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茂钛催化剂的合成、选择及加氢反应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8种SBS加氢茂钛催化剂,其中二氯二茂钛和二对甲苯基二茂钛活性较好。催化剂用量为0.2-0.4mmol/(100g)聚合物时,二烯烃段加氢度≥98%,苯环加氢度≤2%,同时探讨了加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1,4-丁二醇(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本文选择炔醛法生产技术路线来合成BDO。为得到更优异的BDO合成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建立反应和精馏工段模拟流程,同时对加氢反应器和BDO精制塔进行详细设计。并根据工业操作数据,对BDO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所生产的BDO纯度可达99.97wt%,且该路线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低能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中试装置对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渣油加氢处理动力学进行了分段和联合(3段合成1段)建立模型的研究。通过合理方法求解了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分段和联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外推性,而分段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为每段反应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的级配装填优化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搅拌槽式微量天平流动反应器,在硫化态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考察了氢化吡啶及2,6-二甲基吡啶两种含氮毒物对于2-甲基呋喃加氢脱氧及2-甲基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毒化过程。研究发现,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氧与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均具有空间位阻效应(Sterical hindrance effects)。同时,当少量毒物2,6-二甲基吡啶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时,不仅未使两种氢解反应中毒,反而产生轻度的促进作用。就此而论,这两种活性位具有相似之处。然而,同一毒物作用下,加氢脱氧与加氢脱硫中毒过程的相对活性曲线的明显区别似又表明加氢脱氧位与加氢脱硫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喹啉、催化剂、温度等因素对炔键选择加氢的影响.方差分析及显性检验结果表明喹啉添加量与催化剂用量之间的配比对炔烃氢化反应的选择性有重大影响.并利用二元表和二元图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不同还原方法的尝试说明水合肼也是一种好的还原剂.两种浸渍方法的对比表明.用双浸渍法制备的钯催化剂选择加氢性能整体优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当浸渍比为1:1时选择性最好.并对该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糠醛分子结构加氢反应原理,讨论糠醛加氢反应方向,一次加氢、二次加氢反应之间的竞争,对加氢催化剂、加氢方法、条件及发展趋势提出看法,认为应在改进液相加氢工艺的同时,开发气相加氢法,研制除糠醇外的其它呋喃系衍生物,并综合利用合成氨杂质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深度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四硫代钼酸铵、四硫代钨酸铵和碱式碳酸镍为前驱物,以化合物MS-1为模板剂,采用低温固相表面反应技术,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适宜孔容和介孔孔径分布的非负载型Ni-Mo-W硫化物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加氢催化剂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高压釜装置进行加氢活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8.
低温固相法制备非负载型介孔Ni-Mo-W硫化物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深度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四硫代钼酸铵、四硫代钨酸铵和碱式碳酸镍为前驱物,以化合物MS-1为模板剂,采用低温固相表面反应技术,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适宜孔容和介孔孔径分布的非负载型Ni-Mo-W硫化物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加氢催化剂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高压釜装置进行加氢活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二硝基甲苯加氢反应制备甲苯二胺的生产工艺,综述了其中加氢催化剂、反应器等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适宜制备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的载体。通过对氧化铝载体的选择、载体的扩孔、载体的改性、载体焙烧温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利用该载体制备出的催化剂在化工一厂应用二年,证明该载体是比较好的,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淤浆鼓泡床中Raney镍催化加氢反应的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aney镍为催化剂,在淤浆鼓泡床中进行丁炔二醇加氢合成丁二醇这一两步串联加氢反应。探讨了在实验条件下气液传质、液-固传质和颗粒表面反应的相对阻力,从而用定量对比法确证反应属动力学控制。其本征速率方程可用幂函数或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表达。前者适用于宏观过程对比;后者适用于本征机理研究,并可对液相反应物级数的变化作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γ-丁内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详细阐述了γ-丁内酯的合成技术路线,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约有75%企业采用1,4-丁二醇气相脱氢法生产γ-丁内酯,顺酐加氢生产γ-丁内酯的技术路线次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复分解法制备Dawson结构Nd2P2W18O62催化剂,并通过XRD、EDS、SEM和FT-IR等方法表征催化剂.以催化1,4-丁二醇液相脱水环化合成四氢呋喃为探针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w(催化剂)=2.6%(相对于1,4-丁二醇质量),反应温度为190 ℃,反应时间为40 min,四氢呋喃的平均产率为97.6%,催化剂重复使用到第3次时,四氢呋喃收率为87.9%.本工艺具有绿色、安全、操作简单、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re are abundant resources of Bamboo in China. Bamboo is ideal green material. Bamboo chips contain about 50% cellulose and 25-35% lignin [1-2]. They are biodegradable and recycled. The structure of lignin is complicated. In Bamboo, cellulos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invade each other and form an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structure.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lignin from the network by usual method. At the present time, most researchers on lignin focus the attention on …  相似文献   

15.
用质量分数为0.41%Pd/γ—Al_2O_3催化剂,在间歇高压反应条件下进行丁炔二醇加氢制1,4—丁二醇的动力学研究。用动力学实验数据,对假设的机理速度方程进行筛选和鉴别。然后,对复杂的连串平行反应过程构成的微分方程组用Runge—Kutta法进行最优估值并求得各步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自制的0.41%(质量)Pd/γ—Al_2O_3催化剂,在浆态4.0MPa氢压下丁炔二醇一步加氢制取1,4—丁二醇(以后简称丁二醇),其丁炔二醇转化率为100%,丁二醇的选择性可达94%,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搅拌转速25Hz,催化剂粒度0.1~0.45mm,催化剂载量3.57kg/m~3,丁炔二醇初浓度1.0kmol/m~3,反应温度323K,实验条件内催化剂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高沸醇溶剂法制备芒杆纤维素和木质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纤维素与木质素,以芒杆为原料,在75%~80%的1,4-丁二醇水溶液中添加少量助剂,并在190℃~ 210℃条件下反应150 min制备得到纤维素和高沸醇木质素.高沸醇溶剂法制得的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及加工成其他 纤维素产品,高沸醇木质素较好地保持了木质素的化学活性,灰分含量低于木质素磺酸盐,通过进一步改性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1,4-丁二醇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8.
Poly ( butylene succinate ) ( PBS ), poly ( 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 and poly (butylene succirmte-coterephthalate) (PBST)s were synthesized from dimethyl succinate and/or dimethyl terephthalate reacting with 1,4- butanediol through a process of transesterification/ polycondm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 effective catalyst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GPC and DSC.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content of terephthalate units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resulting polymer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crystallinity of synthesized polymers decrease first with the increase of terephthalate units, then shift to rise gradually by DSC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of Flory equation suggest sequence structure of PBSTs is random.  相似文献   

19.
SBS选择性催化加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钛(Cp2TiCl2)为主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助催化剂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选择性催化加氢动力学。在76℃、适宜的氢气压力以及主、助催化剂浓度下进行SBS加氢动力学研究得到动力学方程为-d[c(C=C) ]/dt =kc1 (C=C )p1.12 (H2 )c1 (Ti )c-2 (DMP),相应的在70~84℃范围内加氢反应活化能为83.48kJ/mol。对加氢产物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该催化体系加氢效率高,选择性高,且对SBS中PB链段1,2-结构和反式1,4-结构先加氢,并且达到完全饱和.  相似文献   

20.
通过1,4-丁二醇合成工艺的探讨和在系统方面的研究总结出pH对炔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