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是实践决定论。实践决定论实现了对高杨抽象主体能动性的客观精神决定论和不懂得人在历史发展中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的扬弃,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历史上达到了内在有机统一。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对立起来或试图用所谓历史选择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决定论,是主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主体选择就是承认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辩证决定论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历史决定论是主体选择下的决定论,主体选择是以历史决定为基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试图以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和历史过程的非线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以波普尔为代表的非决定论思潮的泛起是历史背景、认识根源和社会原因的。这股非决定论思潮尽管否定决定论,但是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确立辩证决定论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决定论"曾被非马克思主义者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该论题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关涉到如何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后继者曾试图从不同层面表明确切立场,然而真正能从理论上给予全面批判的却始于卢卡奇,他借助"总体性"这一范畴重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本体论、主体性、价值论三重维度给"经济决定论"以全面回击,最终迫使其黯然退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2年第6期刊载了李明华同志《历史决定论的三种形式》一文(以下简称“文章”)。文章认为: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进化的状况,历史决定沦应该包括如下三种形式:以因果必然性作为基础的因果决定论,以统计规律作为基础的统计决定论和以系统演化规律作为基础的系统决定论。而且系统决定论具有因果决定论和统计决定论的特性,又超越了二者的局限,是高级形式的决定论。 笔者对文章阐发的观点持有不同认识,特提出商榷: 其一,统计归纳只具有或然性,因此,“统计决定论”实质乃是非决定论; 其二,文章将对“相互作用”研究的功绩主要归于系统论,而脱开了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单纯强调相互作用的致命弱点的克服,这样,“系统决定论”仍然只是一种归纳统计性的或然论,不是决定论; 其三,文章沦及的“因果决定论”,并非唯物史观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原因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因果必然规律,而是片面的、机械论意义上的单一线性因果关系。 下面,分别做一些论述。 一、“统计决定论”只是一种或然论,而不是必然论,决定论。 文章述及,“决定论强调的是必然性和确定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大量历史事件都是以偶然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的思想和理论是人类知识界、思想界对现实世界中人和周围环境关系问题深刻思索的产物,受各个时期历史条件所限制,在高校地理教学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确立和发展现代的人地关系理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创造人地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人类社会是包含人的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与自然界一样具有规律性;第二,人类社会规律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表现为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同性,特殊性规律表现为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异性;第三,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包括蕴涵偶然性的必然性、"非线性因果性"、规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以及不可穷尽绝对真理的"不透明性";第四,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统一的历史,坚持以人为本,而反对康德的人是目的、以"群"为本、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人本主义、极权主义,最终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五,主客观世界之间交流信息、交换物质,需要"世界3"存在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学与环境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是把自然环境作为人文现象的基本原因和驱动力。决定论的地缘政治学从地理中寻求政治的权力来源和决策依据。与决定论思想针锋相对,人-境关系的可能论(或然论)思想认为人-境关系取决于机遇和人的选择。所以,在人与环境关系的链条上还有文化、技术和组织形式的中介过滤过程。这就需要把环境要素对决策的关系与环境要素对决策实施结果的关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卡尔·波普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的历史非决定论的基本主张,分析了他这一主张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根据。笔者对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进行透视,着重强调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联系:历史唯物主义命运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命运”一词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人类最为棘手复杂的问题之一。《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其中渗透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诸多思考。从自然命定论、天命论、因果论,历史决定论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复杂多样的命运观。通观《史记》全书,司马迁对命运的思考是复杂多样的,由多种命运观念综合形成。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规定其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的功能,而其教学的目的使唯物史观培养成为其题中之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了唯心史观的谬误,奠定了唯物史观审视历史的原则。这篇经典文献主要从人、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方式三个方面揭示了唯物史观审视历史的出发点,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中唐时期名的学家,然而其在史学理论方面亦频有见地。他关于天人关系、人性、圣人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历史编纂理论方面,他关于历史编纂之目的、史料、书史方法有实录编纂体例等方面的见解亦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布哈林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意识形态性劳动理论,深化了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这一理论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以平衡论思想贯穿始终;二是从劳动观点出发分析意识形态。当前,布哈林的意识形态性劳动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方法论启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态度,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方面,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现实意义方面,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物旅游,是文物与旅游的最佳结合。从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文物与旅游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文物为旅游提供发展条件,它的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旅游业最好和最持久的重要资源;反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之俱来的经济效益,又为文物事业提供物质支持,利于文物古迹的抢救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赋范线性空间中Chebyshev中心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空间的完备性与有中心的赋范线性空间的关系,用构造性的方法证得了有中心的赋范线性空间必完备,完备的赋范线性空间未必有中心,指出不完备CLUR赋范线性空间X总有一有界闭凸子集B,它既无远达点又对X/B无最佳逼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