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胚胎移植(ET)亦称“借腹怀胎”是将某头优良母畜配种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相同生理状态的同种母畜体内,使之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它对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加速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为使广大畜牧工作者对绵羊胚胎移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尽早推广应用于生产,填补垦区这一技术空白,现将我们在新疆畜科院中澳绵羊研究中心学习绵羊胚胎移植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新疆畜科院开展绵羊胚胎移植技术多年,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绵羊生物技术实验室,鲜胚移植受胎率达70%以上,居国际先  相似文献   

2.
第一,可以人为地决定繁殖品质最优秀的牛;第二,可以控制性别,如繁殖奶牛就克隆母牛,避免了繁殖经济价值不高的公牛犊,仅这一项就能使奶牛场经济效益翻一番;第三,高品质牛的克隆胚胎生产数量几乎不受限制,以往的胚胎生产技术要取决于母牛的超数排卵,一头母牛每年获得可用胚胎一般不超过20年;第四,取材方便,成本低,仅用牛耳朵和废弃的牛卵巢,一个牛耳朵可取成千上万个成纤维细胞,可以地限制地构建克隆牛胚胎。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显而易见。 (摘自《走近科学》)  相似文献   

3.
胚胎移植     
1890年英国人希普移植兔胚胎成功后,开创了动物繁殖的新领域,其后,牛、绵羊、山羊、猪以及其他试验动物的胚胎也都先后移植成功。最近,胚胎移植成功率可达7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我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单位搞了大量试验,在牛、羊等家畜身上胚胎移植获得了成功,产下了健壮的羔羊、犊牛。家畜胚胎移植,就是用生殖激素处理良种母畜,使之超数排卵,如牛、羊一次可挑出成熟卵子10~15个,然后进行配种或人工授精。再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从良种母畜(供体)体内取出多个受精卵,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把受精卵分别移植到和它同期发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源性激素对动物进行处理,诱导处于乏情期(间情期)适龄母畜发情和排卵,这一技术已在家畜繁殖中广为应用。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母畜的生殖节律,以便于进行同期化管理;提高优良种畜的繁殖机能,增加母畜的排卵数,扩大优良种畜的种群;治疗母畜因激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不育;同时也为进行胚胎移植的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准备。目前,国外  相似文献   

5.
目前,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是良种奶牛快速扩繁的最佳手段和途径,但有人担心超数排卵、采卵等不良刺激会对供体牛的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产生不良影响.2003-2004年对90头供体牛超数排卵和采卵后的繁殖情况和产奶量进行了记录,并与未经超排的成乳牛和育成牛进行比较,发现超数排卵与采卵对供体牛的产奶量和繁殖性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母牛同期发情技术的机理,介绍了用于母牛同期发情的激素。给出了用氯前列烯醇诱导晋南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观察结果——受胎率为62%(相当正常水平)。认为该方法是成功的,具有实用价值,并为胚胎移植冷配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是1979年8—12月间进行的。以FSH和LH处理10头供体母牛,起排效果明显。使用两路式牛用采卵管行非手术子宫取卵,冲洗11次,其中6次采得胚胎(受精卵)14个,采卵成功率55%,采卵率为12.3%。通过凯苏枪将胚胎移植到4头受体母牛的子宫角,其中一头母牛4—5个情期未见返情,经直肠检查,确诊妊娠,已于1980年9月4日生下一头母牛,幼犊健壮。产仔率为25%。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XY性别控制及胚胎移植(MOET)技术,提出应用胚胎生物工程技术,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太原市优质奶牛高效繁殖平台,为我国奶业和胚胎生物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牛的繁殖,繁殖力就是奶牛的生产力,如果奶牛不能有效的繁殖,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而被淘汰。奶牛因不孕症淘汰占母牛淘汰率的比例达32%,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对增加奶牛头数,产奶量的提高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目前在石河子垦区,规模化大牛场,出现头胎母牛产后90—120天不发情,有些是久配不孕,还有些配种后2—3上个情期又返情等,  相似文献   

10.
一、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使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令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回收、胚胎冷冻和解冻及胚胎的移植等技术环节.胚胎移植技术是目前生殖生物学和畜牧繁殖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从它诞生至今,已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就该技术的相关内容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胚胎工程在家畜繁育中的应川主要是利用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和胚胎克隆等方法,使家畜加速繁殖,遗传改性和增强抗逆性。这一新的应用将引起场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革命。1.胚胎移植。是指从供体、雌性动物体内取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早期胚胎,再移植到假孕的受体动物体内,由受体动物妊娠产下幼仔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利用优良种畜对家畜种群进行遗传改良及增加珍贵危畜种头数有重要意义,并可从无妊娠能力的母畜获得后代,扩大其遗传影响力,从成熟前母畜获得后代,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改良。目前,国际上已相继在兔、绵羊、山羊…  相似文献   

13.
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体质量、年龄和应激刺激与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体质量、年龄、应激次数条件下,菲牛蛭的产卵和孵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体质量菲牛蛭亲本其繁殖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为10~15g亲本产茧数最多,卵茧孵化率和孵化数最高;不同年龄菲牛蛭亲本,其繁殖能力差异显著(P0.01),实验中2~3龄亲本产茧数最多,卵茧孵化率和孵化数最高;适当的环境刺激对菲牛蛭的繁殖有促进作用,实验中1或2次操作刺激对菲牛蛭亲本产茧数、孵化率和孵化数均有明显的增加(P0.01).建议在菲牛蛭人工繁殖过程中,选取10~15g体质量、2~3年龄亲本进行繁殖,同时在繁殖过程中可适当对亲本进行1或2次刺激.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对提高奶牛受胎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1头饲养管理正常、无繁殖系统疾病的高产奶牛进行了产后补饲微量元素的试验研究.130头补饲的母牛(试验组)比151头未补饲的母牛(对照组)配种两个情期受胎率提高16.1个百分点.产后60d内母牛发情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母牛比率提高1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140枚利用完全体外化培养技术生产、经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两年后的良种肉牛胚胎,通过非手术法移植到70头本地母牛,每头受体牛移入2枚胚胎以繁殖纯种后代。结果受体母牛2个情期不返情率为50%(35/70);120d后经直肠检查确诊怀孕率为27.1%(19/70);9头受体母牛足月产下犊牛10头,产犊率为12.9%(9/70),双胎率为11.1%(1/9)。受体母牛平均妊娠期为280.8天(266 ̄2  相似文献   

16.
成都黑白花奶牛血液蛋白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都市神仙树乳牛场103头一、二胎泌乳母牛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运铁蛋白(Tf)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产性能,繁殖性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证明其血红蛋白型均为AA型(即慢带),Tf基因型频率AA型为19.4175%,AD型为33.0097%,DD型为42.7184%,AE型为1.9417%,DE型为2.9121%,未发现EE型。Tf基因频率Tf~A.Tf~D,和Tf~E分别为36.8932%,60.6796%;和2.4272%。305天平均产奶量DD型母牛比AA型母牛多769kg,差异极显著(P<0.01),AD型比AA型多406kg,差异显著(P<0.05),DD型与AD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一、二胎产犊间隔期进行比较,AA、AD、DD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本试验对Hb的分析,证明成都黑白花奶牛为此种荷兰牛,Hb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记。从Tf的结果初步证明Tf~D基因对泌乳牛的产奶性能贡献很大,Tf类型可作为选种的辅助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八师引进的奶牛陆续进入产奶的高峰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以及繁殖技术失误都可使母牛发生繁殖障碍,致使母牛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进而造成处于产奶高峰期的生产母牛被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统计,目前垦区规模化牛场大约有20%~4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通过奶牛胚胎定向选配、胚胎移植技术(MOET)、全基因组检测(选择)、后备种公牛精细化饲养管理等技术集成应用,建立良种奶牛种公牛育种技术体系,为生产冷冻精液用于人工授精进行产业化示范,大量繁育良种奶牛后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受体青年母牛进行胚胎移植效果比较,移植后的35天进行B超孕检,其中13.5-14、13-13.5、12.5-13月龄的青年受体母牛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6.2%、58.6%、45%,都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适合的体成熟更有利于受胎率提高.其中6、8、9、10月龄的后备种公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47(kg)、320(kg)、351(kg)、380(kg),较行业标准平均体重高出26(kg)、36(kg)、47(kg)、27(kg);6、8、9、10月龄睾丸周径分别为24(cm)、31(cm)、34(cm)、35(cm),较行业标准平均高出2.3(cm)、4.6(cm)、5.5(cm)、4.6(cm),睾丸周径与精液的产量正相关.24、16和12月龄的后备种公牛的平均采精量分别8.7ml、4.75ml、4ml,原精的密度分别为15.3亿个/ml、16.1亿个/ml、11亿个/ml;原精的活力平均为0.65%以上;畸形率分别为14.3%、15%、17%,符合牛冷冻精液国标的标准.此外,随机使用9头后备种公牛的冷冻普通精液,分布在4个规模化牧场对适配月龄的青年母牛进行了2159头次的人工输精实验,输精后的第35天B超仪进行妊娠诊断,受胎率达到58.9%,后代母犊的比例为47.9%;利用5头后备公牛的性控分离冷冻精液进行了人工输精,青年母牛进行了1493头次输精实验,35天后B超仪进行妊娠诊断,受胎率达到了59.6%,后代母犊的比例为93.8%,两者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受体青年母牛的胚胎移植受胎率存在显著差异,不仅要求性成熟同时必须满足体成熟;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和科学合理的日粮构成对后备种公牛的生长发育、体尺体重及未来的产能极其关键;不同月龄段的基因组选择公牛虽然精液的产量有差异,但精液的质量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实施12月龄进行生产,提升遗传进展.普通精液和性控冷冻精液在适配的青年母牛的情期受胎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控冷冻精液的性控准确率达到93.8%.综上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以提升公牛遗传进展,基因组后备公牛的冻精活力与受精能力明显提升,奶牛种公牛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培育高产奶牛和提升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卵巢疾病、子宫内膜炎以及繁殖技术失误都可使母牛发生繁殖障碍,致使母牛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据调查统计,大约有20%~40%的奶牛存在繁殖障碍,位居奶牛三大常见病之首,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确定母牛排卵,可为适时授精提供依据。我们于1978年在富路试验基点,结合母牛配种工作,对在放牧条件下的本地母牛、杂种母牛46头进行了观察。一、观察方法在母牛群内配备一定数量的试验牛,当发现试情公牛尾随或爬跨发情牛时,在出牧前或收牧后进行直检,日检查两次(早6点、晚18点),根据母牛排卵后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