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F0003-F0003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农业物联网技术方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重大咨询研究专项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我国农业传感器技术标准制定参与单位,目前拥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农业物联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研究平台。在农业信息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布没、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等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已形成较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程应用中复杂物体的特征识别和缺陷拾取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光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和全息技术,适于复杂物体内部缺陷的识别。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因为物体内部缺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车联网( internet of vehicles)的概念引申自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传统的车联网定义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态、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有效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 随着车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车联网的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 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相似文献   

4.
X射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等交通运输领域,用来检查违禁品以保证公共安全。其中,双能X射线能够对物体进行物质分类识别,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国内相关公司在X射线检测领域进行了重要的专利布局,对双能X射线透射等技术进行了大力研发。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1):8-8
所谓“物联网”(Intem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的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传统的车联网定义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态、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有效监管并提供综合服务。随着车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车联网的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班牙《国家报》当地时间10月19日的报道,一项为盲人恢复部分视力的系统实验近日在一名57岁的西班牙盲人妇女身上取得成效.借助这一系统,这名妇女能够识别物体形状和部分文字. 这一系统由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埃尔切市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设计,该系统通过在大脑负责视觉的区域植入电极,使盲人能够识别形状和部分文字.这也是该技术首次试验于盲人群体,研究人员目前仍在招募志愿者以试验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应用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被称为是世界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它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安全和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中亟需正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物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特点,揭示了物联网病毒、黑客等对物联网系统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和隐私侵害,从技术、法律两个角度梳理了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要点,指明物联网和谐应用的原则,并提出我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26-27
本项目依托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技术联合研究所,从乌克兰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发出毫米波人体安全检查系统,能够有效探测隐藏于衣物之下的物体,不仅可以检测出金属物体,而且可以检测出塑料手枪,炸药等危险品,可用于机场安检、大流量人群监控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扩增现实作为真实世界物体与虚拟物体所组合而成的技术,其由"真实"和"虚拟"两部分混合而成的特性正是人类认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特性.从人类的基本感知到高级认知都存在着与人相关的"虚拟"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它能有效地决定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Pieter Lemmens’ neo-Marxist approach to technology urges us to rethink how to do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First, Lemmens’ high level of abstraction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empirically informed a pol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needs to be. Second, his dialectical focus on a “struggle” between humans and technologies reveals the limits of neo-Marxism.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needs to return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ies cannot be reduced to its origins in systems of production or social organization, but requires study at the micro-level, where technologies help to shape engagement, interaction, power, and social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网络科技信息成为人们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信息质量差、信息分布不均衡、原创科技信息不足、个性化信息资源检索功能不健全、信息重复和信息污染情况严重等。为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我国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息领域的术语识别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是对该领域术语资源进行更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阐述了信息领域的哈萨克语术语识别平台的设计,该平台采用条件随机场和人工修改的方法,基于信息领域术语本身的特点分析了该领域术语的构成规则及相关术语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格物致知论的源流及其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认知理论。它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起源及发展早期,基本是以道德化诠释为主。到宋代时,心学派基本沿袭了早期道德化的诠释方向,但理学派则强调其中的理性精神,对宋代科学的兴盛影响重大。在明清之际,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实证化的取向更加显著,使格物致知论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为近代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对接铺平了道路。而到近代之后,格致论几乎完全成为西方科学技术的代称。对格物致知论历史源流的梳理,从中还可以发现其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术语标准中的分类为基础建立模型,是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通用化模型的一种思路。文章在术语国际标准提供的术语分类体系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印制电路组件制造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的总体框架,并在分析国际术语标准对产业界信息化发展反应的同时,针对质量管理实例评估了标准术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科研人员、政府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有关物联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内涵及其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深远影响却值得深入探讨。文章旨在通过对物联网概念及其演进过程的分析,来引起人们对于物联网发展的关注,进而推动物联网更好地应用,为创造智慧城市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科研人员、政府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有关物联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内涵及其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深远影响却值得深入探讨。文章旨在通过对物联网概念及其演进过程的分析,来引起人们对于物联网发展的关注,进而推动物联网更好地应用,为创造智慧城市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社会进入了因特网时代,考察"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这个难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技术文化"问题;从实践方面看,这种考察有助于理解网上宗教社区(OFC)这类社会现实。本文首先对网上宗教社区进行了社会学和哲学视角的探讨,给出了OFC定义,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网上宗教社区的三种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基础,以2015—2021年大数据领域高被引论文为样本,运用知识图谱软件VOSviewer对样本中的关键词频次进行统计,对关键词数据进行手动预处理后生成科学知识图谱,然后从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以及演进路径对大数据技术进行量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前沿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大数据开发与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大数据运维与云计算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大数据运维与云计算是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前沿,数据安全是大数据技术的未来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大数据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数据理论体系和大数据治理体系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人类将进入信息技术引领下的万物互联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