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公路山岭隧道的施工特点逐步引出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目前公路山岭隧道的施工特点以及作者在隧道监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总结,对隧道施工全过程提出针对性安全保障措施,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2.
査云山 《科技资讯》2012,(10):45-45
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分布着面积巨大的岩溶地区,不少隧道工程会穿越高水压富水山岭。在工程建成和实际运营中,高水压富水山岭隧道出现渗漏水现象的情况比较突出,已经成为重要的水害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隧道的使用质量和运营水平。高水压富水山岭隧道的防渗堵漏涉及化学工程和建筑工程两个大领域,尚有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本文中,笔者就高水压富水山岭隧道中出现的渗漏水现象的预防和修补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东丰 《甘肃科技》2014,(13):116-119
鉴于服役山岭隧道防排水效果达不到预想要求,以及在建山岭隧道防排水的设计与施工中还有完善的必要,首先从在建山岭隧道耐久性方面着手,完善山岭隧道防排水设计的防、排措施,其后针对隧道防排水施工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并完善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检查要点,以期能为隧道防排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山岭公路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时出现的各种施工问题,依托吉河高速乔原隧道,采用二重管注浆加固技术对富水黄土地层进行处治,并利用现场观察、数值模拟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注浆加固后,掌子面土体含有大量浆脉,其分布层理清晰,且掌子面围岩无"泌水"现象,土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生掉块、塌方等病害;注浆后断面初期支护受力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隧道围岩塑性应变值得到有效控制.可见,二重管注浆加固技术在山岭公路隧道富水黄土地层处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内交通建设迅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量快速增加,隧道建设往往有着工程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其对机械化的需求日益增强。隧道建设品质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其中机械化更是隧道建设品质化的首要任务与前提条件。针对山岭隧道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许多山岭隧道施工在全工序大型机械配套设备的条件下,开展了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技术探索,大大提高了山岭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出现了许多新装备、新技术,山岭隧道施工机械化可以分为分步式机械化与整体式机械化两类。  相似文献   

6.
杜绝或减少隧道渗漏水现象的关键在于洞内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结合铜陵—汤口高速公路三口隧道介绍多雨山岭重丘区分离式隧道的洞内防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情况,总结经验,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岭隧道工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而来的各类事故和风险依然严峻.至今,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对隧道建设中保障人员健康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保护自然环境等贡献颇多,已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我国山岭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乏清晰完备的风险管理流程、缺少规范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本文通过总结和改进已有规范与标准的风险评估过程,建立了山岭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完整流程,并从风险源辨识、风险事件辨识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辨识三方面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辨识部分做出详细阐述,给出了风险因素辨识的流程;通过引入软科学量化风险分析分析方法,构建事故案例数据库和实用软件平台等,并采用合理选取指标项、引入指标权重项、规范化评分标准等方法,对现有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建立了系统的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理论体系和风险等级评价标准.文中以总体风险评估体系和专项风险评估体系中的岩爆风险事故评估体系为例,具体阐述了所建立评估体系和标准的评估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风险评估和管理理论在具体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铫坤 《科技信息》2013,(25):338-338
山岭地区省道路网改建项目隧道洞口大多处在陡峭山崖上,设计为桥隧相接的工程。在隧道施工准备阶段,洞口施工便道、施工平台的建成是关键。隧道工程开挖掘进至另一端洞口时,一般按设计图纸要求需从另一端洞口进行管棚超前预支护,面对施工环境复杂、便道及施工平台工程量大、施工安全隐患多,影响工程进度的特点,同时施工便道的开挖也将极大地造成山岭地区地表环境的破坏。本文以S217长绩段鸡公关隧道(K4+808K5+105)进洞口施工实例,阐述超前小导管替代大管棚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孙瑞义  黄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27-4633
鉴于山岭隧道的隐蔽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特征,针对山岭隧道的施工风险管理展开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隶属度评价矩阵结合,建立复杂山岭隧道的风险评估模型.依托怀邵衡铁路苍稼岭隧道工程,应用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苍稼岭隧道的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了山岭隧道常见施工风险(塌方、涌水、瓦斯)灾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过程中极破碎围岩整治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在隧道工程为我们展示它极为广阔的前景的同时,隧道施工也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崇山峻岭也特别多,所以大部分地区的铁路需要穿越山岭区,地铁线路跌宕起伏,褶皱断层和围岩裂隙水较多,破碎地层、软弱围岩所占比重也较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防止隧道极破碎围岩段出现坍塌现象、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针对破碎地层隧道施工中的预支护技术以及开挖技术进行了深入并且细致的研究,总结出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破碎地层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之一的《定势》,因为其“势”的概念的多解性,而颇多争议,后人引用也较少,但从“即体成势”人手,我们会发现该文中的所谈“体裁”对“势”规范性作用不可忽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势”作为一种自然的对读者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体裁具有自然的超越性,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得《定势》与《神思》、《体性》、《风骨》、《通变》一起构成刘勰创作论的最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自《废都》始,贾平凹的小说中陆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系列——“打工者”,这些“打工者”为融入城市艰难打拼,他们中有周敏、柳月等“拉斯蒂涅”式的个人奋斗者,有高兴、五富等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工。他们有各自的理想追求、痛苦艰辛、迷茫困惑,跟城市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城市是亲和而非对立的,这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作者意识到忽略城市带给“打工者”的快乐新奇的另类生存体验,对底层人群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关怀,是对人性的另一种形式的压抑与践踏。  相似文献   

13.
助动词"不得"以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即"不得"和"得"存在着肯否对立的消失。沈家煊先生的标记论观点和张谊生先生关于"不"的主观减量作用的看法,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这在"不得"的分布环境中均能得到验证。此外,"不得"的主观预期的特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4.
王忠强 《江西科学》2012,30(3):370-373
类型学是一门从社会文化和传统历史角度入手的建筑设计方法之一,强调"类型选择"(抽象)和"类型转换"(还原)即"形式——类型——形式"。通过阅读有关类型学的文章和实例来总结说明类型学是如何运用在设计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羁绊与现实困难的压力下,自我意识觉醒的新青年普遍产生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正是这些困扰着新青年们的自我难题成为迫切要求表达的主题,就此而言,成为“问题”的自我恰恰成就了作为小说的自叙传。所以自叙传小说在更准确的意义上说乃是一种“自我问题小说”,属于“五四”以来问题文学的一支,而非一般所谓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小说或主观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16.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分布极其复杂,因而对它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结构助词"的"产生于唐代,最初写作"底",从元代开始写作"的",是"的"的前身,故而对"底"来源进行详尽的考察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各种用法的来源及依据,从而更好地认识"的"的语法意义与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堇斋诗话》以“意”为论诗主旨,并把“意”展开为“情”、“景”两要素。“势”作为“意”的下属形态,与“情”、“景”一样构成了“意”的丰富内涵。这一切,皆源自先儒所揣摩出的心性“中扣”之度对从生活到做诗各种活动的生动性把握。  相似文献   

19.
湘语与赣语对应于"不"的否定词有大致相同的类型与发展轨迹,即:冇→冇/唔→唔→不/唔→不。湘语与赣语对应于"没有"的否定词的核心语素都来自古效摄一等明母去声,在后来的演变中,两大方言"没(有)1"与"没(有)2"的音节类型大致相同,"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快于"没(有)2"的进程也相同。二者的突出差异是"没(有)1"向双音节转化时,各自的语素配置不同,湘语一般说"冇得",赣语一般说"冇有"。湘语与赣语的正反问都倾向于选用"VP-Neg"格式,而且都有相同的三种句型。表否定的"连"字句是湘语中一个有特色的句式,在赣语中很少见。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具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而不同于其他方言,说明这两大方言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体范畴是关于"是"的范畴,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认识的基石,厘清本体范畴的基本类型抑或基本内容至关重要。本体范畴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通过类型化的认知方法可以探知其基本形态。通过本体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内涵,范畴论确定本体范畴的基本范围。基于此,本体范畴的类型主要包括"是什么"、"存在"和"本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