气压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