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军 《科技信息》2013,(3):377-377
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对道路使用年限的长短有很大的必然关系,因此加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监管内容。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标准,科学、有序的展开相关施工。本文基于对过去道路项目建设之中的优秀经验总结,试图通过研究对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道路路面建设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材料就是沥青混凝土,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几乎全部使用沥青混凝土进行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有着坚固、耐用的优点成为了路面施工的主要材料。经济的发展,私家车辆的增多,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缩短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会产生开裂、剥落、水破坏等情况,这些会影响到路面的质量,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杨莉 《工程与建设》2014,(1):140-141,144
随着日益加重的交通荷载,沥青路面病害越发突出,如何控制路面早期病害的发展,恢复路面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对公路养护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通过山区道路早期病害的成因,乳化沥青在道路早期病害处置中的特点和方法,分析其在道路早期病害处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施工行业的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之产生的路面施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开展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展开论述,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相关技术等内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加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对于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也是越来越严格,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年限和品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一道关键工序,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稳定性、足够的抗滑性、足够的平整度,针对这些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哈佳静 《科技信息》2011,(29):345-345,361
西部公路建设在过去十年里发展迅速,路面整体质量也逐步提高,由于普遍采用了强度高和水稳定性较好的无机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基本上消除了过去石灰土基层路面常见的春融翻浆、变形等病害,路面行驶状况和使用寿命大为改善,基本上形成了以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水泥混凝土路面为辅的路面技术现状。但是,与其它省份一样,西北干旱区在路面技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不少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破坏。按照现有路面设计规范,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使用年限应超过15年。而不少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除交通量大、重车多以外,有没有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本身的问题呢?如果不认真分析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真正原因,很难保证在后期建设中不出现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拥有里程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些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过早地出现了路面损坏、使用品质下降的情况,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正面临着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路建设在近15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这15年来修建的大多是高等级公路,而大量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县乡公路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如今的公路建设市场受经济制约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对公路建设投资效益的要求日益严格,为了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受建设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也普遍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旧沥青面层的利用技术就是近年来普遍应用并广泛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项新技术。一、旧沥青面层的利用技术简介:沥青面层施工利用是指在实验论证的结果上,充分利用原有的老旧沥青路,将原有的沥青面层(表处、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整平修补加工后作为改建路的上基层并起到滑动封闭层作用,而原有道路的基层依旧使用作为改建路下基层进行水泥混凝土面板施工的一种工艺方法(采用该工艺后为了防止胀缝隆起,应将胀缝板宽度增大5毫米)。二、旧沥青面层的利用思路美国加州交通厅认为唧泥产生的原因是水不可避免的从缩缝渗入上基层,尤其是半刚性的上基层(如二灰碎石、白灰土)之后,这些上基层会变软,当有车驾过时,缩缝前那块面板先下沉,其下面被水泡软的基层材料会被挤压向相邻的、缩缝后的那块面板下,...  相似文献   

9.
韩国雄 《科技信息》2009,(2):256-257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年限,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鹏  安昌伟 《科技信息》2012,(23):359-359
0前言 目前,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沥青路面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这对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指标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蜡含量是评价道路石油沥青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沥青产品的质量,当蜡含量过高时,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能力下降,出现路面病害,因此在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已列蜡含量的指标。在这里主要浅谈一下道路石油沥青蜡含量的测定方法(蒸馏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需要,各自均修建了诸多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的不同等级公路。但由于使用年限的增加和众多超载超限车辆的频繁作用,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许多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车辙,不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也严重影响其使用安全。本文通过省道206滁芜公路乌江至石杨段车辙处理的方案介绍,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处理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及使用年限的延长,路面的维修养护工作量逐年增加,如何使建成公路高效的发挥公路的应有的经济效益,高效低成本保持路网的畅通完好,已成为公路管养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国的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高速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0前言 目前,我国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大部分已超过或接近设计使用年限。有的虽然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交通量的剧增.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及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路面损坏,使用品质下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15.
广西高速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交通量剧增,汽车承载日益重型化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路面损坏、使用品质下降的情况。本文以区内高速公路为例,阐述了公路改造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亳州市公路局在1998年以前管养的二级公路,大多为9m宽的沥青贯入式路面,随着交通量的增大,原有路面已不能满足高速增长车辆的顺畅通行,为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扩建为1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超载车辆的过载碾压,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毁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近年来我国公路的高速发展,路基路面工程投资昂贵,从规划、设计、施工至建成通车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大型工程都应有较长的使用年限,一般的道路工程使用年限至少数十年。因此路基路面工程应具有耐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使沥青结合料不断老化,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因为置于路面不同深度以及不同年限的沥青结合料,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故老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对不同使用年限和不同层位的沥青结合料进行了样品抽提,经试验分析了沥青结合料的老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路面使用的年限越长,老化越严重,但从路面表层往下,老化程度呈现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交通建设业发展迅速,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公路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路面平整,使用舒适,噪声较小且使用寿命高,所需施工时间较短,且无需复杂的维护手段等。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道路病害,而在诸多病害中裂缝病害的威胁最大。不但会影响路面的整洁美观,还会对使用的舒适度造成影响,另外,由于裂缝的扩展破坏了路面结构,降低了路面使用年限。所以路面病害的防治是有效提高路面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便针对该类病害的防治展开了论述,通过有效的认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1)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苏联、美国、瑞典、挪威等)其中也包括中国高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道路基层强度不够而大量损坏。基层通常用碎石、大石块、砾石、泥结碎石和各种粘结料(沥青、柏油、水泥、石灰)改善的土壤建造。目前美国、西欧各国和苏联只有在偶而情况下才采用“大石块”基层。现在道路基层的材料主要是碎石、砾石、泥结碎石和稳定土壤。 (2)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用碎石基层时这种路面的使用期限才能达到18—30年。采用其他柔性类基层时路面会出现大量损坏的现象,因为按混合料最佳级配原则来计设它们并不是适合的。最佳级配原则只有在由砾石、泥结碎石和其他相似材料构成过渡式路面时才是合理的。但是把它应用来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的基层是不正确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临界挠度比砾石、泥结碎石或稳定土壤等路面小1/2 或3/4。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道路基层材料的要求应该比用于建造过渡式路面时来得高。 (3)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经营教研组和全苏道路科学研究院进行的研究证明:砾石、泥结碎石和其他相似基层在潮湿时对自己强度的改变敏感性很高,这是因为基层包含细土粒(颗粒小于0.5公厘)之故,即使其数量不大于15%也是如此。 (4)野外和实验室试验曾经确定,例如砾石材料的含水量由4%增加到6%(按重量计),则其形变模量将由600公斤/平方公分降低到180,但是在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时,设计师总采用砾石材料的最大形变模量数值为800,甚至有时E=1000公斤/平方公分,却不管在混合料内细土的含量常常超过20%(按重量计)的事实,并且砾石和其他当地材料一样,其质量是非常不匀一的。我们的试验查明,只有筛过的砾石颗粒大小从60—15公厘时,其形变模量为E=800公斤/平方公分。但是,同样的砾石如果不过筛,又包含小于0.05公厘的颗粒为3%和小于2公厘的颗粒为17—20%,而细土粒在饱和状态下的塑性指数达4的话,则其变形模量仅350—500公斤/平方公分左右,甚至更低。 (5)1948—1956年对苏联各种自然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地段进行研究指出,大多数砾石、碎石(采用抗压强度小于500公斤/平方公分的石料)和泥结碎石基层在秋季特别是春季处于极潮湿的情况下,其形变模量不是设计值800—1000公斤/平方公分,而是E≤500公斤/平方公分。 (6)采用强度弱的石料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的基层,特别在加强原有次高级路面时,显然是不利的。抗压强度小于500公斤/平方公分的软石料,只有预先用沥青或柏油处理后才能用来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7)在沥青或柏油处治的土壤基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样不是有效的。用水泥或石灰加固的当地土壤所建造的基层,此采用沥青或柏油处治的土壤时来得较为坚固。 (8)基层为混凝土甚至其中掺用碎砖的混凝土,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作情况很好。 (9)分析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期限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可得出下列各点结论: A.有适当垫层的混凝土基层应该认为是最完善的一种基层; B.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敷设在形变模量为E=1000公斤/平方公分(单层式时)和E=800公斤/平方公分(双层式时)的材料所组成的柔性的基层上; B.只有抗压强度超过R=800~1000公斤/平方公尺的石料所造成的基层方能满足上述要求,这种基层可按碎石路、弹石路和大石塊形式敷设。石料强度很小,但不小于R≥400公斤/平方公分时,这种材料只准用于冰冻深度小于0.3—0.4公尺地区的干燥地段上; Γ.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宜铺筑在沥青或柏油处治土壤基层上; π.砾石或泥结碎石材料只应该用于干燥地段的道路基层中,假如其中包含小于5公厘的颗粒不超过20%,小于0.5公厘不大于10%,小于0.074公厘不超过3%,并且在使用石灰岩时材料的强度(根据苏联规定的石料分类)应该是2—3级。在潮湿地方也可使用泥结碎石或不低于2—3级石灰岩或砾石,但其中包含小于5公厘的颗粒要在10%以下,要完全没有小于0.5公厘的颗粒,即实质上使用冲洗过的砾石。如泥结碎石或砾石材料的质量较坏,只有先用各种粘结料改善后才能使用,或者按表1的标准用于道路基层下层。 (10)第(9)项中所规定的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砾石和泥结碎石材料的标准,和瑞典、美国的道路建筑实践是相结合的。只有这一种质量的砾石,不论其含水量如何(最大含水量可达到按重量计的4—5%),能在10次重复加荷的情况下不呈现“弹簧”状态。 (11)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和中国其他城市内,黑色路面的总厚度多为25—40公分,在这些路面上观察到无数裂缝和损坏,这些显然与道路的基层上层中包含细土粒过多有关。中国设计和建筑路面的专家们,必须参考世界各国用砾石或泥结碎石为基层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经验,再根据自己当地的特点来制订砾石或泥结碎石材料的适当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