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剧《桑树坪纪事》演绎了20世纪60年代末陕西黄土高原上一个小村庄的悲剧,桑树坪人在这片土地上浓郁而旺盛的生命力、生的麻木与坚韧及其为生所进行的"食"与"性"的原始争夺,显现出桑树坪人在黄土地上泥泞的生命和精神追寻。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的行动纲领。据介绍,《规划》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强调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大力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将北京顺义东部等13片集中分布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推进构建"一带十三区"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3月初,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在议会演说时,呼吁南非所有黑人政党联合起来,废除关于"有偿征收土地"的宪法条款,使政府能够无偿征收白人土地并进行再分配。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祖马为什么要呼吁无偿征收白人土地?南非土地归属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南非的土地政治将呈现何种走向?土地的"发现"和争夺到过南非葡萄园的人,都会对那里肥沃的红褐色土地印象深刻。在白人看来,红土地对应的是世代先辈在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 ,先后建立了一批农村根据地 ,并领导了苏区的土地立法工作。这些土地立法主要有 :土地革命前期的《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土地革命中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土地革命后期的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土地问题议决案》,等等。从内容上说 ,这些土地立法一般都规定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没收、分配、使用等各项内容。虽然有的土地法受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影响 ,但从本质上说 ,都是以红色政权为后盾 ,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王越 《世界博览》2015,(3):44-46
还记得,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逃离德黑兰》,它是一部政治片。假设一下:如果当年《逃离德黑兰》没拿奖,拿奖的就应该是《林肯》,它还是一部政治片。如果《林肯》也没戏,还有《猎杀本·拉登》,依旧是政治片……跟电影一样,近年美国最火的电视剧,也都是政治剧。之前有《国土安全》《规则改变》以及《副总统》,现在有《纸牌屋》。政治剧大受欢迎,这当然和美国特色的大选年有关,但前提是电视剧本身足够好看。日剧对于现实的影响不仅是大洋彼岸,之前一直有人说,台湾"蓝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不是人学的空场.《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内涵.马克思人学中的"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人"是历史实践活动中的人.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4,(4):34-37
莫言的小说多依托"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然而在不同的作品中,这片沉默而厚重的土地上不仅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也被莫言寄予了不尽相同的精神内蕴。从莫言的《红高粱》和《生死疲劳》这两部相隔二十多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叙事风格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死疲劳》从"精神家园"到"现实家园"的转变绝不是一种"下降"或"倒退",而是他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立场的又一实质性的大步前进,也是他始终保持人文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段话的原意是:黄帝、尧、舜垂示衣裳(之用)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象于《乾》《坤》二卦。缝缀衣裳与治理天下有何关联?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妙用之处,它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从人的日常行为、习性,所闻、所见、所用出发,达到自治而治人的目的。因而中华文明先有服饰、礼乐文化,后有国家治理秩序。我们逐字逐句解析。"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天下治"的前提是"垂衣裳"。关键在这个"垂"字。垂,作垂示、垂训之意。衣裳展示在眼前,蕴含了哪些含义、昭示了哪  相似文献   

9.
正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的神奇之处在于绚烂多彩的文化!《陕北历史文化散论》是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杨蕤近年来有关陕北历史文化成果的汇集,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有关宋夏时期陕北地区的史事考论,如《宋夏沿边人口考论》《宋夏疆界考论》等;二是对陕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如《陕北地区"牛碾子"调查》《党项文化:陕北文化资源中的一座富矿》;三是对陕北地区民族交融与区域文化的讨论,如《小区域、大历史:吴家沟历史断想》《党项民族与陕北文化》;四是与陕北文化有关的人物、杂谈  相似文献   

10.
<正>1 土地执法监察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管理法》从立法的指导思想、土地管理方 式、土地利用方式,各级政府土地管理职权划分、执 法监察以及法律的调整范围六个方面实现了根本性 的突破。就执法监察而言,按照中央十一号文件提 出的"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强化土地 管理执法监察"的要求,在制度建设和执法手段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记忆与现实侧观:中亚研究》李琪/著2016年4月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自古即是一片充满神秘感的土地。随着2013年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亚逐渐真实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了更多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了解中亚、关注中亚。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李琪教授的新作《历史记忆与现实侧观:中亚研究》的出版,即是为各领域的研究人员,意图了解、走进中亚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部有关中亚历史与现实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学对现当代作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使其研读之余,还要改编改写。新时期,老作家汪曾祺改写《聊斋志异》,是为"聊斋新义",共十三篇,其中有的改自原著的名篇,如《蛐蛐》、《画壁》;有的改自原著较少人关注的短篇,如《双灯》、《牛飞》;也有从"异史氏曰"有感而发改写的《捕快张三》。这些篇章保留了若干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充分体现"京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开拓。另一方面,汪曾祺删去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铺叙小说人物的生活细节,保留了作家自己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在"聊斋新义"中,作家贯彻了其表彰人性美的创作宗旨,通过文白杂糅、清新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建构了一个和谐温暖的人间世界。  相似文献   

13.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让国有土地拆迁的牺牲者们看到了一片曙光。然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在面临失地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农民对土地所享有和行使的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宪法确立了保障人权这一基本原则,如何保障被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眼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乡土情结是一种集结在心里,不会因时间、空间变化而改变的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中国作为拥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对这片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之情。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深厚感情,使得其在很多问题的认知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浓郁的乡土情结渗透于中国文化中,渗透于陕西地区古老的文化——《秦腔》中,原始而又粗犷的挥洒着炎黄子孙对土地的崇敬与亲切感,质朴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家芭芭拉·格劳克泽维斯基在法国科学研究会负责研究工作,并兼法国社会人类学学院实验室的研究员,有《土著人愤怒的梦》、《从梦幻到法律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沙漠中的梦幻者》等著述。她曾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地带的土著人当中,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也为土著人的文化深深倾倒。  相似文献   

16.
闲话米     
<正>米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食物。新米上市时节,那些颗粒饱满的米粒发出阵阵清香;餐桌上飘的饭香,诱惑着人们,让人久久回味。大米,又称稻米,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甲骨文中已有"稻"字;《诗经》中有"十月获稻"的诗句;《黄帝内经》则说"稻米者完",意思是稻米给人提供的营养是全面的。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称誉它为五谷之首。著  相似文献   

17.
在阿拉伯世界,产生过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地中海东岸——迦南文明;产生过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加美什》,它比荷马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还早好几个世纪;产生过神奇的《亡灵书》。如果我们说,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源头就在阿拉伯这片土地上,也许并没有夸张。神话传说中不是说  相似文献   

18.
要闻·观察     
李强 《世界博览》2011,(8):10-12
<正>社会六成中国人自认为是草根阶层在中国,"草根"这个名词已经代替了"无产阶级"。《中国青年报》经过为期三周的调查发现,在4000位受访者中,有60%认为自己属于草根群体。这些人认为草根的三大关键词是"下层社会、敏感和无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1991年9月24日出版的美国《世界日报》上刊载了一条新闻:《中国黄瓜移植培育成功,投入美国市场颇受好评》,同月2日,美国《费城咨询报》刊登了杰佛·阿玛德写的特稿《东方与西方会合于切斯特大地上——切斯特土地产出中国珍品》。两条消息说的是同一件事:中美合怍,由中国专家将中国优良黄瓜新品种移植美国土地获得成功,生产出被美国人称为“世界珍品”的“漂亮、美丽、直溜溜的黄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对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规定,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宪法第十条关于土地制度规定的问题所在;提出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自由化、市场化、私人化,享有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市场中自由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