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汾道统"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指由隋代文中子王通开创的一种儒学道统,而"河东学派"则指明代北方理学的代表人物薛瑄及其后学的学术。常裕的《河汾道统——河东学派考论》一书对于隋代王通开创的"河汾道统"以及明代北方理学的"河东学派"作了详细的考证和分析。书中将王通的主要思想归纳为"中道",认为"中道"的思想开启了宋代理学的"穷理尽性"之学,并影响到后世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书中还探讨了明代北方理学代表人物薛瑄的河东学派,分析和总结了薛瑄理学思想的几大特点,客观评价了薛瑄对明代北方理学的贡献,书中认为薛瑄的"河东学派"与王通的"河汾道统"不但地域上接近,而且在学术上也有继承关系,前者属于后者的余脉。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5,(4):40-43
明代万历年间徽州墨工方于鲁、程君房两人的恩怨之争,是哄传当代的一桩公案。这桩公案给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两部弥足珍贵的版画集,是研究明代徽州版画的珍贵文献,从中也能窥测到明代徽商的竞争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经学史上,张之洞是位重要的人物。他以经学入仕,其治经学先倾向古文经学,崇尚汉学,后主调和汉宋之学。在"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亦有其经学思想的体现。他的经学思想在晚清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以儒学为主体,而儒学以经学为根本。所谓经学,指的是研究儒家经典,为诸经作训诂和阐发义理之学。历代确定和通行的儒经有十三种,即所谓十三经。它是六经经过一千余年的不断扩充发展到宋代而完成的,其间经学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这个发展过程,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琅琊王吉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也是《韩诗》与《齐论语》的传人.依据《汉书》对琅琊王吉的记载,兼参其他典籍,考察王吉的生平事迹,重点论述王吉的经学活动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明朝统治者设立贵州行省以后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一面发展儒学教育 ,一面推进科举制度 ,大力培养和选拔封建统治人才。而明朝科举制度在贵州逐步推进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 ,给明代贵州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判案环节是公案文学的要点和出彩之处,尤其是其中官员以自身的智慧来判案的"智判"环节,通过对明代公案小说智判方法及社会成因的剖析,对当前公案文学研究中较欠缺的社会文化成因及规律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 汉代以降,随着儒家学术与政治的合流,儒学遂以先秦的显学之一而凌驾于诸子之上,成为独尊之经学。在经学与通经致用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自然地被神化为一尊政治偶像。自此而后,孔子的政治价值便掩遮了他的学术地位。经学的尘嚣声在树起一尊政治偶像的同时,也淹没了一位学术大师。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当我们用追本溯源的历史解剖刀剖开萦绕在孔子头顶的虚华的政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明代嘉靖初年广东著名学者黄佐在广西任提学佥事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振作士气,吸纳瑶僮子弟入学,禁止"淫祀"等一系列教化活动,分析了这些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其在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意义:如何在具体的区域历史情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汉初经学以藩国为盛。为经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但有藩王、藩臣,还有布衣之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汉初轻视儒生,不重视《诗》、《书》;另外,某些藩国所在区域历史上就有浓厚的治经氛围。经学以文学为载体,文学也记录了经学发展的情况。汉初经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赋、文上。  相似文献   

12.
从思想史的演变轨迹看,儒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近现代儒学和当代新儒学等六种型态变化.但其基本思想模式可归纳为三种理论型态一为"传统型的古代儒学";二为"应对型的近现代新儒学";三为"变革型的后现代新儒学".这种新儒学从民主化、多元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寻求儒学的定位,它既非"中体西用",亦非"西体中用",而是"新体新用"的革新儒学,其思想模式,可以概括为"民主仁爱为体,科技法制为用"的民主仁学.  相似文献   

13.
何晏《论语集解》的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集解>是我国训诂史上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打破了两汉学界的师法门户之限,杂糅古今经学,吸收了汉魏以来八家学者的优秀成果,援道入儒,训释简洁精当,不但本身成果卓著,跻身于<十三经注疏>之列,亦能破除两汉注经的烦琐和阴阳五行之说,给经学注入一股清新简洁之风,也导致了魏晋经学"儒道兼综"思想格局的形成和经学的玄学化,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学著作,在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本文就其中的“生产力理论”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儒学”独尊及两汉经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郑氏家学由黄老之学转向经学。“先郑”———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即是东汉时期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先郑”经学的传承与著述的考究,初步认识二人经学的学术传承与著述辑考,以期贡献于两汉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魏晋南朝时期的儒学衰微与经学不振,尤其是魏晋尚虚浮华、通达悖礼等时风对儒学的冲击,顺阳范氏整个家族自觉于儒学的振兴与经学的昌明,以其独特的家世经学与笃厚的经学信仰独行于玄、佛日盛的世俗。世代儒业的顺阳范氏在家传经学(家学)、学有专长的基础上,以儒家伦常一以贯之而又综通群籍,从而形成了迥异于这一时代的崇儒尚经与博学多通之家学学风。  相似文献   

18.
明代图书交流 ,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明朝与朝鲜李朝图书交流主要以朝廷赐书为主 ,而与日本交流则以民间为主 ;中外图书交流又促进了各国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万历年间,围绕着崂山海印寺地产发生了一起佛道之争。这场争讼涉及著名宗教人士憨山、耿义兰以及皇权人物明神宗和其母慈圣太后,是中国佛教史和道教史上一段著名公案。本文从法律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立场考察并讨论了这一案例。具体而言,本文运用了扩展个案法、情景分析法和文化交流理论分析了此案,并力争用文化交流理论去超越前两种研究方法。我们认为,作为一件民间法律纠纷,海印寺地产之争实际上向世界陈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某方面性质。而至于这一案件内部涉及的诸方在结构上也存在隐喻与转喻相并陈的文化交流模式。在中国开展法律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研究,不仅要重视社会经验层面的理解,更要注重经验层面之下的文化理论的考量。  相似文献   

20.
林庆彰先生是台湾学界的著名学者。1948年生,台南县人。现住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东吴大学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著有《明代考据学研究》、《明代经学研究论集》、《清初群经辩伪学》、《图书文献研究论集》等。主编有《诗经研究论集(一)(二)》、《经学研究沦著目录》、《朱子学研究书目》、《中国经学史论文选集》、《杨慎研究资料汇编》、《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录》、《姚际恒著作集》、《姚际恒研究论集》等十余种。译有《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另有论文60余篇。他还曾在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开设“冶学方法研究及讨论”课程,并多次指导该所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丰富的论文写作经验,多年的论文指导实践,使他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引——文科适用》(台北市,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6月)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值得向大陆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