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评孙周电影创作的文化历程中文系902班张立在第五代导演群中,孙周是颇具风格的一个。他不属于多产的导演,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把他对人生的感受,对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命题的探索尽数融合进去。新时期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为中国电影冲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肖似化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化代码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红色代码能指。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刻画人物及心理、营造意象与意境,表现思想与哲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红色整合民俗、涉指伦理,具有深刻的文化蕴含。以红色为基调的多色彩结构,与电影其他要素共同构成张艺谋电影的视听语言系统,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理念,一种新的电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熊宣传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143-143,151
电影放映业不景气,高校仍然有它的特殊市场。电影在高校的教育市场,与社会政治、经济政策相对应,偏重于思想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青少年教育,以及大量的科学技术教育电影片为主的卖方市场;电影在高校的娱乐市场,则是电影文化消费市场在高校中范围最大、需求最多的买方市场;电影在高校的艺术市场,从片种上是以艺术电影片为主,而以具备一定电影文化知识的大学生观众群为主要对象的市场。对电影在高校市场的研究,也可能为电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廖雪莲 《科技信息》2012,(30):197-19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以其独有的娱乐性迅速传播。与此同时,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深刻地体现其民族特点和文化氛围,成为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本文对中英文电影中折射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电影逐渐成为大众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之一。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翻译形式,也是消除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传播的媒介,在电影的推广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入手,通过对《风雨哈佛路》翻译实例的分析,从语言层面、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论述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性作用,以使得原语电影的文化特色以及语言文体等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创造性再现。  相似文献   

6.
外来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外来词还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它反映社会的变动及使用它的社会成员的层次类别,因此它又是社会的一种符号。外来词是由人创造并使用的语言,所以外来词具有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吴凡十 《科技信息》2009,(35):227-227
电影的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中的重中之重.影视片名的翻译要充分考虑片名的文化性、商业性、观众心理、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因素,译文务必做到文字优美、传情达意、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本文通过丰富的译例探讨了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加注和青译。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时期电影音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时期电影音乐的思考中文902班张立钟惦斐先生说过:“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情节中属于情绪渲染与凝结的产物,是电影美学中的独立篇章。”①新时期电影音乐,就如同它的母体──新时期电影一...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四大系统(技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现念系统和语言系统)入手,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差异对英译汉理解所造成的影响,并同时阐述了其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视野逐步扩大,研究逐步深入: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脑、语言与文化等等的关系。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阐述以及对汉英语言的词、短语和句子的得体运用的例述,说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所属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环境之中,因社会交际需要而为人们所使用,并随社会交际需要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社会、文化和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但语言结构与文化有关,语言使用方式也跟文化有密勿关系。对短语、句子的理解和使用除了要了解语言的结构之外,还要顾及社会文化背景及语境尤其是交际时的社交语境、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2.
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反思──读(台湾)姚一苇《戏剧与文学》卢善庆《戏剧与文学》是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教授撰写有艺术美学论文集,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该书涉及到有关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二十四篇论文“无不融汇中外,出入古今;且...  相似文献   

13.
符号是文化的产物。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有符号性特征。这是因为,即使是最标榜自然、真实的纪录片,也不可能是社会现实风情的全面、完整的再现,更不可能完全替代社会生活本身。它不过是那些渴求接近现实的艺术家手中的作品。故尔,对电影符号的研究,其本质是对电影特性的探索和发现。是通过展示其机制运作的状态。通过研究建构电影现实的成分和规则,打开电影这个神秘世界之门,对社会文化进行的症候性的读解。  相似文献   

14.
卢琳 《科技信息》2011,(24):I0409-I0410
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对1979年以来的中国内地城市电影进行的思考与研究,可以从社会空间、影像空间、形象空间(城市意象)和文化心理空间(身份认同)等角度对城市电影的空间生产问题进行一定的考察。以空间观念为基础,以空间生产与文化想象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以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为指导,对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生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探察和研究,并且提出关于中国电影应该如何表达城市的思考,尝试为城市电影开启一种新的文化研究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旭光近作《电影文化之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是新近电影文化研究的一个亮点。此著基于对大量电影文本与影视前沿现象的梳理、整合与独到把握,以及对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运用,而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不妨说,拨开全球化语境下复杂交织的多元文化迷雾,作者于纷繁驳杂的影视艺术和影像文化事实中透析出电影发展与文化转型间的契合点。细读此著,不难体会出作者对当代电影现状与文化现实的了然于胸。而于行文,则引证分析严谨而自然流畅通脱,既不失理论的厚重感,也不失材料的丰赡性。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介绍和交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作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容小觑,而电影名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它的翻译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功能目的论的视野出发,以商业和文化的角度,结合实例分析了归化异化手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和效果。笔者认为归化和异化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简介杰杰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于1995年6月21日在北京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承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开班典礼揭开。作为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一...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下的近代政治、社会与文化赵慧峰科举制度是一种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取士的制度,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官员选拔录用办法,从隋以前的荐举到陌以...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将先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文化、教育变成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而教师的培养工作就变成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教育技术学的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教育模式,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推动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影,究其本质,是一种盈利性的商品,是一种需要巨额投资的文化形式。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文化贸易水平的重要体现指标。但中国电影文化贸易却长期存在逆差,从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来看,中国电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外贸易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