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以光学专家王大珩为对象,研究中国战略科学家的成长轨迹与机制。研究认为,战略科学家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受制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个人能动性、时机、重要他人等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是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本条件;个人的能动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人与社会环境、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以及重要时机的互动为科学家成长提供机遇和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2014-2019年中国内地(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选高被引科学家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高层次人才个人履历信息,构建科学家迁移特征信息数据库,从跨省域流动、省内流动及机构流动等多层次、多维度对高层次人才省际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在各地区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与科教资源发达的地区;高被引科学家净流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等东部发达地区,净流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安徽省和辽宁省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机构来看,净流入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净流出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但由于中国科学院高被引科学家人选人数多,故中国科学院净流出占其入选总人数的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3.
.以2014-2019年中国内地(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选高被引科学家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高层次人才个人履历信息,构建科学家迁移特征信息数据库,从跨省域流动、省内流动及机构流动等多层次、多维度对高层次人才省际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在各地区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与科教资源发达的地区;高被引科学家净流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等东部发达地区,净流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安徽省和辽宁省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机构来看,净流入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净流出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但由于中国科学院高被引科学家人选人数多,故中国科学院净流出占其入选总人数的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19年中国内地(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人选高被引科学家为高层次人才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高层次人才个人履历信息,构建科学家迁移特征信息数据库,从跨省域流动、省内流动及机构流动等多层次、多维度对高层次人才省际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被引科学家在各地区间分布差异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与科教资源发达的地区;高被引科学家净流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等东部发达地区,净流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安徽省和辽宁省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机构来看,净流入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净流出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但由于中国科学院高被引科学家人选人数多,故中国科学院净流出占其入选总人数的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实际,认为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除了社会实践需要这一基本动力外,科学家个人的理性信念、科学家思维规范的转向以及科学家个人的社会需求等,也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与其前两部著作《利维坦和空气泵》和《真理的社会史》一脉相承,哈佛大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夏平(Steven Shapin)认为,今天的科学家和17 世纪时期的科学家一样,其德性在科学活动中举足轻重。而那些认为今天的科学发展要更多地依赖科学共同体而非个人的活动、遵从集体主义的程序正义而非个人创造的独特性、倚重公认的客观方法而非个人德性等种种想法,只不过是学院派人文学者不切实际的抽象和拔高罢了。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0-10
刊物的影响因子与文章的水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短期看,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可能会提升一个科学家的地位,但从长远看,科学家个人的声望与自己国家科学的总体声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中国科学家的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8.
顾海兵 《科技潮》2006,(9):23-23
“科研人员从科研经费提成,项目负责人变成科研老板,当前社会对此颇有微词,我个人认为是正常的。”顾海兵教授谈了关于科研经费提成与科学家道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阎海东 《世界博览》2012,(13):70-71
正脱离"野性"中性的男性更容易接近女性并获得女伴,其背后是几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男性被"妖魔化"的历史。心理学家调查显示,中性的男性更容易接近女性并获得女伴。随着中性风潮在中国的兴起,无论从选秀相亲节目还是现实生活中,这个结论似乎都在得到印证。较早指出这一点的是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认知科学家珀雷特。他认为,当消费社会中女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从筹备到建立的过程以及中方科学家所起的作用;叙述了它从所谓"纯粹学术研究"到日本侵华工具的转变;对它的人员情况、学科建制和主要研究活动作了介绍;扼要评介了其中的几位中国本土科学家以及该所与当时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营养学研究对以持久战为特征的中国抗战极为重要;而以沈同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工作,从回应抗战的需求中起步,进而展开的理论研究则填补了世界营养学相关领域的空白;中国科学家在抗战中所做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际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其成果更是受到了他们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从新冠疫情开始到现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疫情加快了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演进,对国际格局及与之相关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究竟该如何认知国际格局的变化?这里谈一点看法。历史记忆和经验教训我个人认为过去百年国际格局发生过四次重大变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由欧美联合主导的多极格局;再就是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第三次是冷战以后形成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都认为,有些东西是越大越好。比方说,经过精心研究而培植出来的果树可以长出比较大的果实,研究出新品种的谷类可以有较大的产量。农场里的鸡、牛和猪等牲畜也希望长得大一些。但是这些比较大的牲畜,虽然可以提供较多的肉食,可是它们吃的饲料也多,因而成本就高。近来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牲畜小一点可能比较好。因  相似文献   

14.
战略科学家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加强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战略科学家为研究对象,运用履历分析法,从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科技贡献、科学精神5个维度归纳战略科学家的规律性特征,总结了战略科学家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中国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助领域和资助分析】比利时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和三个联合基金会仅资助基础性研究,不资助应用研究和大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基金会面向科学家,资助科学家个人开展的科研工作。资助作研究论文的研究生奖学金;常任的科研人员(研究助理、研究员、主任研究员)的工资和科研经费,即为其提供科研经费、出国学术访问费用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在人类身上发现了一种来自植物的病毒。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存活在许多人的嘴巴和喉咙中,科学家最初认为这种病毒不能感染人类。然而,它似乎减缓了部分参与者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他们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这种微生物存活在大约40%参与测试的人当中,研究人员过去认为它只能够感染藻类。更加令人惊叹的就是这种病毒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事实上这并不太疯狂。微生物存活在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颁发,咱中国公民依然没有份儿。不过,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钱永健倒多少能跟中国沾点边,而媒体也刻意强调了这一点——他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18.
舒凯 《少儿科技》2013,(5):35-35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你马上就笑了。尽管很多人不相信,甚至不愿承认这一点,但老鼠的确有同情心。不久前,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老鼠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自私、讨厌;相反,它们很有同情心——会非常勇敢地尽力解救同伴。科学家将30只老鼠平均分成两组,其中15只被放到笼子里,可以自由活动;另外15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了科技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从重大科技任务目标生成和实现的角度,阐述战略科学家的任务和使命,由此分析了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科学属性、战略属性以及人格特质。强调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科技举国体制是战略科学家用武之地,且战略科学家是国家科技及其人才安全网链的关键少数。分析了战略科学家与科技领导者、专业领军人才的差别,指出培育战略科学家不同于培养科技领导者:“育”“养”之别在于国家要提供一个传统科学家向战略科学家转变的好环境。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应用领域不同,在纯基础研究领域有重大科学贡献的大科学家就是真正的战略科学家。基于上述内涵的理解和观念升华,界定细分了战略科学家的类型,相应提出了在中国现阶段如何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李思源 《科技资讯》2012,(23):247-247
分析研究开封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一些个人经验体会,本文采用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岗大多数教练员爱岗敬业、运动员顽强拼搏,规范的传统学校法规、制度,健全的领导机构,一条龙的训练模式,对开封排球运动发展提出了一点点小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