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进行了用相关分析系统辨识方法判别两相流稳定裕度的实验研究。由于采用了该实验方法使两相流动稳定性实验研究方法建立在控制理论基础上,可以在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判定两相流稳定裕度及其动态特性,对核供热堆的两相流稳定性预报有实用价值,实验是在核供热堆热工水力学模拟实验系统HRTL-5上进行的,实验结果对两相流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HTR-10蒸汽发生器试验回路及其水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MW高温气冷堆(HTR-10)蒸汽发生器的两相流动稳定性问题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文中分析了HTR-10蒸汽发生器恒热流和强迫循环一次热源的静态水动力特性。论述了用恒热流所得判别各类稳定性准则作为He加热的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依据是不足的。有必要进行He加热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两相流稳定性试验。还介绍了HTR-10蒸汽发生器工程模型试验回路及本体,以及在该试验回路上预期达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进的逆解迭代法,进行了大量的弹流润滑数值计算,求出了齿面最大接触应力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齿面弹流压力与Hertz应力差异程度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是进行水平井产能预测,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的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型判别与压降计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分层流,间歇流,分散泡状流和环雾流的流型判别模型以及分层流与间歇流的压降计算模式,并绘制了流型图,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分层流和间歇流模型与以空气和水为介质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压力梯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3%。大部分误差在10%以内,说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两流体同心环状流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对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地面模拟实验所应遵循的相似准则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个新的重力无关性准则,即Bond数和环形区流体相的毛细数之比的绝对值不大于1.此外,微重力气/液两相流模拟实验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流量比和气相表观Weber数应与所模拟的流动中对应数值相等.  相似文献   

6.
赫巴流体在圆管中流动状态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稳定性参数Y研究了赫巴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状态,得到了确定其流动状态的判据,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验资料,对比其他2种流态判别准则计算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Y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管道明-满流及混合流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存在计算稳定性差、成本高的问题,尤其在如岩溶区长期水动力预测方面,急需准确、稳定性强且成本低的物理数学模型。基于扩散波动近似和密度连续假设,该文考虑管道流动形式及流态变化过程,提出了多流态管道混合流扩散对流模型,并针对典型管道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理论解、 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结果及实验数据十分吻合,准确地模拟瞬时管道混合流动过程。相比SWMM,该模型减弱了在明-满流交替界面的数值振荡现象,计算稳定性更好,对时空离散要求更低。该模型可以为管道长期水动力过程模拟预测如岩溶管道流模拟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的流动规律是进行水平井产能预测、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的基础。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水平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的流型判别与压降计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建立了分层流、间歇流、分散泡状流和环雾流的流型判别模型以及分层流与间歇流的压降计算模型 ,并绘制了流型图。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 ,分层流和间歇流模型与以空气和水为介质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其压力梯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5 .3% ,大部分误差在 10 %以内 ,说明该计算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室内实验装置,对大起伏角度条件下V型管道气液流型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观测到7种流型,得到了不同流型的持液率波动信号,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改进的Taitel-Dukler判别法、B?e准则、修正B?e准则的流型判别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严重段塞流I、II、III周期性明显,具有较大的功率谱密度(PSD)峰值,其峰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I> II> III;环状流PSD幅值最小;V型管道前后倾角变化对严重段塞流范围影响较为明显,当V型管道下倾管倾角或者上倾管倾角增大时,管道底部下凹区域积液量增多,严重段塞流 I区域增大,环状流生成区域减小;改进的Taitel-Dukler流型判别准则计算结果与不同倾角下的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实验观察气团流区域小于准则计算结果,准则计算环状流区域大于实验观测结果;修正B?e准则对于严重段塞流I、II流型判别效果要优于B?e准则;本实验拟合大起伏角度条件下B?e准则的修正系数为3。  相似文献   

10.
给出一类区间系统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并基于此稳定性的判别准则,深入地讨论了在状态反馈下二阶区间控制系统可鲁棒镇定的条件,进而绘出了这类区间控制系统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准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滴流床反应器内典型流型的特征与实验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滴流床反应器内4种典型流动型式的特征。针对滴流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应用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的检测4种典型的流型,从所测电导率的频谱特征上发现了各流型的特性区别:滴流、脉冲流和喷淋流流型电导率信号均有频率为3Hz左右幅度较大的频率成分,各流型间频谱主要区别在0-3Hz频域内;鼓泡流流型电导信号频率主要分布在0-3Hz内。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双流体模型方程进行简化,得到了双曲型两相流非线性控制方程组.进而导出了该方程组的特征线方程,利用有限差分及特征线方法求解了特征线方程,考察了界面扰动随时间在空间的发展状况,并与实验和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非线性流阻的影响下,流体流动作功装置的输出功率与功率损耗必须兼顾,而应用生态学优化准则可达此目的.并求出装置的生态学优化性能,进一步阐明了生态学优化准则的重要意义.所得结论对流体流动作功装置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况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气体钻水平井的理论研究大都集中在最小注气量的选择上;而对气体钻水平井水平段井筒内的多相流动的机理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研究水平井段多相流动机理的基础上,应用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理论,结合扩散理论,建立了适合气体钻水平井水平井段两层流动的理论模型,即上层悬浮层、下层为滑动床流动。根据现场某井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气体钻水平井井筒携岩的最优速度应大于岩屑的沉降速度;岩屑稳定输送的条件为水平井井筒环空内为分层稳定流动;沿程阻力在低速主要来自于底层滑动床中岩屑颗粒与井壁之间的摩擦阻力,高速区来自于悬浮层内岩屑与井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最后结合计算结果,对比前人在水平气固流动中的实验结果,对气体钻水平井的最优注气量、井筒压降计算等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催化转化器载体对流场及压力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建立了催化转化器流场的二维模型。对催化转化器的稳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载体参数催化转化器的流动分布和压力损失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载体长度、长径比和开口率等结构参数与催化转化器流场及压力损失的关系.数值计算表明:载体对气流的阻力能起到使之趋向于均匀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圆形断面直管中的恒定紊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非圆形断面直管中恒定紊流出现横向环流的必然性、三维流动的二元性质、流线的螺旋性质、涡线的投影和主流速等值线的重合现象、势能的沿流变化、时均能量的沿程损失、横向环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和主流速的相互联系,进行了分析.文中还给出了方形断面和等边三角形断面直管中恒定紊流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维准地转流的非线性稳定性及扰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有界周期带域中的纬向对称二维一层准地转流,得到了现有最好的非线性稳定性定理, 对于Benzi模型,其结果与线性稳定性定理一致, 并且建立了关于扰动能量,扰动位涡拟能上界的精细的显式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