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每个大国都有自己的"周边学"。任何国家强大起来的过程都离不开"周边学"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于周边地区国家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中国周边学的构建和推进,需要学习和借鉴历史上和现实中大国在崛起和治理世界过程中重视"周边学",尤其是重视周边国家国情调研的经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于周边国家研究的重视胜于任  相似文献   

2.
正苏联解体25年来,俄罗斯的定位始终是成为世界大国,然而,实现这一愿景的路程并不轻松。更加有定力和战略谋划的外交政策、具有创新性可持续的雄厚经济基础,仍然是圆梦的前提。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甘当"西方小伙伴"的判断有失偏颇俄罗斯历史上就怀有大国情结——做大国,做世界上主要的一支力量,甚至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力量。这种情结在俄罗斯的精英层、领导层普遍存在,甚至  相似文献   

3.
<正>抓住历史的主脉世界历史真正成其为世界历史,是在1945年。这一年,人类有史以来惟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巨战划上句号,战胜国在战争的废墟上搭建新的国际体系的工作进入尾声,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正式宣告了"雅尔塔体系"的诞生。"雅尔塔体系"的前身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以"威尔逊之梦"为蓝本的体系因国际联盟的帝国主义分赃协约本质、大西洋彼岸孤立主义的盛行和美苏等大国的缺位而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步伐不断加速,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2,(1):9-9
正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能否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体现最多的就是文化在全球传承与推介的广度与深度。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文化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究其原因在于,较长时期以来,对内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1978年,党中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同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从此,中国社会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大国从落后到中兴的不朽神话。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受理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三,商标申请量连续几年排世界第一位。从数量上讲,我国已经迈入知识产权大国行列,但"知识产权大国"不等于"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德国是世界格局变动的最大赢家。从经济大国必然要走向政治大国,但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德国重断统一三年来,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有谁顶见到几年前还被称为"经济巨人,政治侏孺"的德国,今天居然在欧洲乃至世界舞台上扮演大国角色?但这毕竟是事实.有人说,德国是两极格局消失的最大点家,确实言之有据.扭脱了双盆柑制国是"主仆块系,德国只能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相似文献   

9.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资源使伊朗在中东地区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追求大国地位,傲立世界民族之林,是伊朗历代掌权者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如果这个全欧洲大国的内部出现了“多极化”,它还成其为一个大国吗?如果它真的成为一个政治大国,怎样摆平它与世界的关系?如果热情主要出于政治考虑而被激发,影响将会如何?如果忘却历史经验,结局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底、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相继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等三份战略文件,宣告"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并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正以持续不断的话语和行为宣泄着竞争意识,而在美国当代政治语境里,这种竞争意识源自某种更具历史镜像的恐惧。作为直接表现,"修昔底德陷阱"近年成为反映中美结构性矛盾最常使用的隐喻。在去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接连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等官方政策方件中,美国将"头号安全威胁"由反恐回调为大国战略竞争,将中国定性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更表明,冷战后的"历史假期"行将结束,整个世界正踱回到恐怖的"霍布斯丛林"边缘。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风云变幻,大国关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兴衰交替,大势使然。目前大国关系的重新调整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种种舆论却已先行。美国率先推出“大国的兴衰”、“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等代表性观点,从而推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大辩论,试图给美国在未来的世界事务中  相似文献   

14.
有史以来,世界性的大国崛起必然要经历"国家—地区—世界"三个阶段,只有成功完成三个阶段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可以说中国最终能否成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构建战略依托地带,即"地区"发展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历史上三个成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构建战略依托地带的模式,即英国的"离岸制衡"、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和苏联的"大棒"模式,进而得出虽然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具有许多中国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这三种模式都不符合今天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构建自己的战略依托地带应该通过在横向上与周边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构建共同的地区制度"和"塑造共有观念"以及在纵向上走"融入—塑造—变革"的道路,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依托地带。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构建中国战略依托地带的框架设计,也要强调在具体过程中的战略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度"中国智造世界强音"高峰论坛于2011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智造"的声音自2010年以来再次掀起一个小高潮。当"made in china"风靡全世界,我们却几乎没有掌握什么核心技术时,很多人谈到中国不能满足做一个世界制造大国。中国面对整个困局,  相似文献   

16.
正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中国现在是全球能源消费第二大国,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而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  相似文献   

17.
秦亚青 《世界知识》2014,(18):24-25
<正>中国外交实践对国际关系理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冲击了大国政治悲剧的历史宿命。"修昔底德陷阱"是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认为守成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是天敌,必然陷入权力争斗之中,最终也会以暴力形式一决高低。或是出现霸权巩固,或是出现霸权替代,国强必霸、强强必争是客观规律。结构现实主义认为,这是大国政治不可避免的悲剧,是历史的铁律,也是国际体系权力竞争的宿命。近年来,结构现实主义强势回潮,权力转移理论再次成为许多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任何一个大国,哪怕是最大的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解决所有的世界问题。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例子就已经证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黑兰接受伊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无力独霸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使"弱国心态"一直存留于国人心中,这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障碍与羁绊.因此,摒弃"弱国心态",培育"大国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贸易战,不仅是贸易本身的竞争,也是背后制度乃至国际经济体系的竞争,同时还是政府可支配资源和国内生产力之间的竞争——这是大国竞争的开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或许新的世界秩序就在中美的贸易战和制度竞争中诞生。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自由贸易对战贸易保护"也是他们之间的主要战场之一。贸易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