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项成果采用土壤-烟叶对应取样方法,分析土壤养分,进行吸附研究,掌握不同类型土壤容纳养分的能力,系统诊断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烟叶化学成分、营养元素及主致香物质成分并据此对烟叶进行香气质量分级,全面探明土壤养分、烟叶内在品质状况及相互关系。该项技术证明了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有明显影响,提出生产优质烟最好及最差的土壤类型,探明对烟叶品质有显著影响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问题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并积极修复受污染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壤磁场改良剂──磁化复合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是世界物质的一种属性,土壤具有微弱的剩磁,当加入土壤磁场改良剂后,会引起植物和土壤一系列磁生物学效应。土壤磁场改良剂──磁化复合肥作基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能转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作物生长中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磁化复合肥转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原因;粉煤灰能提高氮素矿化硝化作用和磁化作用。主要原因是磁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土壤性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3年生观光木与杉木行间混交林,行带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孔隙组成,水分性状和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以及增强土壤酶活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土壤孔隙度,土壤通气性和土壤渗透性也好于杉木纯林,尤其是行间混交林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植物固沙工程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半流动沙丘、5年、10年和22年生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样品,对各类型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和主要土壤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土壤按5层取样:0~1O,10-20,20-30,30-40,40-50cm。结果表明,采用植物固沙工程固定沙丘后,表层土壤(0-10cm)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土壤生物活性也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提高。这种改良效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土壤总有机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N与土壤全N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泥质海岸防护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两方面探讨泥质海岸防护林改良土壤的功能。结果表明,防护林能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孔隙,显著提高含水量,促进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且林分年龄越大结构性越好;同时,它也能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土壤熟化。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状态下沙漠土壤作为对照,对五年生芨芨草地不同土层土壤藻类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后土壤藻类的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沙漠人工种植笈芨草以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加深。土壤中藻类以蓝藻最多,绿藻次之,也有少量硅藻和裸藻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藻类集中分行在结皮层,随着土层的加深,藻类逐渐减少,10cm以下无藻类分布。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藻类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生物肥力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土壤生物肥力主要体现在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植物根系的生命活动过程,有助于植物生长、繁殖和形成优良品质。本文提出培育土壤生物肥力的相关措施,并对土壤生物肥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土壤固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滨州地区固化土壤强度的因素,确定了的新型土壤固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新型土壤固化剂对土壤的固化作用良好,对土壤适应性强。且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加。最后,初步分析了其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科技资讯》2006,(26):185-185
1.土壤质地 一定土壤中不同的颗粒级所占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颗粒级间的质量百分比成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不同土壤,这种比例则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土壤沙黏性的不同,也导致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和土壤肥力的不同。土壤质地就是指土壤的沙黏性,是土壤机械组成的外在表现,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也是树木栽培管理中直接应用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宜的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本试验通过在室内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NBPT与Nitrapyrin配比对石灰性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土壤1 d后80%已迅速水解,在5 d后已完全水解。在1-14 d不同浓度的NBPT均可显著抑制尿素水解(P0.05),且10%o NBPT可高效作用14 d,其脲酶抑制率为51%。添加抑制剂延缓了铵态氮的转化过程,各施肥处理土壤NH_4~+-N含量分别在第7、14、21天达到峰值,而各抑制剂处理NO_3~--N含量呈线性缓慢上升趋势。添加抑制剂各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氮素损失,相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14%、22%、26%、28%(P0.05)。NBPT 5‰+Nitrapyrin可有效抑制尿素水解,减缓氮素转化过程,减少石灰性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菜地土氨挥发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南方酸性红壤菜地为供试土壤,利用密闭法室内培养模拟,研究了生物炭单独添加(B处理)或与尿素同时添加(BN处理)对土壤氨挥发、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 相比,生物炭单独添加处理(B)氨挥发量显著增加,如果同时添加尿素(BN)则氨挥发量更高.单独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值、EC值、CEC值以及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但除CEC值外,其余指标B处理和BN处理间没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氨挥发与土壤pH值、EC值、脲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CEC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要考虑氨挥发引起的氮素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变质玉米、油脚等工农业废弃物,通过膨化技术制备新型缓释肥料.实验结果表明:纯尿素在土壤中经过20 h溶解85%,而含尿素81.5%(40.9%)的生物降解型膨化缓释肥料经过相同时间释放1.3%(0.8%),释放速率仅为纯尿素的1/65.38(1/106.25).  相似文献   

14.
新型羊毛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后的羊毛角蛋白粉末作为载体制备了缓释尿素肥料.通过土柱淋溶实验考察了模压压强、模压温度、尿素含量、角蛋白氧化时间和尿素颗粒尺度对羊毛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淋出速率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缓释肥料Luxecote和包硫尿素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淋溶10次后羊毛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的累积淋出分率在22%~62%之间,与Luxecote和包硫尿素分别淋溶10次的累积淋出分率41.28%和18.01%接近.且淋溶实验表明随模压压强的增大,尿素的淋出速率显著降低.随模压温度的升高,尿素淋出速率稍有降低.随缓释肥料中尿素含量的增大,其淋出速率明显升高.角蛋白的氧化时间越长以及尿素颗粒越大,尿素的淋出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磷肥肥效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水分及腐殖酸,尿素配合施用,对提高磷肥肥效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分对壳聚糖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土壤中水分对壳聚糖包膜尿素(CCU)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CU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养分释放率与包膜内水蒸气压差呈线性关系;介质离子浓度对养分释放有很大的影响,在盐类饱和溶液中,最大释放率达不到100%。CCU的养分释放是单个颗粒在不同时间内释放养分的累积行为,单个颗粒不能提供满足要求的持续的养分释放。CCU养分释放速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对CCU养分释放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养分释放不能简单地用饱和水分条件下的模型来预测。CCU在干旱的土壤中表现出优于聚合物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NO2--N、NO3--N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NO2--N、NO3--N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水稻生育期内与施用普通尿素UR相比,包膜肥料LP40、LPSS、SC60氮素渗滤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58.27%,46.38%,33.3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于水稻返青生长期,采用尿素造型深施方式,在3、7和11cm等3个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3、t-7、t-11)条件下,对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磷、以及悬浮物(SS)等主要污染物的动态特征及其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深施后5~7d内,田面水中氮素呈总体下降趋势,于第7d后达较低的浓度水平;硝氮(NO3--N)各处理间浓度差异较小,但整体上要高于铵氮(NH4+-N),就污染源而言,田面水NO3--N负荷不容忽视。田面水氮素浓度与尿素深施处理没有相关性。与对照处理撒施(表示为t-c)相比,深施处理的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可分别降低NO3--N 29%~47%、NH4+-N 64%~89%、总氮(TN)79%~97%。t-3和t-7的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与t-7和t-3相比较,t-11可分别降低TP浓度32%~73%、DP浓度92%~99%以及SS浓度50%~80%。因此,尿素造型深施至11cm左右,具有显著的减排降污潜力,是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型包膜尿素抑制氮素挥发及其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新型包膜尿素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和室外田间小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尿素抑制氮素挥发及其在土壤中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挥发主要以NH3为主,制备的两种新型包膜尿素BG、BF的NH3、NOX的挥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延缓,NH3挥发率比未包膜尿素CK降低了54.8%、51.3%,NOx挥发率比CK降低了47.8%、41.8%;电镜图像分析表明,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内,膜材料表面出现一些细微的孔隙;辣椒收获后在自然环境中继续暴露60d后膜材料表面产生裂缝和孔洞。研究结论为研发廉价、环境友好的包膜肥料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研究了硼酸对灰棕紫泥土脲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对灰棕紫泥土脲酶酶促反应的抑制能力随硼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硼酸的加入,降低了V0和Vmax值,而对Km值没有明显影响,揭示出硼酸对土壤脲酶的作用类型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由于硼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因此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尿素缓释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