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井下的详细勘查和显微镜下鉴定,对广西龙湾铅锌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固溶体分离作用、结晶物质重结晶作用和压力作用形成的结构.同时将成矿期次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是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成矿划分为五个成矿阶段,分别是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氧化物阶段.矿物的生成顺序为黄铁矿1-闪锌矿(黄铜矿1)-方铅矿-黄铁矿2-黄铜矿2.最终确定龙湾矿床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叠生改造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厂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东部火山岩系内,区内火山岩发育。矿床受区域构造控制,矿体呈扁豆状、透镜状、似层状、脉状等,产状与地层大体一致。矿石构造以块状、浸染状和脉状为主,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近矿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远矿围岩蚀变以铁白云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是闪锌矿、方铅矿以及少量磁铁矿等。  相似文献   

3.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龙沟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床矿石矿物学特征的研究,初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金的主要富集阶段,金以可见金的方式赋存在于毒砂、黄铁矿和石英中,该阶段金属硫化物的生成顺序为: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根据金属硫化物形成的相变图解,推测由不可见金到可见金形成过程中热液温度有一定幅度升高,硫逸度也随之升高,毒砂由富硫向富砷变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汝阳县金华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昕  包刚 《科技信息》2010,(35):294-294,301
通过对金华铅锌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蚀变带严格控制,属中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且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红石崖萤石矿床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产于漫坪洼—泉儿湾南东—北西向大断裂的次级断层中,经过地质普查共圈出7条萤石矿体和8条萤石矿化体,矿区内存在热液充填和热液交代两个成因类型萤石矿体,两类型矿体矿石的组构特征和有害组分碳酸钙含量差异很大,而萤石选矿采取的技术工艺流程主要是根据矿石结构、组分特征,特别是有害组分碳酸钙含量高低而决定的,通过对比研究红石崖萤石矿床的两类矿石特征分析矿床的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控矿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岩性、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纳雍水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区铅锌矿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岩石晶洞构造和围岩的硅化对铅锌矿的富集成矿有利。通过镜下对矿床中物质成分、矿石结构和矿石构造研究表明,矿床中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方式以充填和交代为主,矿石构造反映出热液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陵地区主要铁铜矿床矿石组构研究表明,石炭系铁铜矿床中存在沉积成岩、热变质及热液充填、交代的矿石组构.结合矿石组分研究认为,铁、硫可能主要与石炭系有关,而铜质在原始沉积时较少,经后生变质改造,尤其是含矿热液的叠加再富集而成矿.该区存在两个系列,即沉积成岩-热变质系列(简称变质型)和热液充填交代系列(简称交代型)矿石,两个系列之矿物演化序列迥然不同,化学成分亦有明显差异。故认为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主)矿床属沉积成岩-(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中三迭统层状—层控型铁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中三迭统层状—层控型铁矿床,曾被传统地视为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研究结果表明,此类铁矿床应是中三迭统富铁沉积物经热液改造迭加的产物,并按其赋矿层位和铁的沉积相,可划分为若干亚类。中三迭统地层对本类型铁矿的形成起着以下主要作用周冲村组和黄马青组一段地层同生沉积的富铁碳酸盐及铁的氧化物,为矿床提供了重要数量的铁质,同时起着矿胚层和矿源层的作用;矿胚层可以成为晶茅层,因而最容易接受热液迭加;上述地层中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为铁质的活化转移提供了交代沉淀的有利岩性;周冲村组膏盐层的塑性形变作用既控制了闪长岩类的顺层侵位或底辟侵位,并为后期热液提供了促使铣质活化转移的Na、Cl、Co等矿化剂。本类型矿床的矿体附近均发育有热液迭加造成的强烈碳酸盐化蚀变带,它是较钠长石化更为近矿的一种找矿标志。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岩中铁是在含有相当数量的CO的富钠溶液作用下活化转移的,并在碳酸盐化过程中沉淀;钠长石化与铁的萃取有关,而碳酸盐化则与铁的沉淀有关。铁在热液中可能呈羰基络合物Na_2Fe(CO)_4等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0.
银碉矿区位于浙、闽、粤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中段。富含铅、锌的硅质灰岩为矿源层,对矿床形成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铅锌。矿石矿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伴生少量的黄锕矿、磁黄铁矿、毒砂及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绿泥石、硅灰石、透辉石、阳起石及萤石。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典型地槽复理石建造中,它们严格受中石炭纪硅质灰岩控制。本矿的形成过程,起源于晚古生代冒地槽环境下,由同生沉积作用形成初步富集的含矿层(C_2)。在后期地质事件中,该初始富集的胚胎矿遭受到构造、岩浆及热卤水的作用,活化、转移改造成为现有的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11.
长坑金银矿床中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矿体和银矿体.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和次生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主要是石英,其次是粘土矿物,少量的针铁矿、臭葱石,微量的磁铁矿、锆石、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偶见自然金.原生金矿石包括硅质金矿石、钙硅质金矿石、铝硅质金矿石三种类型,原生银矿石主要是硅质银矿石.原生金矿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其次是白铁矿和极少量毒砂和自然金,为一套浅成低温矿物组合.原生银矿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银矿、辉银矿,次要矿物有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脆硫锑银矿、淡红银矿,是一套中深成中温的含银单硫化物和含银硫盐矿物组合.反映金、银矿床分属浅成低温和中深成中温热液交代成因的两次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金矿成矿在先,银矿成矿在后并叠加改造了金矿.  相似文献   

12.
大马尖山铜钨多金属矿赋存于石英斑岩体附近100 m范围近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中,赋矿岩性以下志留统下段(S11)粉砂质板岩为主,其次为下志留统上段(S21)千枚状砂质板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走向较稳定,形态变化甚大,矿体两端贫中间富,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铜矿、蓝铜矿、斑铜矿、白钨矿、黑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砷矿物主要为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其次有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斑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毒砂化等.研究认为,本矿床成因为与石英斑岩有关并由构造控制的中高温—低温热液硫化物充填—交代铜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昆明台褶束南缘,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和褶皱构造为主,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特征大体相近,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矿区内主要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南东。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在结山组(D3zj)的断层破碎带中,该地层倾向南南东,倾角20-30°,岩性单一,主要由浅灰、灰白色薄层状含泥质条带粉-细晶白云岩与中-厚层状、块状粉-细晶白云岩组成。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近北东东。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为少量方铅矿,未见其他金属矿物,脉石矿物只有方解石。该矿床是受北东东向的断裂构造和泥盆系下统在结山组(D3zj)白云岩系控制的,含矿热液沿断裂构造运移,在碳酸质围岩性质活泼的构造破碎带中发生交代、蚀变、充填作用,于有利的成矿空间内沉淀富集并成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东湾-蛮峪地区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中,金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产出于熊耳群地层断裂构造带内的英安岩、流纹质英安岩中,严格受地层产状和地层断裂构造带控制,并与燕山期岩浆侵入体密切相关。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方铅矿、闪锌矿和褐铁矿次之。矿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交代残余和斑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蜂窝状构造。综合研究认为,矿床属岩浆热液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摘要:厂坝一李家沟矿床规模巨大,是秦岭地区西成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矿床之一。矿体形态和规模明显受沉积洼地控制。矿石常显微莓球状、针状、他形隐晶质、显微球粒结构。可识别的矿石沉积一成矿作用构造有浸染一条带状、条纹一条带状、隐晶质条带、条块状、块状构造等。矿体中下部主要为块状矿石,富黄铁矿、闪锌矿、钠长石和石英;上部为条带状、浸染状和层纹状矿石,富闪锌矿、重晶石和方解石。条带状的石英钠长石岩和重晶石所含的典型喷气元素B和As的含量比正常沉积岩高出几倍到几十倍。闪锌矿中Zn/Cd〉〉500,黄铁矿中Co/Ni为O.2~O.8。另外,该矿主要形成于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部及其边缘的沉降盆地。结果表明,厂坝矿具有较典型的Sedex型矿床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逊克县库滨铅锌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库滨铅锌矿成因以热液型为主,主要为充填交代的脉状矿体,个别矿体与矽卡岩有关,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其地质特征、矿化蚀变、赋矿层位、矿体空间分布、矿体特征,充分说明了热液与成矿在时空及分带关系、矿化富集和矿化就位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是页岩储层中含量最多的重矿物,其质量分数普遍在1%~4%之间。为了研究海相页岩储层中黄铁矿与沉积环境、有机质的关系,采用野外剖面、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下进行黄铁矿类型及特征研究。黄铁矿的主要产状类型有黄铁矿结核、黄铁矿条带、草莓状和立方体黄铁矿及其集合体、几丁虫状黄铁矿及其集合体等生物交代黄铁矿,在野外剖面中还存在黄铁矿条带和结核伴生、黄铁矿与方解石沿裂缝充填、黄铁矿结核内部存在裂隙等现象。对扫描电镜下草莓状黄铁矿和立方体黄铁矿的粒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储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与其单晶直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集中在2.571 0~6.239 3μm,草莓状黄铁矿单晶平均粒径分布在0.318 8~0.703 7μm,而图像分析显示黄铁矿粒径集中在2~6μm。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储层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分布稳定,平均值为4.830 9μm,沉积水体环境为硫化和次氧化环境;而草莓状黄铁矿与有机质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页岩中与黄铁矿相关的孔隙类型主要有草莓状黄铁矿单晶间的有机质孔、晶间孔及黄铁矿与周围有机质之间的孔隙,有机质孔隙较小,但有利于储层中天然气吸附。  相似文献   

18.
云南茂租铅锌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北地区是铅锌矿的重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找矿远景.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表明:茂租铅锌矿床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上段地层中,矿体呈现似层状,有用矿物主要是闪锌矿,矿石具斑点状、浸染状构造,矿床明显地受有利的构造岩相带及岩性组合的联合控制.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16.81 Ma;硫同位素为正值,表明其来自海水硫酸盐;氢氧同位素表明热水溶液来自混合水和变质水;包裹体成分分析成矿流体为Na-Ca-Cl-F型卤水.该矿床是热卤水沿同生断裂上升同生沉积而后活化迁移富集而成.  相似文献   

19.
地虎铜多金属矿位于从江地虎—翁浪—摆容韧性剪切带上,赋矿地层为下江群甲路组地层,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矿石矿物主要在热液成矿期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生成,矿体形态受该剪切带及其之上的次级褶皱联合控制,蚀变体控制着含矿带和含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矿物表面结构,仅有很短的历史,特别是对时代较老的地层中石英的观察,尚属寥寥.为此.我们对福建马坑铁矿主矿体的石英-磁铁矿矿石中的石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观察发现,尽管这些石英历经成岩作用和后期改造,但它们的颗粒表面仍保留有明显的水下机械作用的痕迹.从而说明这些石英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经过水下搬运,在浅海环境沉积而成.因而有理由可以推测,与石英共生的铁矿,其原始物质也可能来自陆源. 关于马坑铁矿的成因,主要有二种不同的观点.1)、接触交代矿条;2)沉积一热液迭加改造矿床.本文可作另沉积成因的一个佐证. 福建马坑铁矿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主矿体位于下石炭统林地组之上,相当于中石炭统经畲组的层位中.矿体呈厚大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以透辉石、石榴石、石英为主.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镶嵌变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块状、浸染状、斑杂状为主,常见有条带状构造和皱纹状构造.矿石类型以石英-磁铁矿、透辉石-磁铁矿为主,并有石榴石-磁铁矿矿石. 本文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石英-磁铁矿矿石中的石英表面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