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
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对ω[5-(1-苯基-5-甲基-1,2,3-三唑-4-基)-4-芳基-1,2,4-三唑-3-硫基]-ω-(1H-1,2,4-三唑-1-基)苯乙酮进行了氧化,结果发现KMnO4作为氧化剂时,氧化产物十分复杂,难于分离,而H2O2-AcOH及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又不能将其氧化,最后采用NaIO4作为氧化剂时没有得到相应的砜或亚砜而意外得到3-羟基-4-芳基-5-(1-苯基-5-甲基-1,2,3-三唑-4-基)-1,2,4-三唑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波谱确证,并对其生成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合成一系列新的5-(1-苯基-5-甲基-1,2,3-唑-4-基)-4-芳基-1,2,4-三唑-3-硫基乙酸,所有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和波谱数据予以鉴定,对代表性化合物作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胍和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化,水解,甲氧基化,合成了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其收率达到70%,其结构经IR测试确定。目标化合物2-氨基-4-氯-6-甲氧基嘧啶可以用来制备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硝酸嘧啶氮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标题化合物C20H22FNO4由4 氟苯亚甲基氰乙酸乙酯和5,5 二甲基 1,3 环己二酮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 BA)存在下在水中加热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其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Mr=359 39,a=0.8266(1)nm,b=0.9773(1)nm,c=1.2375(2)nm,α=81 40(1)°,β=73 41(1)°,γ=82 15(1)°,V=0.9426(2)nm3,Z=2,Dc=1.266g·mm-3,μ=0 094mm-1,F(000)=380,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 0403,Rw=0 1057,在分子结构中平面1(苯环)与平面2(C(8)、C(13)、C(14)、C(15))之间的二面角为89 56°,平面2与平面3(C(8)、C(9)、C(10)、C(12)、C(13))之间的二面角为13 37°,平面1与平面3之间的二面角为102 70°.吡喃环为船式构象,而与吡喃环稠合的六元环为信封式构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辐射方代表加热方法,由3-氯-4-氯苯胺与乙氧甲叉丙二酸二乙酯(EMME)经缩合、环合成一步合成生成6-氟-7-氢-4-氧代喹啉-3-羟酸乙酯。  相似文献   

7.
以4-氯甲苯为原料,经过氧化,硝化,缩合,还原反应,制成有机颜料中间体N-(3’-氨基-4‘-氯代)苯甲酰基-2-甲基-3-氯代苯胺,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了讨论,产品总收率为57.4%。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β-1,2-trans-氨基糖苷合成过程中使用邻基参与性的氨基保护基,描述了不同氨基保护基保护的糖基给体在糖苷化反应中实现立体选择性控制的机理以及它们所保护的糖基给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新的合成1.1-二氯-2-甲氧基-2-(5-羧甲氧呋喃-2)乙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标题化合物C24H22O4N2Cl2(2)是由2 氰基 3 (2 氯苯基)丙烯酸乙酯(1)在TiCl4 Sm催化下在四氢呋喃作溶剂中经双分子还原偶联环化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 6429(3)nm,b=0 9948(2)nm,c=1 4893(4)nm,β=105 43(2)°,Mr=473 34,V=2 3463(9)nm3,Dc=1 340g/cm3,Z=4,μ(MoKα)=0 309mm-1,F(000)=984.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使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 0566,Rw=0 1237.  相似文献   

11.
改进了Falk提出的马氏体相变的一维金兹堡-朗道理论,在体系自由能中加入了马氏体周围母相的应变能,由此推出了一个4阶金兹堡方程,其中有约化温度t与约化母相弹性模量P两个重要参数。方程的两类解分别代表表面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的形核。两种马氏体的形成与参数t和P密切相关:当固定P而降低t时,表面马氏体将先于孪晶马氏体出现;当固定t而增加P时,孪晶马氏体形成的超始温度下降。按此修正G-L理论所得到的解比Falk的解更符合实际马氏体相变的形核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Ni-Ti合金马氏体相变的位错模型,认为该相变是以母相阵点到马氏体阵点的矢量b1或b2为Burgers矢量的相变位错在母相(110)p面上交替地运动,形成一对对(001)M孪晶,马氏体以形成孪晶对的形式生长,这样的马氏体具有最小的弹性应变能。利用此模型提出了马氏体的热弹性行为和形状记忆效应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力学理论,结合实验测量数据,计算了相变温度分别在室温以下、室温附近、室温以上3种情况下铁磁形状记忆合金NiMnGa单晶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相关能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相变循环曲线分支的斜率取决于弹性应变能,而相变热滞后起源于相界面摩擦.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Cu-Al-Ni-Mn-Ti多晶形状记忆合金的异常相变内耗。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合金的高温相变内耗峰在测量频率较低、马氏体片较多及升温速度较大的情况下,分解为一个"正峰"和一个"倒峰",这种现象是由于2种正、负耗散弹性模量的马氏体变体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形状记忆合金能够稳定存在的条件,是需要从环境吸收热量引起熵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扩展体积法预测中低碳中厚板淬火过程马氏体转变量,进而基于修正热弹性变温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引入阻滞函数描述相界面阻力的热滞,建立马氏体转变动力函数并描述其与“理想”自由能函数和阻滞函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阻滞焓来表征阻滞界面所具有的焓,通过计算可逆弹性能和不可逆功,利用吉布斯函数变化计算相变潜热,建立相变潜热模型.用该模型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这种理论处理方法可用来模拟中低碳中厚板淬火过程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明了超弹性固体混合物的本构等效均匀体也是超弹性固体,其等效比自由能等于各部分物体自由能的体积均值,用第一类 P-K 应力描写的等效比Gibbs 函数也等于各部分物体比 Gibbs 函数的体积均值.但用其他伪应力描写的等效比 Gibbs 函数具有较复杂的计算式,不等于其体积均值.  相似文献   

18.
冲击载荷作用下砂岩的动力学特性及损伤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单次冲击和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利用大直径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砂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从岩石的细观裂纹扩展和能量吸收的角度,分析岩石的破坏过程。基于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理论,计算试件的损伤度,并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岩石损伤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单位体积吸收能均表现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分别与应变率呈指数函数关系和线性关系。在重复冲击试验中,随着重复冲击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的弹性模量降低,屈服应变增加,屈服应力呈降低趋势。此外,损伤度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在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强度处,损伤度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即在微裂纹进入不稳定扩展阶段,岩石损伤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9.
奥氏体弹性能释放波促发马氏体相变形核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采用钢的奥氏体预应变淬火方法控制钢中马氏体相变前的弹性应变能储备,研究了弹性应变能对马氏体相变形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储存于奥氏体中的弹性应变能,对初始马氏体的形成有阻碍作用,但是初始马氏体的形成可诱发弹性能的释放,对后继马氏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不仅使形核率增加,而且促进均匀形核。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弹性能释放引起性波在晶体中传播所致,并进而提出了弹性波促发马氏体相变形核的物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岩土材料内摩擦性质是岩土的基本力学性质之一,无论岩土处于何种受力状态,都应考虑岩土体的内摩擦力。然而,至今只有岩土极限分析与塑性力学中考虑岩土体的内摩擦力,而在弹性理论与能量理论等诸方面均未体现。认为岩土体无论是处于塑性状态还是弹性状态,都存在着内摩擦力,为此建立岩土材料弹性力学的摩擦体力学单元。基于土体试验提出黏聚力先发挥,摩擦力随变形逐渐发挥,并假设摩擦因数与应变成正比,由此确定摩擦力的计算,最后仿效线弹性力学计算方法,但此时摩擦体的剪切模量G已非常数,从而形成摩擦体的非线性弹性力学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按该方法计算出的弹性地基上的位移和剪应力小于传统方法计算出的位移和应力值,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表明采用摩擦体力学单元对岩土材料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