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沼肥和化肥两种肥源种植白菜,讨论其对白菜品质和土壤的影响.实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组、复合肥组和沼液组.实验结果表明,沼液能促进白菜的生长.采收后,对各组白菜品质及土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相比于施用化肥使白菜总糖含量增加了131.12%,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糖含量增加了50.84%(P0.05),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9.09%(P0.05);2沼液种植,白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化肥种植降低4.03%;3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化肥后土壤全氮增加3.89%,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9.31%,施用化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1.46%,高于施用沼液后土壤铵态氮降低的1.21%,施用化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18.45%,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21.91%.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施用沼液的土壤各养分含量都略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蓝藻暴发期打捞的富藻水沤制腐熟的陈藻水为原料,设置低量陈藻水、中量陈藻水、高量陈藻水、化肥及空白对照5个试验,用盆栽模拟法研究腐熟陈藻水施用于青菜对其产量和空白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低量陈藻水和化肥的青菜产量分别增加27%和26%,而施用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空白对照试验降低26%,施用陈藻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变化不大,土壤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施用的腐熟藻水量增加而增加.因此适量腐熟陈藻水会增加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对氮素化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不同肥力土壤上麦茬水稻施用氮素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低肥土壤增产效果最佳.氮肥区产量是无肥区产量的函数,其回归方程为(?)=1/(0.003921+0.000004108x),根据无肥区产量可以预测氮肥区麦茬水稻最高可得产量,预测值的机率达到99.2%.15个试验平均,无肥区产量占氮肥区(每亩氮素8公斤)产量的70.1%,它表明在获取氮肥区产量中土壤基本肥力产生的作用占70.1%,施用氮素化肥产生的作用占29.9%,由此可见,培肥地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引入时空序列分析、空间自相关及Getis-Ord G~*_i冷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近30年来各地区化肥施用总量时空差异及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江西省化肥施用量在1980-1995年间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后化肥施用量缓慢增长,全省整体化肥施用量在区域上呈现高度集聚;2)赣州市和抚州市部分地区为近年来化肥施用增加的热点地区,上饶市等江西东北部农业欠发达地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缓慢;3)化肥施用强度大于225 kg/hm~2县域数量持续增加,高强度区县由早期的赣北地区向赣南地区扩张,鄱阳湖区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化肥施用状态;4)从增长格局来看,赣州中部和南部县域化肥施用量增长速度较快,而赣州北部县域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蓖麻饼粕含较高的有机质和氮磷钾,还含有充足的微量元素.把蓖麻饼粕作为有机肥料施用,运用直播的方式栽培了茄子和红干椒.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蓖麻饼粕的茄子和红干椒处理区产量与施用化肥处理区无明显差距,并且蓖麻饼粕处理区的有机质残留量明显增加,土壤酸碱度和容重接近了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考察了8种风砂土营养调理剂对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化肥相比,同时施用无机化肥与泥炭或腐泥或其混合物或腐植酸液体肥,白菜的生长高度、最大叶宽、鲜重和干重都得到了提高;单施无机化肥或共同施用无机化肥和腐植酸液体肥对当年白菜生长效果显著,第二年白菜生长明显下降;用泥炭、腐泥或其混合物改良风砂土后,再施用无机化肥,不仅当年作物生长好于单施无机化肥的,而且具有后效性.由此可见,有机物料泥炭、腐泥与无机化肥等制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营养调理剂,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供营养,兼有长效与短效双重功能,是风砂土改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三种不同评价标准对上海某郊区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重金属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区总体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较小,但存在一定的污染和重金属累积现象;变异系数较大的是Ni和Hg,分别达到57.68%和53.4%,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呈Cu-Zn、Hg-Cd、Ni-Cr复合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及交通污染可能是造成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3—2020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化肥施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3—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量和施用强度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后开始波动下降,阶段性特征明显;28年来河南省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由1∶0.44∶0.15逐步调整为2020年的1∶0.67∶0.55,氮肥比例递减,磷肥和钾肥比例稳步增长;2020年河南省化肥施用强度为862.36 kg/hm2,属于高度过量水平,河南省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相对较大,豫北化肥施用强度最高,豫南最低;2020年河南省总肥的环境风险指数值为0.77,属于重度风险等级,豫北的风险指数最高,豫南风险指数最小.2015年后河南省化肥施用开始下降,化肥增长趋势得到扭转,但河南省化肥风险指数仍属重度风险等级,未来仍需采取措施以实现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0.
深入认识贵州省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施用量时间变化情况,有利于正确认识贵州农田化肥施用合理性和调控方向.基于ArcGIS对贵州省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析及近20年各类化肥施用总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贵州省总肥施用强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度施用强度主要在我省东南部地区,高度施用强度集中分布在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高产创建玉米示范区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存在土壤养分偏低、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化肥配比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当以及秸秆还田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建议今后在加大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大有机肥的施用量,调整化肥施用比例及方法,适量增施微量锌肥,推进示范区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蔬菜废弃物沼液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推进化肥减量,按照等氮量原则进行盆栽施肥实验.采用沼液部分替代化肥以及单独施用不同体积的沼液,对白菜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当沼液部分替代化肥时,75%沼液+25%化肥结果最优,白菜产量与仅浇水和仅施化肥的处理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2.54%和44.86%;当单施沼液时,沼液用量为1.5倍氮的结果最好,白菜产量与单独使用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33.21%;(2)沼液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具有潜力,可有效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寒地稻田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以使不同磷素水平的处理增产2.5%~23.9%,改善土壤氮、磷化肥用量配比,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土壤磷素活化.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城市污泥和堆肥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化肥和空白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在盆栽条件下分别施用堆肥污泥,污泥和化肥对土壤的农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污泥一种很好的缓冲释放肥料,对土壤有着较好的改良作用。堆肥和污泥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改善了土质。堆肥还显著提高了全磷的含量,但土壤中的全钾及速效态以及有效磷含量以化肥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施肥方式对蕹菜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在上海郊区一蔬菜园艺场设置了6个施肥处理: 不施肥对照; 施用复合化肥量分别为900, 1 800和2 700 kg/ha; 施用菜籽饼肥量分别为2 250, 4 500 kg/ha, 并定期监测蕹菜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结果表明: 复合化肥的施肥量越多, 蕹菜硝态氮的累积量就越高, 且肥料施用量与蔬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在蕹菜的整个生长周期内, 植株的硝态氮含量先上升, 至21 d左右达到最大值, 然后迅速减少, 至54 d 后趋于平稳, 且在可食用范围内; 不同施肥处理的蕹菜在生长后期, 其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施肥前的背景土壤, 说明蕹菜生长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 施菜籽饼肥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施复合化肥, 说明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桃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9):1432-1438
以尉氏桃园为研究对象,对桃园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通过对表层土壤中4种重金属(Cr、Pb、Zn、As)主成分分析,探讨桃园的土壤重金属形成原因,以无公害果园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元素Cr的含量超出标准限值,且部分样点达到中度污染,此土壤环境质量不符合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给予严格的控制和治理.另外个别样点中类金属元素As的单项污染指数超出了0.7,达到了警戒限状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富集原因存在差异,其中重金属As和Cr主要源于化肥、农药、有机肥的过量施用以及灌溉用水受污染;Zn和Pb主要源于粉尘及汽车轮胎磨损所产生有害气体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连续27年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调整和改善土壤PH;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无机肥混和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强度,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氮转化的生化调控对蔬菜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室栽培条件下新型脲酶抑制LNS、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尿素配合施用对蔬菜产量、品质及菜田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芹菜产量和Vc含量影响不大,但却显著降低了芹菜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下茬生菜产量.一季氮肥的施用就使温室土壤表现出了明显的酸化和盐分表积趋势,但两种抑制剂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以使土壤酸化程度明显减缓.芹菜定植后1个月时,U UI NI处理的土壤pH与U和U UI相比,分别提高了0.7和0.52个pH单位,差异极显著(P < 0.01);第二茬生菜收获后,土壤电导率值与二者相比,分别降低了17.67%和17.00%.因此,脲酶和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调控氮素转化可能是缓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