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微机逐渐普及,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WAV声频播放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作者着重讨论了在MPC和普通PC机上WINDOWS环境下,通过VsiualBasic作为开发工具,进行WAV声频播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非平稳随机信号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时变参数与其对应的离散WVD以及ARMA模型时变参数与连续WVD之间的关系,使WVD可以用ARMA模型的时变参数表示,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  相似文献   

3.
提出用 V R M L 技术实现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 论述了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的基本特性、实现方法及其通用性这种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较2 D 人—人交互界面,能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协作信息,尤其是协作者身体活动的状态信息,使群体人员能更直观、更自然地交互;它实现了虚拟现实的效果,又可以不需要虚拟现实设备的支持,且与平台无关;它包含了2 D 界面和3 D 界面,两者可相互通信,协调工作,适用于需要集成2 D 和3 D 界面的 C S C W 系统,具有较广的通用性利用 V R M L 技术来构造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PC机自从诞生以来 ,硬件经历了无数变化 ,CPU从最初的INTEL80 86到现在PIV也只不过十几年。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最初的 1 0版本到推出WIN2 0 0 0 ,一直是桌面系统上装机量最大的OS。作为软件开发人员 ,使用着包括VisualBasic ,VisualC ++,Delphi包括最新的BorlandC ++builder等等在众多开发环境为WIN DOWS开发应用。如果你开发过 1 6位的WINDOWS程序 ,你可能知道为了读取一个文件 ,我们不得不使用一小段汇编来调用DOS例程 ,或者使用当时WINDO…  相似文献   

5.
WINDOWS95操作系统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与DOS操作系统相比较,它在基本结构上增加了大量的功能,特别是在文件管理方面.本文介绍了WINDOWS95的新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VFAT)和WINDOWS95中长文件名的使用及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WINDOWS 95操作系统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与DOS操作系统相比较,它在基本结构上增加了大量的功能,特别是在文件管理方面。本文介绍了WINDOWS 95的新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VFAT)和WINDOWS 95中长文件名和作用及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WO2-4、MoO2-4、H2W12O6-40和Mo8O4-26在D290树脂相内的交换性和扩散常数B、内扩散系数D、阻滞时间τd、半衰期t12及活化能ΔE,提出了一种新的W(VI)、Mo(VI)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8.
氨基偶氮苯磺酸类中间体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4-氨基-3-基偶氮苯-4’-磺酸及4-氨基-3-甲氧基偶氮苯-4’-DAMWSGCT,RPYFB AY EPV WDT O WJM WGK XEGW#? GN TGJ RNOOFHL FJTFTGJ RNOOWJ  相似文献   

9.
DudenhausenJ.W.(AbteilungGeburtsmedizin,VirchowKlinikum,13353,Berlin)MitzunehmenderVerbreitungderHIV-Infektionmuβauchmiteiner...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VFP5.0中通过调用API函数来实现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设置,以防止用户在WINDOWS系统中的各种破坏性操作,为计算机用户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微多普勒进动信号更好的时频分析结果,采用一种基于Gabor-PWVD的联合时频分析算法对进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对进动信号进行Gabor变换和PWVD变换,得到两个数组,然后将二者点乘,当二者都存在信号项时,就可以得到点乘结果,而PWVD交叉项对应的Gabor变换区域却没有值,点乘结果为零。仿真结果表明:Gabor-PWVD联合时频分析方法在保证不含交叉项的同时,得到了聚集性较好的时频分布图。通过Hough变换对Gabor变换和Gabor-PWVD变换的时频图进行周期特征参数提取,提取值与理论值相比,误差由2%降低为1.8%,验证了Gabor-PWVD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波段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分辨率受到发射信号带宽的限制,在对远距离目标、微小目标成像或提取目标精细微动特征时已不能提供足够高的距离分辨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体制雷达--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将逆合成孔径技术应用于激光波段,利用激光信号的极大带宽和极短波长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超高分辨实时成像.分析了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的高分辨原理,并结合激光信号和运动目标的特点,给出了雷达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仿真实验证明:与利用微波信号成像的逆合成孔径雷达相比,逆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对运动目标更快速、更高分辨的成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集中式MIMO雷达对多个运动目标进行跟踪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后验克拉美罗下界的功率分配方法。首先给出了多个运动目标定位误差的后验克拉美罗下界,并将其作为代价函数进行优化,从而将雷达功率分配转化为求解凸优化问题;然后,运用SDP算法对该凸优化问题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SDP问题并求解,从而实现对雷达功率的优化分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功率平均分配和一种基于最大信噪比的贪婪算法相比,该功率优化分配方法能明显提高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OFD-LFM信号体制MIMO雷达运动目标的高分辨距离像(HRRP)合成问题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首先给出了OFD-LFM信号体制MIMO高分辨雷达成像的几何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详细的原理论述,提出了基于相位补偿的OFD-LFM信号体制MIMO雷达运动目标的HRRP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了OFD-LFM信号中各子载波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可有效地合成出运动目标的HRRP。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HRRP不发生卷绕的条件。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FMCW SAR快速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乐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534-4540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特有的工作模式使得其回波信号相对脉冲SAR具有不同的形式。推导了FMCW SAR系统下运动目标的回波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快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和Hough变换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变换相结合的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补偿FMCW系统引入的附加距离走动后,运动目标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多点运动目标仿真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对目标检测与成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分时双频方法用以提高其目标探测性能.分析了分时双频雷达波形,针对分时双频探测引起的目标相干积累时间减少以及多普勒谱点不对齐等问题,利用非均匀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为一不适定问题,并利用Cauchy-Gaussian模型正则化方法进行外推处理,从而获得目标多普勒谱图.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海面移动目标的检测盲区,提高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多基地雷达系统中基于距离差测量的目标跟踪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用多站雷达系统跟踪近程目标的方法。将速度矢量引入到目标运动模型,从而能更好地描述机动目标。系统量测方程建立在距离差测量的基础上,使跟踪过程与发射机位置无关,因而十分适用于发射机机动的系统布局。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具有跟踪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的特点,适用于多瞳雷达系统跟踪近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检测地面切向运动目标,提出基于多视图像序列跟踪的检测方法。在SAR多视图像序列上,具有切向速度的地面运动目标在子视图像间的位移轨迹可近似为一条斜线。该算法利用具有方向性约束的动态规划实现动目标在SAR多视图像序列上的轨迹跟踪,进而沿散焦轨迹作非相干积累可显著改善微弱目标检测性能。基于跟踪信息可实现动目标切向速度估计和解Doppler模糊。基于实测机载SAR数据的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实时场景下复杂背景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子空间图像差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CA子空间的目标运动变化检测方法,该算法能够检测出两帧图像之间目标运动变化而不是背景变化部分,克服了目前大多数基于简单差分模型的变化检测算法对图像配准精度要求很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实时场景中目标的运动变化区域,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雷达测量系统对运动目标进行精确识别和跟踪中的数据压缩技术,首先求出了不依赖信源统计特性的预测系数αi,并给出了一个判决定理。然后,以预测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对相关性较强的数据进行实时无失真压缩的新算法,并从编码速度,时延,误码扩散,自同步和压缩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