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纵横捭阖的"说辞",反映出我国战国时期说苑盛况与策士风采.他们善于运用"理、势、利、激、讽"等说服术,在口才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演说语言技巧与情感的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说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中所拟的观点不奢求以创建性、新颖性长,而是着力于对先秦策士在辩论中特点的整体把握,从思维支撑、内容建构、目标指向三方面阐发,以期达到对《战国策》中关于策士的相关篇章重新解读、重新审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无论谁入主白宫,两党的谋臣策士将极大地影响今后四年美国经济的走向。在歧见最大的平衡预算问题上,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治疴良方”。美国1988年大选预选阶段己经结束,两党问鼎白宫的对手均已决出,加之近来国内经济见好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明星晚报》不久前报道说,美国政府内“负责处理危机的人们”,现在正在“重新研究”和“修订”逐步升级”战略。那批谋臣策士认为,“这个战略在古巴导弹危机时非常灵验,但当运用到越南后,却一直令人失望”。因此,必须赶紧加以修补。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二任期的班子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这些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媒体对这些新贵做了充分报道。但有一个“新助手”却被忽视,可以说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也难怪,这位“新助手”既不是满腹经纶的谋臣策士,也非折冲樽俎的外交干才,而是一副小小的助听器!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相似文献   

6.
吕秋薇 《科技信息》2009,(9):178-179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要评价克林顿执政第一年的外交政绩,不妨先看看他的外交班子。先从克林顿本人说起,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总统,他入主白宫时国际知识不足,外交经验有限;再看他的最高决策圈里,既没有像前国务卿贝克、舒尔茨那样圆熟干练的政治家,又没有像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布热津斯基那样的谋臣策士。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缺乏强人的外交班子,在过去一年里却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外交战略调整。当初克林顿刚搭好外交班子时,美国一些报刊就评论说:克林顿用能人而不是用强人,目的是要把外交决策权牢牢掌  相似文献   

8.
<正>策士指封建时代投靠君主或公卿为其划策的人,也泛指有谋略的人。战国时代的策士大多是才智过人的饱学之士,熟谙纵横之术,凭借智慧、口才,四处奔走游说。"说"既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用以立身扬名的手段。这些策士说话有哪些技巧呢?1.自信。策士游说时充满自信,才可能说服服对对方方,获得赏识。张仪在游说秦王时,尤其显示出他很自信。他说:"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以成  相似文献   

9.
<正> 秘书工作的很多环节——起草文件、计划、总结,向上级汇报,为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等等——都需要资料,平日不注意收集整理,必然会“用时方恨少”。我国古代杰出的秘书人才,早已懂得资料的重要性。汉代开国之君刘邦的重要谋臣和得力助手肖何,在群雄逐鹿的政治斗争中,特别善于收集和运用资料。据《史记·肖相国世家》记载,当刘邦率领起义军进入咸阳的时候,大小将领都忙于夺取府库财物。肖何却首先收取了秦王朝的文献档案资料,使刘邦因此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课堂辩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辩论的合理运用符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善于、敢于、乐于适时组织开展课堂辩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辩论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做好辩论前的准备工作、辩论中的引导工作、辩论后的点评工作,确保课堂辩论取得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课堂辩论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立法辩论制度是指在立法全过程,尤其是提案和审议阶段由立法决策者组织,相关代表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围绕特定法案展开辩论的制度。在我国建立立法辩论制度既有理论基础也有现实意义。民主、公开、自由应是我国立法辩论制度的主要原则,而立法辩论制度的运行规则可以按辩论阶段的不同参照我国司法辩论制度加以设计。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孟荀对辩论的态度、内容、方法等问题,指出孟子的"不得已之辩"和荀子的"君子必辩",对孔子"君子无所争"的主张有所超越。孟荀辩论观是儒家在表达形式上的对外响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化发展。孟荀辩论观的差异在于,孟子虽然使用辩论方法,却没有把辩论作为探讨对象。荀子则不但使用辩论方法,还探讨辩论自身的相关问题。通过孟荀辩论观的比较,指出儒家思想若要继续发展,应通过辩论厘清内部理论纠葛,因应外在哲学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的课堂辩论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适合这一学科的合适的辩题,并设计好辩论的规模。在辩论准备阶段和辩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辩论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该作出恰当的点评,并要求学生写出辩论总结。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观点的辩论来源于人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和阶级情感,辩论有其哲学依据。哲学理论有浓烈的辩论色彩,辩论的方法很早就在哲学教学和哲学思维中被运用。运用辩论的方法进行哲学课教学,能起到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加自身胆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焦点话题进行正反双方辩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激烈辩论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创新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辩论式教学法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该文就辩论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辩论课前的动员和准备、课堂辩论时的流程设计、点评和总结等进行论述.实践表明,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辩论的过程是一个攻防结合、斗智斗勇的过程。技巧与方法对于辩论的胜利关系极大。本文介绍了在辩论中较为常用的十种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18.
辩论的过程是一个攻防结合、斗智斗勇的过程。技巧与方法对于辩论的胜利关系极大。本文介绍了在辩论中较为常用的十种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辩论的灵魂是逻辑 ,对辩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构造一个无矛盾的逻辑框架是辩论双方的出发点。在辩论中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最常用的两组思维方法。对经常困扰辩论双方的“逻辑消失”现象 ,可用三种方法来处理。因此 ,运用好逻辑 ,在辩论中就会战无不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