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的人格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他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达到了中国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苏轼的这种人格境界使他在文学上作出了卓异的贡献,尤其表现在对词的雅化方面.苏轼使词雅化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词来表现深厚的文化意蕴;二是"以诗为词";三是词中富有理趣.苏轼使词摆脱了乐曲附庸的地位,成为独立、自由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成果的作家。苏轼开 创了以豪放为主调的多样风格,在词史上是一次重大革新。他对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1、内容、题材的扩大。他 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传统题材,而且用词抒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 生疾苦、农村生活等,空前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2、意境、风格的创新。3、形式、音律的突破。他把词当成与诗相 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宁可突破现成的律度而予以创新,决不为音律而牺牲内容。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成果的作家。苏轼开创了以豪放为主调的多样风格,在词史上是一次重大革新。他对词的革新是多方面的。1、内容、题材的扩大。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传统题材,而且用词抒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等,空前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2、意境、风格的创新。3、形式、音律的突破。他把词当成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宁可突破现成的律度而予以创新,决不为音律而牺牲内容。  相似文献   

5.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苏轼开创豪放旷达词风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豪放旷达的词风为历代所称颂,为什么苏轼能打破词自产生以来一直延续的婉约缠绵的传统,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呢?文章从词本身发展的规律,苏轼所生活的社会时代和他的个性与修养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今人对苏轼的豪放词己经认同甚至赞赏,但在以婉约词为霸主地位的北宋词坛,苏轼的豪放词一出现,便引起了天下舆论哗然,明眼人一下就看出苏轼是在“以诗为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相似文献   

8.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一曲《念娇奴》已使苏轼不朽.诚如其言,历史的风涛公正而无情,大浪淘尽泥沙,历史选择了自己的伟人在文学的领地上,豪杰毕出,各领风骚,时至北宋,中国文学有了苏轼,凭添了几多内涵、才情与风韵!于诗于文于词,成就卓著.单论词,“词至东坡,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今人袁行霈先生说:“苏轼一个人为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对唐诗的贡献”②因了苏轼非凡的创造力,词成为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的代表文学,自此中国文学诗、文、词鼎足而立 苏轼以自己的词作开创了一代词风,于词史上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自然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式样也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内在宇宙”.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笔者试从其词中觅其心路历程,看其人生境界,他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流放”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试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分黄州以前词、黄州词,惠州儋耳词三段述之.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我国古代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全能作家。他的文艺理论是从他丰富的创作和鉴赏活动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身是一个整体。文艺的各门类之间,有相通的共同规律,又有相对的特殊规律。苏轼的诗论,与其文论、画论、书论相通而相互发明,但又有它相异的特殊性。东坡于诗论,没有专门的论著,他关于论诗的真知灼见散述于他的许多序文、题跋、书简、随笔、札记之中,如将其这方面的见解连缀起来,也可看出他关于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的理论系统。现以苏轼关于论诗的杂文为主,兼及其有关的画论、文论,并结合他的诗歌创作、鉴赏及批评实践,来谈谈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少了苏轼的一笔则显得不完整;在词史上,漏了豪放派则不成其为词史,而叙述豪放词派时没有苏轼的话,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同样,在敬文史上,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彪炳千古的,千百年来,研究苏轼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集中于对他的诗词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全才作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一世纪后半期的北宋社会,在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争和北宋论文革新运动中登上仕途,跨入文坛.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规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散文方面,被后世举为北宋文坛巨擘.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兼豪健旷达,婉曲缠绵的风格于一身,并在题材上开拓极深;其文明白晓畅,韵味深厚.苏轼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个人的才气,时代的风气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与其作品风格相联系的复杂的思想内涵,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  相似文献   

12.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对大家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词的探讨。因为他的词另辟蹊径,以诗为 词,扭转了在他之前的"温柔香软之态"与"婉约绸缪之情"的词风,而取词的躯壳并赋以诗的神韵,首创豪放词 风。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和诗的淳朴,刚健与柔婉并存,对词的发展不只是理论上的倡导,更突出表 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豪放"只是东坡词貌."骚雅"才是东坡词骨.苏轼"以诗为词"突破了北宋词所谓的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概言之,东坡词中的"骚雅"所寄者乃是其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诸方面展现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而又全面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且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在《东坡乐府》中保存下来的三百多首词,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词的出现,标志着词这一新型文学样式,于柳永之后,再来了一次更新、更彻底的历史变革。苏轼以前的词人,他们的认识局限于“词为诗余”,乃文人末技,不过佐歌  相似文献   

17.
陈晔萍 《科技信息》2009,(35):194-194,380
苏轼词被历代人们称为奉为豪放词之祖,“自是一家”说,被历代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在一个阶段的高雅、清新、痴情、韶秀、豪迈的词风,在他以后的创作实践中,渐渐熔铸成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旷”的词风。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中国文学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 ,其词以超轶出尘之姿 ,在词史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成为后世学者词人说不尽的话题。东坡才学之高 ,胸襟之旷 ,性情之真 ,赋予他的词以无穷的魅力 ,形成了苏词品清、境旷、情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