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有生命以来,人类与植物就有着千丝万缕而又无法尽言的微妙关系。通常。我们人类与植物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朋友,和平共处,共同参与地球大自然的组成。然而,我们与植物也常常是竞争对手,有时甚至搞得你死我活。植物在我们人类面前似乎毫无作为,只能任人宰割。不是吗?人类为了兴建城市大肆砍伐植物,无论原来是多么稠密的森林还是多么茂盛的草原,  相似文献   

2.
寻找吃人树     
人类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主宰,其他生物都可能沦为人类的捕杀对象。很多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原因在地球上濒临灭绝,因此现在人类开始保护它们,以维持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地球生物圈的总体格局。就个体而言,人还是可沦为猛兽的腹中食物,这自不必言。然而人类还可能沦为植物的食物,也许一些读者还不知道。下面是一篇有关食人树的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植物有几十万种,人类在与它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总要给自己已经认识和利用的植物起一个便于记忆和传承的名称,由于人类民族、语言和居住地域的千差万别和文明历史的久远,于是就有了数量远远多于已知植物种类的植物名称.其中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表示的名称,和其他生物一样,它是这个物种的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唯一的科学名称,其余的N多个名称都属于俗名.  相似文献   

4.
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便开始与植物打交道了.千百万年来,人们不断地取用和改造植物,从中获取粮食、纤维、燃料、药物等.人类对植物界的干预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植物也会干预人类的社会生活,影响人类的社会发展.事实表明,不同地区的植物不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饮食起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那个区域的风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绿色之所以象征生命,是因为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孕育出了其他的生命.其实,植物的神奇、伟大远远超出了我们肉眼所见的范围.且不说那令多少植物学家为之毕生探索的光合作用,仅就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神奇功能而言,已足以令人不可思议.在我们人类因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自豪,因化学武器的生产而烦恼时,殊不知在那些默默无语、静静不动的植物身上,早已有了利用次生代谢产物传递信息和防敌、攻敌的本领.几千年来,正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今天当人类面临癌症、艾滋病等致命疾病的困扰而无力自拔时,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身上.抗癌新药--紫杉醇,就是红豆杉类植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伟大奉献.  相似文献   

6.
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便开始与植物打交道了。千百万年来,人们不断地取用和改造植物,从中获取粮食、纤维、燃料、药物等。人类对植物界的干预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植物也会干预人类的社会生活,影响人类的社会发展。事实表明,不同地区的植物不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饮食起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那个区域的风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人类与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30多万种植物中挑选出堪用的种类,经过一代代的筛选、抚育,最终成为优良的作物。有些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人类就是植物界的上帝,或者说至少是作物世界的造物主。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人类本身,甚至人类社会的形态也被改变了。4月底,郁金香的"表演"已经临近尾声。一个月来,那些绿色的叶片之上还缀满了红色、黄色、紫色的多彩"小杯子",整个宿根花卉区就像铺上一幅巨大的织锦。再过一个月,这片绿色的叶子又将归于泥土。从土中挖出洋葱一样的鳞茎收集起来,待到9月之后再播种到庭院之中。经霜雨雪之后,下  相似文献   

8.
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树的皮下组织中产卵,孵化成虫瘿,破坏了栎树的组织细胞,时间一长就会使植物的细胞组织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9.
<正>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  相似文献   

10.
<正>昆虫与植物的相生相克,是大自然最原始、最重要的伴生进化关系。它们触动了地球生物优胜劣汰的机关,为生命的绵延不息找到了正确的途径。科学家断言,人类在地球消失后,坚持到最后的谢幕者,一定还是它们——昆虫与植物。与其说绿色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关系紧密,倒不如说它们与昆虫的关系更密切。动物啃食绿叶是清晰可见的宏观活动,而昆虫骚扰植物却是悄无声息的微观行为。植物和昆虫就像是守擂与攻擂的对手,在几亿年的较量中,它们互有胜负,至今难决雌雄。  相似文献   

11.
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有"初级的神经系统",有"情感",有不同的性格,因而它们在相处中也有复杂的"邻里关系"。栽培时如能照顾这种关系,合理搭配和布局,就能相互受益,减轻疾病,提高产量和品质。如马铃薯与大麦间作,马铃薯会分泌一种刺激大麦生长的物质,使大麦增产。马铃薯与西红柿套种,二者均受益。有些植物具有改良环境的本领,因而与其他植物相处时,会促进  相似文献   

12.
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人称"植物癌症". 植物从胚胎发育、生长到开花结果,整个生命过程都是受细胞内的基因控制,进行着有条不紊的新陈代谢.当植物被病虫害侵袭受到损伤后,这种原先正常的、有条不紊的新陈代谢程序就会被打乱.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在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过程中,过多地注意了病原物的浸染问题,因而大量使用了化学农药。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已经直接危及人类的健康,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其实,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同病原物作斗争的特性,其中就包括植物自身的免疫性。利用植物的免疫性防治病虫害,这是当前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因不能移动,就被误认为其缺乏如人类或动物般所具有的意识,亚里士多德曾将植物置于"生命阶梯"的底层。植物真的是"低等生物",只能够在环境面前"逆来顺受"吗?事实并非如此。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植物学家杨斧老师去开开眼界,见识一下根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1.生命自文艺复兴至今,人们被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植物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着,而且有"灵魂"的人类与无"灵魂"的动物也是势不两立的.然而,分子生物学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从病毒直至人类,在一切生命中共同具备的遗传路径都可以用单纯的物理和化学法则加以说明.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只是一种被偶然和必然支配着的物质进化的历史产物.地球上DNA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绿色的植物覆盖着大地,提供着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有机物和氧气,美化着人类生活的环境。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色素,这就是叶绿素。在阳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自1771年发现光合作用以来,探  相似文献   

17.
从古人给合欢、睡莲等植物起名时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传说:合欢的叶片到夜晚会合拢起来,睡莲晚上要"睡觉".然而遍查图书并进行网络搜索,却不见任何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这些植物昼夜的变化确实是真的吗?你在夜晚观察过合欢、睡莲吗?植物的"睡眠"现象是合欢、睡莲这两种植物独有的吗?还有哪些植物也在晚上"睡觉"?除了晚上,从清凉的早晨到烈日炎炎的中午,植物在白天又有哪些变化昵?我们人类通常中午还要午休一会儿,植物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一番植物的昼夜之旅,穿梭于白天与黑夜之间,观察植物的姿态差异,感受灵性的植物之美吧!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一文就根系发生与生长的激素控制、根向地性生长运动的激素理论、环境条件对根内激素的影响,根内激素与根系营养等问题作了介绍.关于植物根系生长的激素调节的基础研究很重要,希望本文将对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有所帮助,以能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人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它为人类及动物提供氧气,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可供人类及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植物是地球这个生态圈的主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产的原料,而且在报警、探矿、天气预报等方面也都有独特的才华。  相似文献   

20.
CO2化腐朽为神奇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和众多气体一起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层.它在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能向地面释放出波长更长的辐射,形成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的存在,将地表温度维持在15℃左右.其浓度一旦低于1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停止,全世界的植物都会死亡.没有了植物,动物和人类也会随之消亡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结果造成增强的温室效应.据统计,工业化以前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78ppm ,2012年增至393.1ppm ,到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ppm.2019年5月,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又创新高,达到415ppm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