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实践。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外交从政治、经贸两轮驱动进一步发展为政治、经贸、人文三足鼎立。无论是推动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文交流的作用都愈加凸显,也愈加迫切。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将迎来中外之间的大互动、大交流、大沟通。但我们拿什么和世界交流?我们将为世界呈现一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专家最近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若美国和中国继续对朝鲜核问题"袖手旁观",或日本企图获得核武器,韩国就有可能自主研制核武器。而韩国一旦作出此政治决定,它可以在五年内制造出数十枚核武器,因为韩国已拥有了可制造数百枚核弹头的钚材料,以及设计制造核武器和高端运载系统的技术能力。核武器是一种非常"势利眼"的东西,它对大国和小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业内人士一般将诸如韩国这样的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国  相似文献   

3.
黄鹤群 《科技潮》2001,(10):92-93
印度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客观地认识、了解印度,对我们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印度与我国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在近代史上,都曾因落后而挨打,沦为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大国。然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印度在一些领域正大步流星地前进,有些发展指标赶上甚至超过了我们。印度的崛起对我们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4.
"宽容失败"一直是我们在创新文化建设中所强调的精神;其实,这也是"解放思想"的一个核心精神。从企业创新角度而言,"宽容失败"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对企业的宽容,与企业对自身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近读巴里·布赞的《美国与诸大国》,很受启发的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欧盟是不是大国?于是便想就此谈一些并不很成熟的看法。欧盟:大国乎?《美国与诸大国》一书的英文原文是United States and the Great Pow- ers。一般而言,将great powers翻译成"大国"应该没错,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Rise and Fall 0f the Great Powers就被译成《大国的兴衰》。但是布赞笔下的great powers因为有了"欧洲联盟",是无法汉译为"欧盟国"的。于是疑问就产生了:欧盟是大国吗?  相似文献   

6.
正韩国社会重视"专家"治国在东亚堪称一绝,但当总统的都没有好的归宿,也是东亚政治的奇迹,也许是奇葩。近代以来,地处中国、俄国、日本三国中间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大国争夺的角逐场,成为东方的巴尔干,各方势力围绕着朝鲜半岛的较量十分激烈,冲突和战争多发生在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海面。以往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多与外部势力有着紧密联系,然而,最近韩国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朴槿惠的"闺蜜门"事件却是地地道道的韩国"身土不二"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万宇  陈一鸣  田泓 《科技智囊》2014,(12):69-71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数字时代主流,移动电子游戏也成为游戏产业的新方向。统计显示,全球游戏产业所占份额最高的国家是: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和韩国。在这些游戏产业大国,移动电子游戏迅猛发展,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新亮点,未来有望实现更大增长。韩国——开设培养游戏开发者的专门学校韩国电子游戏科学高级中学是一所专门培养游戏开发者的学校。该校设置了游戏策划、游戏编程、游戏绘图、游戏音乐、游戏设备、体育竞技游戏六大专业,涵盖了文理和艺术等学科。"学好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国际上对韩国经济表现的负面评价比较集中,一些报道认为韩国经济处在"结构性危机"的边缘。到底该如何评估韩国经济的走势,经济减速对文在寅政府的执政地位会否产生不利影响?本期刊发两位年轻学者的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谈谈看法。 ——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王峰 《科技智囊》2008,(1):I0022-I0025
与中国相比,韩国商品没有价格优势;与日本相比,技术上的优势是韩国商品无法企及的。可以说,韩国企业是在中日两个制造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然而,韩国商品却成功走向世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速品牌的国际化,三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星电子作为三星集团最重要的企业,SAMSUNG品牌是全球第一消费电子品牌,2006年其品牌价值超过了SONY。三星品牌何以走向世界,我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在韩国部署"萨德",最感到纠结的是中国和韩国。中韩之间对于对方可能都有过高的期待,都受制于愿望思维。中国可能过于期待韩国顾及当时较好的中韩关系而不部署"萨德",而韩国则可能期待中国顾及较好的韩中关系而不对韩国部署"萨德"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双方之间可能都出现了偏离客观现实的判断。我们需要了解韩国方面到底是怎么看"萨德"问题的。关于"萨德"问题讨论的起点,一是朝鲜的核开发,二是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韩国自身安全受到来自北方的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特朗普冲击",中国也不要轻率地去谈机遇,如类似"特朗普机遇期"这样的说法。薛力:中国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综合大国,而现在的中国还只能说是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大国。"一带一路"战略正是推进中国"大国化"进程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包含着安全、经济、金融、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内容。"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 "创新能力缺失"的危机感正自上而下地压迫着从中央到地方主管科技官员的神经。最让科技官员耿耿于怀的是,科技起步比我们晚10年的韩国,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等重大技术领域原先都是和我们在一个起跑线上,有些甚至比中国落后,十几年下来却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中国。而中国除了一般的加工制造业,成了世界工厂之外,本土没有出现几家像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于是,"韩流"从娱乐界流进了科技界。不少人大声疾呼"学习韩国经验"。从公开发表的文章看,这股"韩流"有两个主话题,其一,对90年代"新洋务运动"的反思;其二,根据韩国经验提出增强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前者,我举双手赞成。事实早已证明,市场换不来技术。"新洋务运动"已经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0):12
"纵观世界历史,有太多大国争霸祸及自身、殃及世界的惨痛教训。我们身处21世纪,应该吸取教训,顺应大势,打破大国必然冲突对抗的所谓‘历史宿命’,为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在从家电制造大国向家电技术强国方向迈进,其家电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但韩国市场却仍是中国家电企业的"软肋"。究其因一是难敌韩国家电品牌,二是韩国消费者高度忠诚于本国品牌。因此,中国家电在韩国市场上必须采取相应的目标市场和定位战略,在迎合韩国家电市场消费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强化当地化营销策略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作为人类历史上惨烈的一页,一战的发生有着复杂的根源。今天的中美关系也面临类似一战前欧洲大国间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主导大国如何应对崛起大国的挑战。那么,导致一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依然存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什么新因素能够影响冲突的发生?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下一次世界大战?——战的根源与中美冲突的风险》一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该书由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贝尔弗研究中心两位知名学者理查德·罗斯克兰斯和斯蒂芬·米勒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经济今天发展到全球第二位的时候,我们未来的发展就要体现一个大国的精神,树立一个大国的形象,这就是我认为的"文化自信"的出发点。没有文化支撑,中国走不远M蔺教授您好!欢迎您到世知社参加我们"社长面对面"的这个访谈,您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和著名的文化经济学者,曾经获得过"2012年中国收藏年度人物"的奖项,今天我们希望可以谈一下中国的文化与外交的问题。首先,我想问一下习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呢?L谢谢马社长的采访。"文化自信"有这样几  相似文献   

17.
萨苏 《世界博览》2013,(17):86-86
"我们韩国造的车最初质量不如日本的,但是我们的工厂很有民族自尊,努力地提高质量。"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网站组织的"中国网络意见领袖韩国行"活动。刚到韩国,我就发现中国人对这个国家的误读常常发生,我们走在首尔的街头,发现这里满街都是"CCTV",在机场如此,在首尔电视塔上如此,甚至,三星电子宣传馆(Samsung D’light)里面一进门的地方就设了一个标着CCTV的办事处呢。难道中央电视台在海外有如此庞大的机构?这就是误读啦。实际上不仅在韩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经常可以看到CCTV的字样。然而,这些CCTV与中央电视台并无关系,此处的含义是"闭路监控系统"而已。忽然醒悟,假如某个中国人不经心地告诉人家自己天天看CCTV,对方恐怕也会误  相似文献   

18.
韩国人均GDP1987年进入3000美元,至2003年已经是12712美元,巴西跟韩国差不多同时间进入3000美元,可到2003年还是在3000美元,为什么?因为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路线,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如此种种,都彰显了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那么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关于创新、关于人才,又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三十年我们总与诺贝尔奖无缘?不能再期许"用市场换技术"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这个药价飞涨、看病程序复杂的年代,有没有可能用2块钱挽救一个生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否也流传过一个关于拇指大小的瓷葫芦瓶的故事?这个叫做"速效救心丸"的"救命仙丹"不过是米粒般大小、泛着米黄色光泽、晶莹圆润的药丸,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大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海洋经济因素对大国发展有着内在的持久推动作用。若非有强大的经济因素作为内在动力,谋求通过海洋发展追求国家强大,则最终不能持久。英国是一个正面典型。英国通过海洋向外扩张,不断谋求海外殖民地的经济资源,源源不断地为其自身发展注入财富,最终铸成"日不落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