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采用B3LYP泛函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BLi6+超碱团簇和BLi72+超碱土团簇的稳定性结构、电荷分布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进而研究团簇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两个离子团簇均比它们所对应的中性团簇均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两个离子团簇中的每个Li原子同时有效吸附2个氢分子,BLi6+团簇中氢分子在团簇表面平均吸附能为0.969~2.162kCal/mol,储氢质量分数达31.56wt%。而BLi7+团簇中氢分子在团簇表面平均吸附能为1.764~3.714kCal/mol,储氢质量分数达32.21wt%。它们的储氢性能表明BLi6+团簇和BLi72+团簇均有望成为良好的储氢媒介。  相似文献   

2.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 (d, p)基组水平上对Li3O 0, +超碱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并研究了Li3O+团簇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Li3O+团簇结构相比中性Li3O团簇结构的动力学稳定性要高。氢分子在Li3O+团簇表面能以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的形式吸附,每个Li原子最多可以有效吸附三个H2,储氢质量分数可达33.01 wt%。H2分子在Li3O+团簇表面的平均吸附能范围为1.959~3.591 kCal/mol,该吸附能满足在近室温条件下可逆吸放氢反应的热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TPSSTPSS密度泛函方法, Pu离子和H2O分子分别采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和6-31g基组, 研究了Pu(H2O)53+和Pu(H2O)54+ 团簇溶剂化和非溶剂化效应中的几何结构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水溶剂环境对Pu(H2O)53+及Pu(H2O)54+ 团簇的几何结构影响都比较明显. NBO电荷分析表明水分子与钚离子之间没有直接的电荷转移. 所研究团簇的未配对电子都占据5f轨道. 在气相及水溶剂环境下, 所研究团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的吸收峰大都源于f电子之间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应用区分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包含静电部分和晶场部分)并考虑了低对称场的能量矩阵, 在考虑和忽略静电参量B00的条件下, 分别研究了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对三元半导体ZnGa2Se4:V 3+能级以及低对称分裂的影响; 计算了ZnGa2Se4:V 3+晶体的能级的低对称分裂,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研究发现: 在对ZnGa2Se4:V 3+晶体的光学性质进行理论研究时, 在能量矩阵的静电和晶场部分同时考虑t2和e轨道共价性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 晶场参量B00对ZnGa2Se24:V 3+的能级有重要影响, 因此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氢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它将成为化石燃料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之一,也是亟待开发的重要能源。而氢能的储存成本高,危险性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理论上预测CNa_4~(2+)的储氢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了每个CNa_4~(2+)团簇最多可与16个H2分子有效结合,获得23.5%的质量储氢密度。在B3LYP理论水平上,H2分子与CNa_4~(2+)团簇的平均相互作用能在2.107~4.948Kcal/mol之间。由于CNa_4~(2+)的质量储氢密度在7.1~23.7wt%之间,符合美国能源部的要求目标(5.5 wt%)。研究结果表明,CNa_4~(2+)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逆吸放氢性能良好,可作为潜在的理想高容量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4A和13X分子筛为吸附材料,考察废水pH值和Cd2+初始浓度等对Cd2+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分子筛对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A和13X分子筛投加量为0.16g/L、废水pH值为5、Cd2+浓度为20mg/L时,Cd2+去除率达到95%以上;分子筛对Cd2+的去除机理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交换出来的Na+与分子筛吸附的Cd2+摩尔浓度比为2;在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4A和13X分子筛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0分别为150.15、163.67mg/g,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2.45×10-3、3.96×10-4 g/(mg·s)。该吸附反应是一种单分子层反应速度较快的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TiCl4为原料,在(CH2OH)2溶液中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单斜相二氧化钛[TiO2(B)]。使用不同质量含量NaBH4对TiO2(B)进行还原改性,调控其内含Ti3+的浓度,合成了含Ti3+的TiO2(B)-NaBH4X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拉曼光谱仪(Raman spectroscopy)、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UV-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材料进行表征。改性后TiO2(B)-NaBH4X样品保持其原有晶体结构,并未发生相变,仅有结晶度的改变。原始TiO2(B)禁带宽度为3.15 eV,通过改性,Ti3+的存在改变了禁带宽度,成功地将禁带宽度降低到2.82 eV,将吸光区域扩展到可见光区域。通过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与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试验,确立了TiO2(B)-NaBH43样品有最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产氢速率达到0.58 μmol·h-1·g-1,6 h降解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基(MXene)催化剂对于水解产氢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钛(Ti3C2Tx MXene)材料为载体,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超高分散度的二维Ti3C2Tx MXene材料担载的金属铑(Rh)催化剂(Rh/Ti3C2Tx MXene).利用单层二维Ti3C2Tx MXene材料高度暴露的表面,实现了Rh亚纳米团簇的高度分散.在常压的温和条件下,将制得的Rh/Ti3C2Tx MXene催化剂用于氨硼烷的常温分解.在35℃,0.1 MPa的条件下,氨硼烷可以在3 min内完全实现氢气(H2)的释放.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证明:Rh亚纳米团簇的平均尺寸约为0.66 nm.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二维Ti3C2Tx MXene载体表面高度暴露的碳钛键(C-Ti)结构可以起到锚定和高度分散Rh亚纳米团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多孔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利用制备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来降解废水溶液中的日落黄(SY),通过研究CoFe2O4-Al2O3材料制备过程中Co2+,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煅烧温度和时长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Co2+,Fe3+和Al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最佳煅烧温度为400 ℃和最佳煅烧时长为3 h. 对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PMS氧化降解含日落黄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不同体系、PMS用量、CoFe2O4-Al2O3材料用量和一些阴离子对日落黄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55 ℃条件下,用0.1 g催化剂和0.125 g PMS能使100 mL质量浓度为0.6 g·L-1的日落黄溶液在3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5%. 同时,碳酸氢根负离子(HCO3-)和硝酸根负离子(NO3-)的加入抑制了日落黄的降解,而Cl-则能促进日落黄的降解. 此外,在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CoFe2O4-Al2O3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日落黄去除效果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密度泛函B3LYP理论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四价锗负离子经过6个一价锂正离子修饰后的结构和电子特征,并计算了H2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而研究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由6个Li离子修饰锗离子形成GeLi_6~(2+)团簇结构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GeLi_6~(2+)团簇表面最多能够有效吸附18个氢分子,其质量密度为24.10wt%。H2分子与GeLi_6~(2+)团簇的相互作用能量范围为2.14~4.004k Cal.mol-1。储氢性能研究表明GeLi_6~(2+)团簇在储氢领域有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Li2Sim(m=2,4,6)链状团簇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子在碱金属Li原子修饰的三种硅链结构中均发生吸附,并且每个Li原子都可以吸附多个氢分子,其中两个Li原子修饰Si2链的结构能够吸附氢分子的储氢质量分数达18.6 wt%,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850 kcal/moL。结果表明,碱金属Li原子修饰的硅链在室温条件下可作为氢气的存储媒介。  相似文献   

13.
The photoluminescence quenching behaviors of ^5D3-^7Fj and ^5D4-^7Fj (J = 0—6) transitions of Tb^3+ in YBO3:Tb under 130—290 nm excit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both ^5D3-^7Fj and ^5D4-^7Fj transitions of Tb^3+ in YBO3:Tb were mainly dependent on excitation wavelength. Particularly,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5D4-^7Fj transitions of Tb^3+ under 130—290 nm excitat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excitation bands of YBO3:Tb.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5D3-^7Fj transitions remained at low concentration (2%) under 186—290 nm excitation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energy of incoming excitation photon when excited at 130—186 nm. This dependence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ir excitation mechanisms and quenching pathway in particular excitation regio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的Bi3+,Yb3+共掺杂GdVO4量子裁剪近红外发光材料,该材料在波长为250~400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很强的近红外光(900~1100nm).由于体系中Bi3+离子的引入,相对于Gd0.9Yb0.1VO4,Gd0.87Yb0.1Bi0.03VO4在989nm处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提高近120%,且其激发峰也从323nm红移至341nm,整个激发谱带更宽,更有利于实际应用.由于Yb3+离子既可以利用基质中的VO3-4电荷迁移态跃迁的能量,也可以同时利用Bi3+的1S0-3P1能级跃迁传递能量,相对于目前报道的理论量子裁剪效率最高的YVO4:Bi3+,Yb3+,GdVO4:Bi3+,Yb3+无论其近红外发光强度还是可见光发光强度强度皆有提升,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紫外宽带激发近红外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纳米材料原位覆盖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影响规律,开展室内培养原位沉积物柱试验,利用微界面分析技术、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集技术(HR-Peeper)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探究纳米Fe3O4原位覆盖对表层沉积物中Co、Ni释放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纳米Fe3O4覆盖下沉积物pH值较对照组逐渐增大,Eh值先减小后增大;纳米Fe3O4覆盖可有效吸附间隙水中的溶解态Co和Ni,间隙水中的溶解态Co和Ni最大有效吸附率分别为27.07%及26.42%,有效影响深度分别为30 mm和10 mm;纳米Fe3O4覆盖有效抑制了沉积物中有效态Co和Ni向间隙水和上覆水扩散,沉积物中有效态Co和Ni含量分别降低了50.26%和1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