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族纸马流行于大理地区,尺幅较小,以张贴或焚烧的方式使用,由于售价低廉、利润较低,往往印制简单。纸马是以线为造型的版画艺术,白族民间的众多神祗、纸马艺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粗率的雕刻和印制时的墨色变化,形成了纸马特殊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效果拙陋却耐人品味,具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美感,在现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皖西民间剪纸丰富了地域民俗文化的内容,它的审美文化要素是民众理解皖西剪纸艺术美的有形载体,也是解读皖西民间剪纸、发展民间剪纸艺术、提高民俗研究水平的重要基础。皖西民间剪纸的图形审美要素、色彩审美要素、构图审美要素为皖西地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用诗歌写了许多农村的祭祀、农时农事、习俗等生活和文化,写了一些广泛流传民间的先贤、侠士、贫士和远古帝王、神话人物。它们都或隐或显地表明陶渊明身上有着十分浓郁的民俗情怀。最能鲜明展现诗人民俗情怀的是"桃花源"世界,这是诗人基于民间诉求、民间理想而构筑的一个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民俗情怀对理解陶诗之艺术风格、成就地位等文学史上仍有争议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与古代民间遗存的典籍、文书、契约等文本资料不同,徽州的民俗家具作为有着固定使用功能的视觉文化遗产,其现代性的理解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徽州民俗家具传达给人们的意义呈现出多种文化力量综合建构特征,着重对徽州家具民俗意义的组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或可为民俗造物文化的理解另辟一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贵池傩戏道具的木雕、绘画、刺绣是非常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的载体的外在艺术表象进行分析,研究其具有的民俗内涵,从而折射出贵池傩文化中所包含的贵池本土重生利命的信仰原则和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民俗内涵。  相似文献   

7.
所谓民俗体育是指在民间发展并和民间的风俗紧密相连的体育形式.民俗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支持,同样学校体育也需要民俗体育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章分析了民俗体育和学校体育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学校体育引进民俗体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为案例,对比分析历史民俗活动过程中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在传统文化底蕴与历史样貌、活动方式、行为效应上的差异,以此探讨历史民俗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认为在历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更好地利用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传统民俗呈现其原生的文化内涵及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民俗专家的作用,让年轻人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化”,使民俗活动的传承摆脱纯粹展演式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其强大生命力对现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节庆和丧葬祭祀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又名跳纸马,广泛流传于文山州壮族布岱村寨,与壮族人民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游戏、阅读的快感、民俗的魅力,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汉族民间史诗生活史诗的艺术特色,从而阐述了《郭丁香》在中国民间史诗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族唢呐与白族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在这些民俗活动中都离不开白族唢呐.唢呐在白族民俗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民俗活动也孕育了丰富多姿的白族唢呐曲牌,它们是白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活动培育了历代优秀的白族唢呐艺人.  相似文献   

13.
游艺民俗是民间娱乐文化的总称,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俗类型。西部少数民族群众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艺民俗文化。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是游艺民俗产生的重要原因。游艺民俗除了在当地社会起到传承和维系传统文化、教育规范的作用外,也起到了娱乐放松和促进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1].针对民俗、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夹杆运动的演变与发展,采用“自观”和“他观”相结合的立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田野调查法、访谈和观察等具体方法进行.夹杆运动承载了木垒县一定区域内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现象,选取发源地新疆木垒县一中进行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中,笔者以自然状态进入,融入其生产生活中去,对新疆木垒县夹杆运动的起源、演进、特征及其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纸笔记录、影音采集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系统的深入研究,为民俗、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从民俗、民间体育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使该项目得到更好地挖掘与传承,使之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6.
生产民俗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风尚,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三者组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产民俗密切联系,在福州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民俗的发展,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在不停地演变,家庭关系也由传统走向近代。  相似文献   

17.
龚玉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5-136,140
鄂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补花艺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信息:计数使用2500年的算筹;补花艺术传承先秦楚艺术的古风;补花作品隐含古老的民俗含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温州著名的连锁餐厅品牌,天一角以温州小吃多而全著称,其营销策略运用了诸多的民俗元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民俗营销策略的应用使天一角既满足了本地人忆昔念旧的需要,又迎合了外来观光客的体验需求。天一角的成功之处在于:全方位挖掘了地方民俗资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其加以包装,并在营销过程中积极与政府活动配合。  相似文献   

19.
建瓯挑幡是一种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本文从挑幡的艺术本体出发,结合其历史演变及发展讨论其舞蹈特征及其民俗性等,以此来对其做出比较明确的艺术定位。结果表明,建瓯挑幡不是杂技或体育,而是具有完整舞蹈艺术特性的舞台舞蹈艺术;它具有民俗性,是一种民俗舞蹈,属于民俗化了的舞蹈形式。  相似文献   

20.
董兰超 《科技信息》2011,(24):I0397-I039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与社会风俗习惯、民俗事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作为中国北方汉民族民俗代表、以礼仪民俗为特征的山东民俗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举足轻重。文章主要从山东民俗与中国武术的起源、以礼为核心的山东民俗与武德、山东的节日民俗与武术的传播、山东的民间宗教活动与武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山东民俗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