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优化的龙牙楤木多糖水提取工艺,初步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龙牙楤木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考马斯亮蓝法检测龙牙楤木多糖各类成分组成;通过分析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龙牙楤木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构建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龙牙楤木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 按料液比m(g):V(mL)=1:10在91℃下水提3次,3.2 h/次,多糖得率预测值为4.38%,实际多糖得率为4.29%;响应面优化后所得多糖成分中多糖为21.39%,蛋白为7.9%,糖醛酸为1.08%;龙牙楤木多糖能够有效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龙牙楤木多糖作用于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后,可显著提高细胞内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 该提取方法稳定可靠,制备的龙牙楤木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为防治阿尔兹海默病(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定向培育大径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经营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进程的比较分析可知,在相同年龄下,杉木林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且密度小的林分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的时间推迟2~4 a,林木生长的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呈现出较强的生长后劲.密度管理是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在10 a前后,并且适时调整林分密度,以适当增加立木中大径木所占比例,促进大径木成材.保留密度以1 2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大径材种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对钟萼木与杉木混交造林中钟萼木高与地径3年生长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树种不同生长类型个体高与地径生长表现不同的生长适应性,树高不同生长类型权重呈近正态分布于65~450 cm区间,地径不同生长类型权重呈近正态分布于1.5~8.6 cm区间.高生长类型的84%以上个体是处于平均值与相邻两生长类型,地径生长类型的85%以上个体是处于平均值与相邻两生长类型.高与地径生长类型均出现小概率的优势个体,优势个体属于杂种优势基因型个体,依据该树种幼树高与地径生长分化分析,优势个体属于平均值加3个标准差以外的突变个体,可作为良种选择资源.以该树种高和地径生长作为选择性状,应用"t"检验选择法共筛选2株优良个体,分别命名为永钟1号和永钟2号.永钟1号和永钟2号的高与地径生长比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68%,245%;269%,259%,具有很好的速生效果.永钟1号是目前幼树生长最快的优良个体,它将改写该树种的生长前期记录.  相似文献   

4.
在苗圃中开展紫椴苗木不同保留密度试验,分析苗高、地径、生物量差异,筛选适宜紫椴苗木生长的密度条件,为紫椴合理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紫椴幼苗最适密度为90株/m2,此时苗高为27.99 cm,地径为73.19 mm,生物量为6.25 g;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确定紫椴最适保留密度为90~110株/m2.  相似文献   

5.
龙芽楤木中皂甙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显色比色分析了龙芽楤木根和叶中三萜皂甙的含量.龙牙楤木根和叶中皂甙含量分别为6.2%和8.6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缓释肥施肥量对槲栎(Quercus aliena)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规律。【方法】以槲栎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使用缓释肥(15% N+9% P2O5+12%K2O+2%MgO+微量养分元素(TE))设置5个施肥处理0.24、0.95、1.91、3.81和5.71 g/L,测定生长季末槲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浓度。【结果】0.95、1.91和3.81 g/L施肥水平下,苗高、整株生物量、整株氮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0.24 g/L的施肥水平; 当施肥量增至5.71 g/L时,整株苗木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施肥量0.95~3.81 g/L(施氮量100~400 mg/株)时下降,苗高和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结论】槲栎容器苗合理的施肥区间为0.95~3.81 g/L,槲栎1年生容器苗组织矿质元素合理的浓度范围为:根系中N 1.63% ~1.93%、P 0.48%~0.52%、K 0.65%~0.79%; 茎中N 1.11%~1.43%、P 0.24%~0.25%、K 0.28%~0.44%。从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推荐槲栎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0.95 g/L,即施氮量100 mg/株;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是筛选槲栎苗木施肥量的重要指标,可推荐用于槲栎苗木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用肥勇复合肥0.75、0.5、0.25gk.L-1处理9次,可有利于提高早酥红梨根径生长、树高生长、新稍生长生长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0.34%、27.67%、24.22%;加施500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7.26%、23.38%、15.28;加施250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72%、2.39%、新稍生长不明显;加施肥勇复合肥+作物营养平衡剂施肥量0.75+0.2gk.L-1根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新稍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7%、28.87%、15.28%;且处理效果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豫南地区青钱柳人工林树冠、胸径、树高在不同海拔地带,不同密度样地发育情况,确定冠积和树木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试验表明,青钱柳在豫南地区较低海拔地区生长较快,而林地海拔较高时,冠积生长变慢,林间空隙变大,不同海拔各分级木冠积差异明显;青钱柳在林木密度较大时,树高与冠积的相关性反而会更大,当林木密度较小时林间空地增多,杂树杂冠增加当密度较小时被压木减少,影响冠积生长的因子变多;7~9年生的青钱柳密度为1200株/hm~2冠积指标最高;不同海拔、不同密度样地青钱柳的胸径、树高与冠积均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1年生‘龙脑香樟’幼苗的施肥效应,以获得最佳氮磷钾使用浓度和配比方案。【方法】在浙江余杭西北部的径山丘陵区,开展了不同N、P、K施肥配比试验,通过测定‘龙脑香樟’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生理指标,比较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对‘龙脑香樟’生长的影响。【结果】①滴灌施肥显著增加了‘龙脑香樟’幼林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生物量,且均在N、P、K分别为26.0、2.6、16.9 g/株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常规施肥增加了20.36%、55.15%、79.44%;②全年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苗高、地径生长一致,各处理苗高均在9月达到增长峰值,而地径则分别在6月、9月出现并达到增长峰值,苗高和地径全年生长差值最大均出现在8月和9月;③滴灌施肥显著提高了1年生‘龙脑香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生理指标,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肥反而使其降低。相比常规施肥,滴灌施肥显著提高了1年生‘龙脑香樟’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降低了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使得‘龙脑香樟’叶片光合时效延长,这有利于‘龙脑香樟’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龙脑香樟’的生长。【结论】滴灌栽培1年生‘龙脑香樟’幼林最佳N、P、K施肥配比为N肥26.0 g/株、P肥2.6 g/株、K肥16.9 g/株,由此制定出滴灌栽培1年生‘龙脑香樟’幼林的优化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紫桦幼林生长的影响。在青海门源县浩门林场老虎沟营林区,以2年生紫桦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30,1 110,1 665,2 490株/hm~2)对2年生紫桦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单株立木材积等生长指标的不同影响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紫桦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及单株立木材积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630~1 110株/hm~2的造林密度下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立木材积最大;(2)紫桦林分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时枝下高达到最大值;(3)紫桦的树高在不同造林密度下无显著差异。因此,初步确定门源地区紫桦合理造林密度为1 110~1 665株/hm~2。  相似文献   

12.
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密度是影响林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林生长的影响,进而为其间伐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中等立地两种不同密度调控的米老排中龄林为对象,按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的条件选取了28株标准木(每林分各14株),基于2 m区分段的中央断面积树干解析法和双侧t检验的统计分析法,对不同调控密度下米老排林分的平均木、优势木和林分蓄积等生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米老排径向生长的缓慢期在第1~2年,速生期在第3~10年,衰减期在第14年后。树高的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连年生长量呈多峰状,速生期主要在第2~6年。平均木与优势木材积生长的缓慢期均在前6年,从第8年起均进入速生期; 密度对平均木材积连年生长与林分数量成熟时间的影响显著,哨平试验林(在第12年经过生长伐1次,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1 200株/hm2)数量成熟在第24年,而青山试验林(分别在第12年、第17年、第25年经过3次生长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520株/hm2)直至第34年仍未达到数量成熟。中弱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短期有一定影响; 强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第14年后,米老排树种的实验形数趋于稳定。【结论】林分密度调控在520~1 200 株/hm2的范围内,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平均木的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林分树高和平均实验形数的影响不显著,对优势木的胸径与材积的短期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其长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减小林分径阶分化及提高大径木比例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施用原料来源不同的腐殖酸肥料,对比分析不施肥方式(施常规复合肥、桉专用肥、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肥)下桉树苗木生长及抗性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尾巨桉DH3229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苗高的促生效果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高2.03%,但二者均低于施桉专用肥处理;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地径生长,地径及其增长量均为对照的2倍以上,但添加腐殖酸与否对桉树地径生长的促进效果无明显差异;腐殖酸极大地促进了根的生物量累积,桉专用肥中添加泥炭和风化褐煤腐殖酸后,根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5%和40.92%;施肥能明显提高或降低尾巨桉苗木叶片酶的活性,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提高植株叶片的抗性生理能力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设计黄檗幼树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试验,建立黄檗生长性状对氮磷钾响应的模型.结果表明:以黄檗幼树生长性状为因变量y,N肥、P肥、K肥分别为自变量x1、x2、x3,则黄檗幼树树高生长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模型为y=0.9625+0.2182x1+4.0685x2-3.8394x3-0.0111x21-0.1184x22-0.1071x23-0.0764x1 x2+0.1097x1 x3+0.1865x2 x3,适宜的N、P、K施肥量分别为28.47~31.47 g/m2、15.82~17.48 g/m2、9.49~10.49 g/m2;黄檗幼树地径生长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模型为y=1.7625+0.5757x1+8.4756x2-8.4014x3-0.0218x21-0.2481x22-0.3050x23-0.2029x1 x2+0.2715x1 x3+0.4833x2 x3,适宜的N、P、K施肥量分别为28.47~31.47 g/m2、15.82~17.48 g/m2、9.49~10.49 g/m2;黄檗幼树侧枝伸长生长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模型为y=1.3375-0.6427x1-0.9682x2+2.1645x3+0.0061x21+0.0383x22+0.0370x23+0.0403x1 x2-0.0348x1 x3-0.1075x2 x3,适宜的N、P、K施肥量分别为15.82~17.48 g/m2、9.49~10.49 g/m2、15.82~17.48 g/m2.  相似文献   

15.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 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造林密度为1 666 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影响其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之一是密度。研究樟子松生长特性及其与密度的相关性,对引种栽培和林分抚育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那日斯台林场为试验地,通过对高密度(>3000株/hm2)、中密度(2000~3000株/hm2)、低密度(1000~2000株/hm2)3个不同密度组被选的8个样地每木检尺和解析木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3个密度组之间在树高生长量上没有大的分化,而在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具有较大的分化。研究表明,密度对山地樟子松的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减少,蓄积增加;20龄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胸径总生长量相差10 cm、材积总生长量相差0.9 m3。密度愈大,材积迅速生长开始期的树龄愈大。  相似文献   

18.
造林密度对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纯林最佳造林密度,提高高寒地区绿化造林质量,以5种不同密度的36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密度下油松的主要生长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与树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1 6x+14. 257,相关指数R2=0. 941 5,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平均树高减小,造林密度对油松纯林的优势木高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2 5x+17. 619,相关指数R2=0. 959 9,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胸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造林密度与冠幅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6x+4. 063 5,相关指数R2=0. 897 5,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冠幅呈现负相关关系;造林密度与枝下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7x+4. 861 8,相关指数R2=0. 860 9,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枝下高呈增大的趋势;造林密度与油松纯林保存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的蓄积量下降,适当的造林密度为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波椤无性系对比林研究黄波椤生长性状种内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黄波椤树高、地径、冠幅和连年生长量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雄性树皮厚度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黑龙江种源株高、地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临江种源.黑龙江种源内无性系间树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临江种源内雌性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雄性树高、地径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黄波椤无性系测定林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为95.77%,种源内无性系间的贡献为4.23%,表明黄波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大于个体间.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鹅掌楸幼林为试材,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磷元素缺乏林地上施用氮磷钾肥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效应模型,经检验模型对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拟合性较好,对其他生长量拟合不显著。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肥对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影响最为强烈,但施用氮肥和钾肥同样能起到促进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效果。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相互间存在明显交互效应,氮和磷、磷和钾的交互最为强烈。经模拟寻优,获得氮磷钾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施尿素44~65 g/株、过磷酸钙188~261 g/株和氯化钾26~44 g/株,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分别为(386±08) cm、(587±14) cm3和(138±00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