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生物柴油,80%石化柴油混合制成复合生物柴油(B20),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复合生物柴油乳化油.初步探讨了乳化剂的用量、水混合量和乳化时间对该乳化油水剂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石油磺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合乳化剂,复合生物柴油(B20)添加复合乳化剂6%,最佳油水比1:4,乳化时间25 min,制得稳定性较好的乳化液,乳化液室内保存45 d不分层.添加复合乳化剂8%时,乳化液室内保存300 d不分层.  相似文献   

2.
乳化剂和分散相含量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旋转黏度计分别测量了当乳化剂和分散相的质量分数变化时,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以及柴油-水二相乳化液的黏度.实验发现,乳化剂和分散相的质量分数均对乳化液黏度有影响: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小于4.8%时,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均大于柴油-水二相乳化液的黏度;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大于4.8%时,若分散相质量分数小于20%,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小于二相乳化液的黏度,若分散相质量分数大于20%,则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大于二相乳化液的黏度,且随着分散相含量的增加,两者的黏度差也增大;就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而言,即使分散相的质量分数相同,若甲醇和水的比例不同,其黏度也有差异;乳化剂含量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要小于分散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内燃机中使用乳化燃料油是当前引起人们重视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前途的研究项目。本文报导了对乳化柴油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方案,这种乳化剂是用亲油性的非离子活性剂和阴离子活性剂及少量亲水性的活性剂复配而成。本文对乳化柴油的稳定因素(如界面膜的物理性质、连续相的粘度、油水体积比、温度、在分散液滴表面的空间障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乳化剂的总加量约为0.3%,水与油的体积比为:水/油=16~22/84~78,大多数液滴的直径约2~10μm,乳化柴油可以稳定一个月左右。使用该乳化柴油进行行车试验和柴油机车试验表明,柴油机的燃烧性能有所改进,节油率能增加7~9%。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甲醇燃料在柴油机上的使用方案和特点.并在直喷式柴油机上对柴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进片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物柴油-乙醇-水微乳化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柴油-乙醇-水微乳化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的对比试验,分别使用燃烧分析仪和排放分析仪,测录燃料的燃烧压力和排放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与生物柴油相比,随着乙醇和水的加入,微乳化燃料的压力曲线、压力升高率曲线以及放热率曲线明显后移;小负荷时,生物柴油-乙醇-水微乳化燃料峰值燃烧压力高,而峰值压力升高率和峰值瞬时燃烧放热率略低;大负荷时,微乳化燃料峰值燃烧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和峰值瞬时燃烧放热率均明显增加;微乳化燃料燃烧开始时放热明显滞后,燃烧结束时放热明显提前,微乳化燃料NOx和烟度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186FA发动机上,进行了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和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性能试验,采集了排气颗粒,分析了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燃烧颗粒的状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呈上升趋势,在低负荷时最为明显,中高负荷时差距较小;柴油机的HC排放升高,但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降低,与调合生物柴油相比,掺烧甲醇可以同时有效减少NOx及碳烟排放,并且在高负荷工况下能够明显降低CO排放;颗粒微观结构表现出链状、枝状及团状等形态;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颗粒的粒径分布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团聚程度逐渐提高,结构排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甲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出发,对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液的乳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柴油/水和柴油/甲醇/水两种不同配方的乳化燃料在柴油机上使用的台架试验结果及其冷冻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与特点,同时还分析了它们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的代用燃料-些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重点对三元乳化燃料在不同型式柴油机(直喷式和涡流室或)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沥青-乳化剂-水-乳化剂-沥青”双层模型结构,模拟含不同离子乳化剂分子的乳化沥青体系,对比研究阴(SDS)/阳(CTAC)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 对比加入不同乳化剂分子后,沥青乳液的相对浓度分布、界面膜厚度、界面形成能以及静电势(ESP)的变化,分析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相较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沥青乳液,SDS乳化剂更能增大沥青与水之间界面层的厚度,减小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从静电势角度分析,相较于CTAC乳化剂,SDS乳化剂分子烷烃链的静电势极大值更大,更易与静电势为负值的原子相结合. 因此,加入SDS乳化剂的乳化沥青,其整体稳定性能要优于加入CTAC乳化剂的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1.
在一台双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对燃烧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参数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与纯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有所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高负荷工况下都有明显降低,NOx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但HC的排放量增加。与乳化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升高,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低负荷时有所增加,大负荷时明显降低;NOx的排放量在中小负荷时明显减少,大负荷时略有增加,HC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乳化燃油的特性及其在内燃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 ,研究开发新型代用燃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内燃机中燃用掺水乳化燃油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节油效果 ,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固体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因此被视为一种降低油耗、改善排放的有效手段 但乳化油的稳定性差、在掺水量较大时难以保证柴油机的正常着火起动又是推广燃油乳化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所作的研究 ,就乳化油的稳定性、节油机理、降低排放机理以及着火延迟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废气中的氧化氮(NO_x)不仅对人体直接有害,而且是引起大气光化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燃油掺水能明显降低废气中的氧化氮。采用油包水(W/O)型的乳化油作燃料,可保护发动机零件不受腐蚀。本文介绍了用燃油掺水法净化柴油机废气中的氧化氮的实验结果。并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燃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柴油、乳化油、微乳化油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型燃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在YZ4102ZLQ型发动机上采用标准0#柴油、Karte生物柴油、微乳化柴油和微乳化生物柴油以及葵花籽油等燃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燃料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柴油机转速和功率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燃料的比油耗及热效率根据工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植物油和生物柴油能有效地降低CO的排放,微乳化柴油能显著降低碳烟的排放,微乳化生物柴油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排放,但HC和CO排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鸡汤乳化液中多肽序列组成与乳化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炖煮鸡骨架3h获得鸡白汤,离心得到稳定的乳化液层,经过除脂、微滤处理,得到乳化多肽溶液。分析发现多肽的平均长度为13个氨基酸残基,临界胶束浓度值为4mg/mL。乳化多肽溶液经3kDa超滤离心管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序列分析,获得1646条多肽序列。统计发现乳化多肽平均疏水度为4791.70kJ/mol,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组成比例接近,疏水性氨基酸或亲水性氨基酸占比很高的多肽数量较少,强亲水性氨基酸和强疏水性氨基酸在多肽序列中的占比不高,多肽两端亲水性氨基酸较多。该研究旨在为新型多功能多肽表面活性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环保、市场要求,开发研制了新型水性涂料苯丙乳液分析了苯丙乳液的组成以及该组成与其性质之间的关联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单体,引用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必要成分,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在乳化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制得苯丙乳液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生产该乳液的配方,探讨了乳液聚合的种类,确定以种子聚合作为生产该乳液的最佳乳化方式,明确了该乳液的生产工艺,提供了该乳液的生产设备,并且配备了详细的设备安装图研究了该乳液配方中乳化剂、引发剂和缓冲剂等在其生产中的作用及对最终产品用途的影响,以及种类与用量的确定最终采用的乳化剂是OP-10、OS-1的混合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小苏打为缓冲剂来确保体系的稳定性及产品的质量,因而引出了氨水的使用目的、使用用量及使用效果另外,探讨了单体滴加方式、滴加时间,提供了产品的检测手段及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7.
阳离子道路乳化沥青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胺化木质素为乳化剂的道路乳化沥青的筑路工艺,装备的条件下,加入复合添加剂进行改性,保留了原乳化沥青的优点,缩短了初凝时间,提高了粘聚力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从造纸废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与亚硫酸钠反应,合成磺化木素(EL-2-1)。以虹外、元素分析方法给予鉴定。二亚乙基三胺与油酸经缩合、环化反应,生成氨基乙基氢化咪唑啉。用EL-2-1、咪唑啉作乳化剂对胜利100~*乙道路沥青进行乳化效果的考察。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乳化剂均能较好地乳化胜利100~*乙道路沥青。沥青乳液的拌和稳定度试验结果表明,EL-2-1为慢裂型乳化剂;咪唑啉为快裂型乳化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述了乳化液组成物和乳化工艺对乳化、乳化液的主要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两种性能较好的碱乳合脂。此外,作者还就用碱乳化合脂的机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